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林書豪與父親的籃球夢,因熱愛而改變命運

林書豪與父親的籃球夢,因熱愛而改變命運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人生的旅途上,林書豪選擇相信自己,因為熱愛而不知疲憊的執著勤奮於籃球之道;因為熱愛而無懼失敗的打擊;因為熱愛,他堅持不懈,最終他排除萬難完成眾人眼中不可能達成的夢想,一舉衝破粉碎刻板印象的框架。

文:HBK(HBK 的 NBA I Love This Game

「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就是做你喜歡的事情,然後堅持不懈的做下去,無懼無視任何挫敗與質疑。」

如果把這一句話套用在林書豪身上,我想再適合不過,因為林書豪就是熱愛籃球,懷抱著熊熊烈火的熱情在這項運動上,他才能在如此不利於亞洲人的籃球最高殿堂站有一席之地,成為繼姚明之後,華人球員可繳出最好的成績與職業履歷最長的經歷,生涯平均11.8分2.8籃板4.4助攻1.2抄截;生涯出賽場次來到381場、職業長度邁向第七年,已經成功證明自己有能力在聯盟生存,並且是一名稱職的球員,可以得到教練賦予重任的好手。

放眼望去,下一個能打出這樣成績的亞洲球員碩果僅存,原本本季易建聯,在中國CBA稱王制霸,被人尊稱為易帝的他確實有機會重返NBA,再度延續四年前的美國籃球夢,然而他卻在開季最後一刻選擇放棄,因為得不到洛杉磯湖人的重用,與想像中有極大落差,易建聯最終決定回去CBA做王,這樣打退堂鼓的選擇,讓不少球迷都感到非常失望,這也葬送了他最後挑戰籃球最高殿堂的機會。

易建聯有做錯嗎?

老實講並沒有。他只是選擇了一條已經開闢好的康莊大道,避開了布滿荊棘又顛頗的挑戰之道,這是他人生的選擇,旁人沒有資格幫他做決定,同時也得尊重他的選擇,只是在籃球迷眼裡,永遠心裡都渴望看到臥薪嘗膽,有著百折不撓、愈挫愈勇態度的籃球英雄,而這就是運動競技裡最美妙的故事,在越不可能的處境下,越要相信自己能辦到,別想那麼多,Just do it,那就對了。

林書豪為何如此迷人,讓許多真正愛籃球的球迷這麼喜愛?

原因就是他永不妥協,不向現實面低頭,在他的神奇籃球之旅上,可是乘風破浪,帶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態度在前進,換做是一般人,早就知難而退放棄籃球之路,而林書豪反而屢敗屢戰,鍥而不捨,從中學、高中到NCAA以及NBA聯盟,一路這樣走來,初衷都不變,因為就如他總是掛在嘴邊的:「我真的非常非常喜歡籃球這項運動,從小就深植在我心中,是我的夢想。」

「我有籃球癮,看NBA看到就像在讀博士班研讀一樣,對籃球我有無限熱情。」林繼明害羞的說道。由於因緣際會見證了魔術強森與大鳥柏德的80年代輝煌時刻後,他對於籃球就開始有著莫名的狂熱,VHS錄放影機的出現,讓他錄製非常多經典比賽,一有空就一再重複播放來看,但因為個性內向,年輕時林繼明沒有參加籃球隊,之後也沒有機會繼續籃球夢,終究得回歸現實面,在普度大學畢業後就投入研發晶片的工作,為了生活去做打拼,不過他始終對於籃球念念不忘。

而因為這樣,林繼明就將自己最喜歡的籃球運動交給他與大兒子林書雅與二兒子林書豪,灌輸他們許多籃球觀念與基本動作,並且將以前錄製的VHS影帶放給他們看,在幼稚園時期,林家兩個孩子就活在父親的籃球世界裡,而三子林書偉後來也加入了這行列,三個兄弟總是在球場上陪著父親,有種被強迫喜愛籃球的狀態。

起初林書豪對於籃球並沒有很提得起勁,但是隨著漸漸長大,能夠靠自己的力量將球輕鬆投進籃框後,席捲而來的籃球魅力開始衝擊著他,「我很享受投籃進球,球擦過籃網的唰唰聲,我被這種應聲入網的感覺吸引住了。」林書豪回憶起兒時開始對籃球有興趣的原因,這也開始了他籃球夢的起點,因喜歡,他樂此不疲的瘋狂投入訓練,哪怕兒時的練習毫無章法也都樂在其中,徹底享受打籃球的樂趣,彷彿就像父親林繼明當年對於籃球的狂熱一樣。

「談到對籃球的喜愛,他比我年輕太多了。」看著自己的兒子們真的發自內心喜愛籃球這項運動,且還是年紀這麼小就開始培養興趣,當然林繼明非常高興,三不五時就晚上帶著兒子們去籃球場上鬥牛,或是去帕羅奧圖的YMCA練習跳投,有時一練就是90分鐘起跳,且一點都不會嫌累,反而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湧上心頭,在林書豪心裡已經萌芽一種想法,打籃球,就是一件美妙與很酷的事情,可以的話,籃球是他的夢想,他想持續專研這項運動不停歇。

然而回歸現實面,一個亞洲人夢想進入NBA籃球最高殿堂,在旁人聽到的第一反應一定是露出「你是否瘋了?」的神情。光是身高優勢與體能爆發力就已經在先天上站在劣勢的位置,更別講整個大環境在這條路上是有多麼不友善,因為別懷疑,美國就是一個有種族歧視的地方,沒人會相信一個黃種人有什麼本事來這殿堂討生活,許多美國本土的天才籃球員都不一定有機會站上這至高無上的舞台,亞洲人在籃球的刻版印象就是弱不禁風,在強度上遠遠不是在同個層級上。

「進入NBA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這簡直比中樂透還難。」強如在90年代世界舞台已經名滿天下,有「歐洲魔術強森」之名響徹歐洲職業籃壇的克羅埃西亞天才球星Toni Kukoc都曾如此說道。

當年Kukoc如此頂級的籃球身手也是在1990年選秀上第二輪才被芝加哥撿走,而會這樣,除了不能確定Kukoc最終到底會不會願意來報到外,他與義大利特雷維索籃球俱樂部的合約也是難搞的問題,並且當時聯盟還是普遍有瞧不起外來球員的姿態,即使是層級與他們最接近的歐洲球員,也會被人抱持懷疑的眼光去看待。 甚至球隊當家球星還會有輕視的態度面對外來球員,當年芝加哥公牛的天下第二人Scottie Pippen就曾經不滿教練Phil Jackson把最後一擊任務交給Kukoc而鬧情緒,假如換做是給Steve Kerr或是Horace Grant,相信就不會反應這麼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