只要加以善用,藥物副作用也能幫助病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只要情況許可,藥物的副作用有時候也可以變成作用。
藥物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有作用的藥物就一定有副作用,沒有副作用的藥物就沒有作用。但只要動動腦,轉轉彎,副作用有時候也可以變成作用。
最著名的副作用
其中一種最成功地把副作用成為作用,之後風靡全球的藥物,自然是sildenafil。Sildenafil是一種血管擴張藥物,它可以抑制一種名為PDE5(phosphodiesterase type 5)的酶,減慢cGMP的降解。cGMP是一種令血管平滑肌舒張的物質,當它的含量增多,血管就會擴張。
Sildenafil在剛研發時是希望用作降血壓藥及冠心病藥物,研究人員的想法是當全身的血管擴張,那麼血壓自然會下降;而當通往心臟的血管擴張,心臟的血液供應增加,就可以舒緩冠心病。但奈何事與願違,初期研究得出的結果卻不太理想,藥物似乎對降血壓及舒緩冠心病並沒有幫助,研究人員打算收回藥物。
但奇怪的是,不少接受藥物測試的男士卻不肯交還藥物。研究人員大感好奇,在進一步了解後,他們發現sildenafil竟然有一個奇怪的副作用,它可以令到陰莖勃起。原來PDE5在陰莖海綿體的含量比身體其他部位高,所以sildenafil對舒張陰莖海綿體血管平滑肌特別有效,海綿體的血液流量增加而充血,陰莖便會勃起。
藥廠於是重新研究把sildenafil的副作用變成作用,用作改善勃起功能障礙的藥物,成為了今天的「偉哥」(威而鋼)。藥物風靡全球,極其成功。
醫治青光眼,長出眼睫毛
另一個例子就是醫治青光眼的PGF2α類似物(PGF2α analogue),包括latanoprost、travoprost、,bimatoprost,它可以舒張眼內的睫狀肌(ciliary muscle),令到房水(aqueous humour)可以更易排走,降低眼內壓。
但藥物推出市面後,陸續有報告顯示它可以令到病人眼睫毛變長及周圍皮膚變得深色。研究學者又再嘗試化腐朽為神奇,有學者做了更大型的研究(Coronal-Perez et al. 2010),44位睫毛班禿的病人接受了傳統類固醇治療再加上latanoprost(一種PGF2A類似物)的治療,經過兩年後,17.5%的病人睫毛完全重新生長,27.5%有一定的生長,30%有少量生長,比起只接受傳統類固醇治療的病人成果較好。為PGF2α類似物治療睫毛班禿成效提供了證據。
雖然沒有大型的研究直接證實過PGF2α類似物對白蝕(vitiligo)的療效,但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顯示PGF2α類似物也許可以增加受影響皮膚的黑色素,改善症狀。
副作用的妙用
利用藥物的「副作用」其實也不是甚麼新奇事,在醫生日常的工作中,也時不時會利用到。
最為人所知的當然就是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類藥物。抗組織胺可以抗敏感及收鼻水,但副作用是會令人昏昏欲睡。醫生有時候處方抗組織胺類藥物就是特意令到病人昏昏欲睡,令他們可以有更好的休息。醫生有時候甚至會為失眠的病人處方抗組織胺類藥物,把它們用作溫和的「安眠藥」。
又例如胰島素(insulin),大家都知道它可以降低血糖,用作治療糖尿病。但它同時會刺激細胞的鉀離子通道,令血液中的鉀走到細胞內,引起低血鉀(hypokalaemia)。但醫生也用了這個「副作用」去治療高血鉀(hyperkalaemia)。高血鉀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療法就是靜脈注射胰島素與葡萄糖的混合液,這樣胰島素可以降低血鉀,葡萄糖則可以防止胰島素引起的低血糖。

同樣道理,salbutamol是一種β2受體激活劑(β2 receptor agonist),用來治療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它也會刺激細胞的鉀離子通道,令血液中的鉀走到細胞內,所以salbutamol也是處理嚴重高血鉀的其中一個選擇。
至於利尿藥amiloride,它會抑制遠端腎小管(distal tubule)的鈉離子通道,從而達到利尿的作用,也可以用來降血壓,但它卻會令到腎小管多吸收鉀,引起高血鉀。醫生卻會利用這特性,為使用抗真菌藥物amphotericin B的病人處方amiloride。因為amphotericin B對腎的毒性很強,會令腎小管大量排出鉀,引起低血鉀,而使用amiloride正好可以增加血鉀,扭轉這問題。
創新用法
在一個近期的醫學會議上,史丹福曾經聽過更創新的想法。Ibrutinib是一種抑制Bruton酪氨酸激酶(Bruton tyrosine kinase)的新藥物,用來治療17p染色體有變異的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aemia,CLL),或者難治或反覆的CLL、被套細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及其他的一些低等B細胞淋巴癌(low grade B cell lymphoma)。副作用是令病人的B淋巴細胞大幅減少,影響免疫力。但有醫生用它來治療異體骨髓移植後出現的移植物對抗宿主疾病(Graft verses host disease),一種由捐贈者骨髓中的免疫細胞攻打受捐者身體而引起的疾病。這個做法真是完全超出史丹福的想像,令人目不睱給。
Tags:
Living as ONE:一圖看懂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看見居住、永續新可能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全臺首場以「社會住宅」為命題的主題展覽「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即將於9月23日至10月01日登場,邀請大家於展出期間走入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與北向製菸廠,一窺臺灣社會住宅的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
今年9月23日至10月01日,由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主辦的「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LIVING AS ONE)將於松山文創園區盛大登場。這次展覽內容以「我們+」為主題,取加號與「家」的相同讀音,巧妙地展現政策以「社會住宅」為核心、強調居住權的精神,同時也隱喻著臺灣社宅發展史中從零到一的累加與創造。
臺灣社會住宅發展史:一段集體創造的過程,一個關於我們成「+」的故事
臺灣社宅的發展歷程,相比歐美日韓等國於二戰後就開始不同,臺灣受特殊的歷史紋理與經濟脈絡影響,社宅的推動軌跡才不過十餘年。但其實自1989年反對高房價的「無殼蝸牛運動」後,不少民眾就意識到居住議題的重要性,並持續與政府、民間溝通對話,試圖改變「有土斯有財」價值觀中居住權、所有權緊緊相依的觀念,進而影響住宅政策的發展。

經過民間組織與政府單位的共同努力,2005年「社會住宅」一詞終於列入政策文件,其後伴隨著一系列的倡議、修法行動,直到2015年廢除國民住宅條例後,才終於確立社宅只租不賣的政策方向。換句話說,臺灣社宅乃經由長期的倡議運動而生,並在體制內、外的漫長溝通與修法過程中一點一滴的累積後,才形成現今結合社會福利、社區營造、公共服務的社宅樣貌。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不只是全臺首次以「社會住宅」為命題的主題展覽,更是臺灣社宅發展的重大節點。此次展覽從倡議經歷、議題訴求、政策結果,及共榮共創的未來可能性等面向,將內容分為「社宅倡議+」、「社宅實踐+」、「社宅趨勢+」、「社宅生活+」四大展區,帶著觀展人一起看見社會住宅的方方面面,理解它的內涵與成果。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看見社宅實踐的三種可能性
談了那麼多,社會住宅(Social Housing)到底是什麼?簡而言之,社宅最核心的概念是「只租不賣」,由政府將住宅以低於市場價格的租金,出租給一般戶或弱勢戶。目前臺灣的社宅主要有兩種類型,第一類是由政府主導或輔導興建的「社會住宅」;第二類則是由政府補助租屋服務業者開發民間房源 的「包租代管」。除此之外,社宅入住資格也有限制,《住宅法》規定,社宅應提供至少40%以上戶數予經濟或社會弱勢者,及一定比率予未設籍當地但因就學、就業而有居住需求者。

也因此,過去很容易因「社會住宅」與「弱勢戶」的連結造成負面觀感。不過事實並非如此,除了社會扶助的面向,社宅更加強調「多元混居」,且社宅並非獨立於社區的存在,當中不只有住戶,還乘載了許多社區的公共服務資源。例如07號展區展示的「信義區廣慈博愛園區社會住宅(E基地)」,就設有完善的物業管理機制、商業店鋪、托嬰中心、住宿式長照機構、身障空間等,不論是入住社宅的住戶,還是周邊社區的民眾,都可以享受社宅帶來的益處,住得安心、滿意。

另一方面,由於興建社宅的能量有限,所以政府除了興建新的社宅,還透過「包租」或「代管」的方式,媒合擁有閒置房屋的屋主及有居住需求的房客,重新利用現有的住宅空間,提供專業服務與租賃關係的保障。在展覽05號及08號展區中,亦展示了「包租代管」的社宅政策,無論是租稅補貼、居住體驗、傳統租屋困境等各個面向,都能夠讓觀展者更了解社宅政策下的多元樣貌。
社宅不只是房子,還是你未曾體驗過的生活方式
全臺各縣市都有社宅,而不同縣市的社宅,也發展出其獨特的特色。例如國家住都中心以「公共藝術打開鄰里之門」的林口選手村社宅、臺北市強調社區生活內涵而首創「社會住宅青年創新回饋計畫」(又稱青創戶)、臺中市強調公共空間設計的「臺中好宅」、高雄市以城市、交通與產業為主軸,將社宅融合進整體都市發展擘畫藍圖。

不難發現,在各地的社宅案例中,鄰里、社區、交通、公共空間等關鍵字反覆出現,這些字詞也直指社宅真正的本質──生活;而北中南東的不同發展方向,都是在成就一種地方性的理想生活。所以社宅的未來,其實就是城市生活的未來藍圖。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展覽不斷強調社宅的未來想像,於是在展覽最後,國家住都中心將臺灣的社宅發展置於國際視野中,透過世界各國興辦社宅的案例,呈現全球社宅與城市交織出的獨特風景;並與循環台灣基金會合作,重新發掘永續發展、銀髮混居、共融共享等生活型態的珍貴價值。
除了內容豐富的場館展區,國家住都中心在展期間也舉辦如公共藝術、社宅建設、社宅營運等共24場議題沙龍及工作坊,邀請大家觀展之餘也可以一起動動手、動動腦,想像未來的居住可能!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 《我們+》 展覽詳細資訊
展出時間:2023/09/23 (六)~2023/10/01 (日)
展出地點:台北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與北向製菸廠
入場條件:免費入場
主辦單位: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