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現在、這裡與自己」,打造流動的心態來克服恐懼

思考「現在、這裡與自己」,打造流動的心態來克服恐懼
Photo Credit: Noemí Galera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所提倡的恐懼管理的特色,不是大家所熟知的既有作法,並不需要採取什麼具體的行動,而是與行動內容無關,只需要整頓好心理狀態即可,也可以說是在塑造實際行動之前的自我。

文:辻秀一

就連矽谷也重視「生活技能」的威力

為了管理恐懼,光靠自我覺察當然是不夠的;想要克服恐懼,是有方法和步驟的。

自我覺察可以讓產生恐懼的思考暴走平靜下來。如果無法平息這種思考,那麼恐懼的情緒將會一個接一個地冒出來。

在懂得自我覺察之後,就必須打造流動的心態。因此,在察覺到產生恐懼的思考之後,就必須將心態整頓為全新的思考模式。

也就是進行能打造流動心態的思考,使擾亂心緒的思考鎮定下來,進而踏出行動的第一步,完成高水準的表現。

由於思考具有影響心態的強烈能量,因此要靠新的思考模式將其引導至流動狀態。

這種思考能讓心裡吹起一陣流動的風,我稱它為「生活技能」。

所謂的生活技能,是指打造流動狀態的思考,而流動狀態是整頓心理狀態、提高行動品質時,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光是靠大腦的認知機能,不可能塑造出好的心理狀態。

生活技能是一種可以整頓心態的思考,由於它不會受到外界的左右,因此能將心引導到本來就該有的自然狀態下的平常心,也可以說是「禪宗思考」。

如果不能保持平常心般的平靜狀態,人們無論做什麼行動都達不到高品質。因此,也無法得到好結果。

平靜的心理狀態,最近在矽谷等地也受到重視,他們使用的是「正念」(Mindfulness)一詞。

生活技能就是時常保持在「平常心狀態」

我想,讀者應該已經理解了「察覺引起恐懼的思考」之意義。

那麼,接下來要介紹的是,在自我覺察之後,整頓心態的思考,也就是我所強調的生活技能。

生活技能的關鍵詞如下:「現在」、「這裡」、「自己」

為了讓心態平靜下來,達到順暢流動的狀態,必須聚焦於思考相對穩定且可控制的事情。

一旦把焦點放在思考不能控制的、不安定的過去或未來,就會感到心煩意亂,而無法打造順暢流動的狀態。

  • 思考「現在」

首先,我們來思考「現在」這個關鍵詞,也就是讓大腦意識到「現在的重要性」,並開始運作。所謂的禪宗思考,也就是「珍惜現在,活在當下」。

「現在」的這個瞬間,是自由的、沒有恐懼的狀態。

人們可以替未來或過去賦予意義,卻無法定義現在。他們可以假設黑暗的未來、回想悲傷的過去;但是無法賦予「黑暗的現在」或「悲傷的現在」等意義。

藉由珍惜「現在」,心理狀態會不可思議地得到整頓。

  • 思考「這裡」

人們會對存在於外界的環境、偶發事件、人等等賦予意義,因而產生了恐懼。

為了斬斷這種恐懼,讓心裡吹起一陣流動的風,我們必須思考第二個關鍵詞:「這裡」。察覺到自己對外界的定義之後,透過思考「這裡」,大腦內部就會產生變化。

在處於恐懼的狀態下,我們是無法展現高品質行動的。能幫助我們從恐懼中解放出來的,除了自我覺察,就是思考了。

藉由思考「現在」和「這裡」,可以讓你的內心得到平靜,讓置身於恐懼中的你感到心情安定,為你帶來安心踏實的感覺。

  • 思考「自己」

接下來,是思考第三個關鍵詞:「自己」。

懷抱恐懼的停滯狀態,是起因於自己對別人所下的定義,這種情況也很常見。我們常常因為別人,而被拉扯到恐懼的汪洋大海中。

為了讓自己在這片恐懼大海中,內心依然能保持流動狀態,你必須採取的思考就是思考「自己」。

這種思考能抑制大腦針對他人等外界的認知機能之暴走,並且讓整頓心態的大腦機能開始運作。

因此,取得「整頓心態機能」和「認知機能」之間的平衡,是讓內心產生「恐懼取決於你的態度,你有能力處理它」這個想法的重要契機。

是否有思考「自己」,將在創造流動狀態時產生極大的差異。

因為恐懼而產生的停滯也好,良好心態時的流動也罷,都是出於自己內心產生的心理狀態。所以,從自我覺察開始,思考「現在」、「這裡」和「自己」,對於整頓心態的思考具有很大的幫助。

很多人都不會這麼單純地使用大腦。

不過,一流人士就不同了。他們深知如果有整頓心態的大腦機能,卻沒有禪宗思考,仍然會被恐懼的汪洋大海給吞沒,無法展現自己原有的表現水準。

他們將管理恐懼的方法變成自己大腦的習慣,隨身帶著走。

Depositphotos_113972268_m-2015
Photo Credit: Depositephotos

即使不清楚「要做什麼」、「該怎麼做」,也無妨!

為了讓心裡吹起一陣流動的風、心態得以整頓就緒,還有一個很有效的思考方法。

那就是思考「挑戰」,這樣的思考對於平息恐懼、打造流動狀態,非常有效。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受到恐懼支配時,什麼都不做,一動也不動,應該比較好。

但是,這樣就無法催生出我們最終想要的高品質行動。

在平息恐懼的狂風暴雨之後,需要有推自己一把的能量。很多人認為這股能量要靠外界的刺激才會產生;但若是這樣,事情根本不可能順利進行。

因為產生行動的能量,必須靠自己來創造才行。

由自我來創造能量的基本思考模式,就是思考「挑戰」。

「總之,先挑戰看看。」

請你先試著這麼想。

不必在意要挑戰「什麼」或是「該怎麼」挑戰。

只要試著這麼想,就會在你內心形成一股能量;一股雖然很小,卻很有份量的能量,可以推自己一把,讓你採取踏出一步的行動。

光是這麼想,比起什麼都不想、一動也不動的自己,你可以感覺到內心產生了變化。

我並不是請你做某種大膽無謀的事情,也沒有要你做從來沒做過的事情。

因為你只要使用這種思考力量來調整自我心態就可以了。只要試著想「總之,先挑戰看看」就可以了。

誰都知道「挑戰」這個詞;大家也都知道「挑戰是比較好的」。

可是,具有去想「總之,先挑戰看看」的大腦習慣或思考習慣的人,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