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人類學》:數量多得驚人的社會都容忍幼童之間的性遊戲

《童年人類學》:數量多得驚人的社會都容忍幼童之間的性遊戲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為數多得驚人的社會,包括拘謹古板的峇里人在內,都容忍幼童之間的性遊戲。

為了避免兒子遭遇這樣的命運,男人因此費盡苦心鼓勵男孩發展出力量、勇氣與男子氣概,方法是透過特殊的禁忌、成年禮與同性戀關係。這類做法絕不罕見,正如克里德所言:「同性戀行為在新幾內亞非常普遍,具有高度的結構性,而且受到文化的規範。」

卡奈拉族(巴西的搜食族群)社會介於自由放任與嚴格限制這兩種態度之間。年輕男性可以藉著與年長許多的女人性交而獲取性滿足與體力,但他們認為與同儕性交會造成消耗體力的後果。另一方面,青少年期的女孩則是應該與年長男人交合,以便獲取體力與活力。

以輕鬆的態度看待成年前期的性慾,在搜食社會以及部分畜牧社會當中雖是常態,在比較複雜的父權社會裡卻被視為一種問題。在這種社會裡,女性身為經濟支柱的價值可能減低,從而強化了她們身為生育者的價值。因此,其他人會控制年輕女性的性慾,藉此確證她的子女的父親身分。貞操是女兒適婚的一項關鍵要素,所以家庭必須積極加以捍衛:「﹝羅圖馬族﹞女孩的性狀態屬於她的當地親屬團體『所有』;他們可從有利的婚姻交易當中得益。」

格布西族居住在巴布亞紐幾內亞一個被弗萊河劃分為二的地區,他們的「成年女性親屬……關於男性的性行為,對青少年期女孩採取強烈的保護態度」。一個極端的例子可見於哥倫比亞北部的瓜希羅族畜牧族群。女孩從幼兒時期就受到警告要與所有男性保持距離,並且受到教導說性是一種邪惡的東西。女孩長大之後,會因為與男孩交談而遭到嚴厲責罵,如果女孩屢勸不聽,「母親就可能會以燒熱的烙鐵尖端灼燙﹝她的﹞陰道,﹝做為﹞一場深具說服力的實物教學」。

這種壓抑式待遇的理由在於新郎及其親屬必須籌集由牲畜與珠寶構成的聘禮,他們認為聘禮的目的在於「購買……新娘的性貞潔,以供她的丈夫獨享」。在土耳其,兩性的區隔以及女性的權力受限都以榮譽(namus)的名義賦予正當性。這種榮譽要求「男人控制所屬女性的性狀態……包括其妻子、女兒、姊妹以及其他女性親屬」。在穆斯林世界的大部分地區,女孩都不能接受太多學校教育,明顯是為了避免她們與男孩建立任何關係,即便是最短暫的關係也不行。這種態度已逐漸變得愈來愈寬鬆,但在巴基斯坦與阿富汗的「部落」區域,反對女孩接受學校教育的態度(部分原因是女孩可能因此而能夠擺脫男性的支配)經常導致令人髮指的暴行。

在環繞於年輕女性的性狀態周圍的這些眾多習俗當中,一個引起眾人矚目的面向是外陰切除術。這種做法雖然遭到國際廣泛而且持續不斷的譴責,卻沒有衰退的跡象,而且這種做法最熱切的捍衛者正是曾經遭受這種「傷殘」的女性本身。這種做法起源於埃及,至今仍施行於大多數的穆斯林與基督教埃及女孩身上。這種做法也普遍可見於非洲許多地方以及穆斯林人口居多數的地區,影響的女性人口達一億人以上。外陰切除術支持者最常提出的理由就是這麼做能夠降低女性的性衝動,減少她們與男人私通或者受誘外遇的風險。

x8os6k50j1l4pdyhjau3n6qpqkz2v5
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對於女性性活動的限制態度經常伴隨著另一項截然不同的期待,認為年輕男性應當藉著征服女性而展現男性雄風。塞貝伊族(東非畜牧族群)的少年「會用棘刺為自己的陰莖放血,『使其變得銳利』,以便穿刺處女」。在雷布查族當中,「幾乎所有的男孩與年輕男性都是從年紀較大的已婚婦女身上獲得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性經驗以及訓練」。瓜希羅族社會預期男孩在性方面保持攻擊性,只要他們行事謹慎,不為家庭帶來羞辱即可。羅圖馬族男孩「應當追求性滿足……女孩在這方面則是受到阻止,而且在大多數案例中都受到嚴密看管」。這種不平衡的現象雖然總是偏袒男性,卻也有極少數的案例是女性應當主動發起性接觸,而男性則是對性感到羞怯畏縮(高龍族)。

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期的性慾在美國已成為一個戰場,我認為這是主流的幼兒至上觀念(讓孩子開心)與老人統治社會的殘跡互相衝突的要求所造成的結果。我們縱容兒童的幻想,讓他們玩芭比娃娃以及她那許許多多的性感服裝,也允許年齡非常小的女孩化妝,以致於到了「四、五年級,有些女孩就已擁有她們自己的化妝品」。但以信奉摩門教的猶他州為例,我們對於青年的性狀態以及少女懷孕的肇因卻所知甚少,原因是該州的法律明確禁止政府機關向未成年人詢問性方面的問題。

這項禁令乃是奠基於一項恐懼,認為如果向青少年詢問這方面的問題,恐將觸動原本處於沉睡以及無意識狀態中的興趣。在美國的印度教社群裡,父母都費盡心思為子女灌輸來自印度的價值觀。不過,許多年輕女性都抗拒父母要求她們衣著樸素的命令,而偏好融入當地社會。一名報導人語帶鄙夷地斷言指出:「現在已經沒有人會真的把貞操當一回事了。」由於這種模稜兩可的態度,「目前美國社會對於十幾歲未婚年輕人的性行為並沒有明確的民德(道德規範)」。

終究而言,從童年到成年之間的轉型期為期短暫而且不複雜的社會乃是少數。在大多數的社會裡,少年都會受到成年禮「協助」達成此一轉型。

相關書摘 ▶《童年人類學》:生男還是生女,多生還是少生好?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童年人類學(上下冊)》,貓頭鷹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