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之城」溫哥華,百年前竟有嚴重的種族歧視存在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時候覺得很難以想像──在幾百年前,這個城市會有嚴重的種族歧視存在。儘管今日溫哥華是個移民眾多、多元族群與文化的城市,但是過去普遍對滿清、中國有著嚴重的種族歧視。而加拿大原住民則被帶有歧視意味的「Indian band」所稱呼,並受到奴役與剝削。
文:林穎東
溫哥華(Vancouver)太大了,大到不知從何寫起。
溫哥華位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British Columbia,亦被譯為卑詩省),北緯約49度,距離美國的西雅圖僅有兩三個小時的車程。是一個建基在由冰河、火山運動、板塊運動等複雜的內外營力,所堆積出的外洗平原的城市。和鄰近的北溫哥華、大學保留地、列治文等地區共同組成「大溫哥華」(Metro Vancouver)地區,約佔了整個英屬哥倫比亞省全體人口的一半。
也因為位於河道出海口,上游山區可以一路順流而下,許多人會上山砍柴後,利用河水將木柴輸送下山,因此溫哥華早年便以航運、林業、伐木業起家,溫哥華第一棟非原住民式建築,即是建在木場外的一間酒吧,而圍繞著酒吧發展成溫哥華第一個城鎮:煤氣鎮(Gastown),今日儘管煤氣鎮不見木場,成為市中心的觀光勝地,但林業、運輸業仍然是溫哥華的一大產業。

和一位加拿大同學聊到他們的日照時間長,每天6點就被太陽曬醒,10點才日落,可以從事許多活動,他帶著有趣的表情,開玩笑地說道:「夏天確實是如此,但到了冬天,每天起床時天都是黑的,當你進入教室上課時,天才發亮,而當你終於下課,可以出外活動時,天卻已經暗下來了。所以我每次到冬天,每天都在猶豫到底該不該蹺課。」
許多雜誌、調查機構,常會將溫哥華列為世界排名前幾十名的「最宜居城市」,理由常為氣候宜人、環境幽美等等。由於溫哥華位處高緯,加上鄰近海洋,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使得夏天時,每天早上五、六點多太陽就升起,晚上十點多太陽才下山,海風亦讓整個城市並不會過度炎熱(儘管如此,氣候變遷下仍有許多溫哥華人吃不消,認為夏天實在太熱),城市內有許多都市公園,例如北美適合從事戶外運動,假日常見到許多城市居民前往公園、郊區,從事戶外運動,如健行、野餐、騎腳踏車等等活動。

但到了冬天景色卻截然不同,位處高緯但鄰近海洋,因此降水天數多,因此溜冰、冰上曲棍球等室內運動,則成為了當地的盛行運動,不過由於每天日照時間短,因此許多人因此降低了外出運動時間。
初到溫哥華時,和當地朋友聊天,便可感受到尺度大小的不同。在台北,對我來說,開車半小時內會到的距離,是「近」的距離,開車「兩、三小時」的距離為「遠」,但和當地人聊天,卻發現在他們認知中,開車兩、三小時可以到的西雅圖,是一個「容易到達、距離很近的城市」,開一天車才可以到的距離才稱為「稍微一點遠」,令小島台灣出身的我深深感到巨大的認知差異。
許多人對於溫哥華的印象,除了天氣好、環境優美外,亦對於溫哥華人的友善感到驚訝,在路上遇到的人,每個人臉上幾乎都掛著笑容,當你不小心和路人擦撞時,往往他會比你早一兩秒說出「I’m sorry」;公車司機有時會一邊開車一邊講笑話給乘客聽;在溫哥華一個月,我在路上只有一次被大卡車司機預警式的輕按一聲喇叭,其他時候車子都會主動停下來,讓行人先穿越馬路(不論是斑馬線與否),再緩緩啟動引擎。
有時候覺得很難以想像──在幾百年前,這個城市會有嚴重的種族歧視存在。
最早的溫哥華居民,是當地的原住民──所謂的「第一民族」──後來法國、英國人各自到此殖民,接著中國、日本人為了找尋工作機會,許多人在移民美國和加拿大時,也會選擇北美洲西岸這個城市,溫哥華頓時移入了大量的黃種人,但是過多的外籍移工和移民,也造成了嚴重的族群問題。
儘管今日溫哥華是個移民眾多、多元族群與文化的城市,但是過去普遍對滿清、中國有著嚴重的種族歧視,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爆發了激烈的排華、排日事件,許多移民的住屋都被砸毀,甚至頒布多項法條來限制華人的工作權及待遇,許多華人為了生存僅能在惡劣的環境下,從事白人不願意從事的工作,如在湯店當服務生等。為了不讓低層華人移入溫哥華等英屬哥倫比亞地區,對華人徵收高額的人頭稅,在1923年通過了「排華法案」,限制僅有四種人可以前往加拿大──商人、外交官、學生、特殊情況人物。

排華活動到了一個高潮,隨之而來的大蕭條更讓華人移民生活更加艱難。而當地華人面對如此被剝削、歧視情況,便團結起來組成會館,每個到當地的華人移民便會自動成為其中一員,強制繳交會費,而會館則會為華人的生存權,向政府、社會抗爭,也提供運送遺體回中國的服務,也因為當時情況,華人多半聚集在一起生存,形成了溫哥華的中國城。
二戰爆發後,中國、加拿大加入了同盟國行列,許多華人加入加拿大軍隊,會館甚至幫忙宣傳愛國債券,要求華人購買債券支持戰爭,因為戰爭時期的貢獻,戰後1947年加拿大政府才廢除了排華法案,恢復公民權利。
好景不常,之後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以及韓戰爆發,在反共的浪潮下,再度掀起一波反華風潮。
少數的日本移民在1877年抵達英屬哥倫比亞省後,也受到嚴重的歧視,無法投票、擔任公職、受教權被剝奪,也受到許多不平等的對待,為了證明自己是加拿大一份子,也為了追求自己的權利,在一次世界大戰,有兩百位日裔移民加入加拿大軍隊服役並參予戰役,其中有超過五十位不幸犧牲,今日長眠於史丹利公園,但到了1931年日裔移民才獲得投票權。
Tags:
「快一點」的成長秘訣:讓NUEIP人事管理實現勞資和諧共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每天為了解決台灣餐飲店業者因人手不足,又要講求速度與品質的消費體驗問題,在全台馬不停蹄地提供從POS系統、線上點餐、數位支付、物流送餐,到行銷導客的一條龍智慧餐飲服務。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短短三年,即創下萬家餐飲門市合作,且獲得眾多知名餐飲品牌的支持。
而在點點全球積極為中小餐飲業和小吃店研發創新解方,並展望更多元跨領域服務與海外布局的同時,背後則有專業的NUEIP團隊提供的nuHRM人資系統,為點點全球打理企業內部的所有人事營運。
擺脫呆板的代管計薪,系統串聯自動試算更接地氣

點點全球的人資主管張珺涵指出,過去外包人事薪資給第三方代管公司的過程中,企業內部文化和經營策略往往無法被充分考量,因此,代管公司難以彈性滿足所有員工的需求。每月3號發薪日前,除了需要準備員工名單、出勤記錄、薪資異動資料和請假紀錄等,企業還要負責催促員工提交假勤資料,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精力,還會增加許多時間成本;若發薪後,發現計薪上的疑慮,與代管公司來回溝通的時間,也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負擔、影響企業的運作效率。
nuHRM人資管理系統的薪資功能,完美的解決了以上問題。不僅串聯了所有以往需主動提供給外包公司的資料,自動匯出薪資試算結果,還可以快速匯出符合財政部規範的申報媒體檔,讓月底計薪的工作流程能一條龍完成。張珺涵高興的分享:「現在,平均不到一分鐘就可以算完一個人的薪水,且多虧NUEIP獨特的關卡計薪方式,只需要跟著流程一步一步檢查,員工越多越能顯現此功能帶來的輕鬆高效,遠遠超乎我的預期。」
從制度控管到人情考量,NUEIP助打造和諧勞資關係

點點全球的團隊擁有不怕失敗、勇於創新的精神,如此彈性開放的文化也貫徹在公司制度實行上,張珺涵形容自己是雇主與員工之間的橋樑,企業為了維護內部秩序、確保員工的權益與義務,制定企業規章制度,以有效管理人力資源;然而,在實際執行時,也需要具備一定的靈活程度,才能促進勞資雙方的良好關係,達成雙贏目標。
因此,點點全球選擇了能協助實踐彈性文化的NUEIP nuHRM人資系統,利用系統設置「請假申請時間」與「最低請假時數門檻」便是最好的例子,雖其目的是為了更妥當控管人員,但有時員工發生特殊情況,以致無法符合現有制度時,企業可針對個案通融放行,此時,系統功能也可以彈性各別自行調整設定,並且自動串聯至每月薪資計算。張珺涵說道:「制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我們不需要一個將制度綁死的系統,而是一個既有控管制度、又有彈性調整空間的、為『人』考量的好系統,NUEIP就是這樣收放自如的系統,它讓我們建立了更互信互賴的勞資關係。」
重複的人事作業都交給舉一反三的智慧系統

近年來,點點全球快速拓展業務,伴隨著員工的增加,NUEIP系統所帶來的工作效率提升成效也越顯著。「NUEIP是我見過使用起來能最簡單無腦的系統!」張珺涵笑著說:「像是將新進員工加入系統時,只需要建立員工帳號、填寫基本資料、啟用帳號,三個步驟即可設置完畢,加上NUEIP的介面非常清楚明瞭,加速了整個建置的順暢度。」企業應用數位轉型工具,旨為節省重複的行政作業,NUEIP在協助企業導入系統時,已先將所有考勤、假期、加班、簽核等相關規則,依照公司人事規章設定完成,因此只需要為新進員工套用規則,即可快速完成新進員工的系統設置工作。
帶著讓餐飲業者「Work Easy」、消費者「Eat Happy」的經營理念,點點全球目前正積極培育強力的研發人才,進攻跨領域的數位技術服務;並借助彈性易操作的NUEIP企業管理平台,迅速解決企業內部的人事工作、提高企業營運效率;同時,亦增進了勞資雙方之間的信賴感,使團隊更有凝聚力,為企業齊心打拼。
本文章內容由「人易科技」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