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兒時被問「哪裡人」的矛盾 新二代劉千萍:請從「心」認識我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身為「新二代」的劉千萍回憶起從小和家人的相處,她表示,並不是所有的新住民二代都願意接受「新二代」這個詞或是角色,因為這角色有時被賦予了期待,但也被賦予了一些刻板印象。
文:洪嘉穗
「爸爸是家中男生老么,在40歲那年娶了來自越南的媽媽,他們的婚姻相差20歲,且這段婚姻是沒有感情基礎的。」
「當初爸爸跟我舅公透過仲介到越南找老婆,女生就站一排,選一個你喜歡的,然後在越南辦一場婚禮,接著回台灣再辦一場,媽媽在1996年從越南胡志明市來到台灣,隔年就生下了我。」
1997年出生於彰化鹿港的劉千萍,目前是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在學生,看似平淡地說著她與媽媽的故事,但她眼裡含著淚光,卻不輕易流下。
「媽媽剛來到台灣時,語言不通,在小時候印象裡,她打電話給外公外婆時會一直哭,那時候我還不會越南話,但覺得自己彷彿聽得懂她們在說什麼似的。」最近這幾年,千萍試著回想媽媽的遭遇,這些瑣碎的經驗對她來說,就像一塊塊拼圖一樣。
悲哀又矛盾的默契:不敢在媽媽面前叫「媽媽」
千萍的母親在20歲時嫁來台灣,但爸爸的家人對她並不友善,時常有語言上的嘲諷,也時常對千萍及她的妹妹們說:「妳們要小心,不要太像媽媽。」
但千萍內心充滿矛盾,因為她愛爸爸的家人、也很愛媽媽,同時深知媽媽也很愛她,但與媽媽親密的互動,會被其他家人挖苦說:「妳與媽媽感情很好呢!」
在前台眾人的監視底下,她跟媽媽培養出一種默契,表現出不會引起親友耳語的母女關係-她們不在親友面前說話,最後她甚至不在親友面前說出「媽媽」這個詞,有時候覺得自己非常懦弱,為了保全自己在大家族中的歸屬感,一再做出傷害媽媽的事情。

矛盾、難過、痛苦、撕裂與選擇
由於母親姓范,在台語裡跟「番」字讀音相似,漸漸地,家人開始稱呼媽媽為「番仔、越南仔」,在親戚面前,她們與母親親密互動,總會招來一些不甚悅耳的「玩笑話」。
千萍小時候情緒低落、難過哭泣時,總會莫名被家人說道:「妳現在的樣子,就像是妳媽媽在『番』的樣子」,這些言語使千萍從小就習慣壓抑自己情緒,只希望不要被家人認為她的情緒與脾氣,跟他們眼中的媽媽越來越像。
甚至,千萍在國小時期成績表現良好,有次考到全校第一名,卻被隔壁班老師質疑這第一名是否作弊而來,因為在當時師長觀念中,越南人的孩子不可能這麼聰明。
學校老師們知道她的家庭背景、知道她的母親是越南人,當時才十歲出頭的她,捉摸不住其他人的眼光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她的努力與積極,是為了擺脫刻板印象,希望自己不要成為「預言會被看不起」的人,然而當努力的結果有了傑出表現時,卻遭到師長不實的指控。
這些複雜的相處模式,矛盾、難過、痛苦、撕裂與選擇,考驗著只有國小的她。但她不能哭、也不能生氣,因為會立刻被家人閒言閒語:「妳這樣就像媽媽在『番』的樣子」,於是無限的壓抑,也無限的循環,撕裂與矛盾的掙扎,佔了她國中、高中求學時期的大半生活。
「妳是哪裡人?」,一個讓人害怕的問題
小時候千萍常被親友問到:「千萍,妳是哪裡人?」但她最初聽到時,並不知道這些「我是從哪裡來、我是誰、我是哪裡人」的問題是什麼意思,對這些問題遲疑了一會兒,但親友們哄堂大笑說:「這還要思考嗎?妳這麼想當越南人喔!」
從此,她開始對這些問題感到害怕,好像需要在期待的答案下給予「最正確」的答案,必須在媽媽與家人間做出選擇。於是她從原先的遲疑態度,漸漸地被訓練成不假思索地回覆「我是台灣人」,甚至後來面對家人們的疑問時,千萍學會快速地回覆:「不要再說我是越南人!」以擋住更多親友們對她與媽媽的連結,甚至有很長一段時間,她討厭媽媽是越南人這個事實。
而當她有更多人生經歷後,慢慢了解「認同」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是需要很長的實踐歷程與認識,以及主體性的認知。於是在高二這年,千萍擔任彰化女中台灣文學社社長,透過文學培養了她深厚的人文科學素養,以及對台灣文化、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關懷。
同時她也到賴和文教基金會擔任文化解說員,以更多實際行動來認識「何謂認同」以及「何謂台灣人」。

在高中時期不斷思辯的過程中,千萍開始回想小時候的種種,與她的生長歷程。
媽媽想證明自己有謀生能力,卻被解讀成「愛往外跑」
但在千萍高二這年,父母卻突然離異,由於千萍長期以來由姑姑照顧長大,與父母分居十年了,她原以為父母的離異對她的內心影響不大,剛聽到消息時還有些不以為意,甚至想靜靜地以一個旁觀者看待著他們的婚姻。
然而隨著時間過去,卻有一股巨大的難過與罪惡感在千萍心中緩緩而升,她開始自責地認為:是不是自己的錯?是否因為自己沒辦法修補媽媽與家人間的關係,才讓媽媽必須忍受這些閒言閒語、以及眾人的冷嘲熱諷?過去十幾年自己都怎麼了?他們的離婚是不是自己害的?
她還回想起,過去媽媽一直努力爭取去外面就業,還曾去彰濱工業區當作業員,是為了證明自己有自食其力的能力。但媽媽的勇敢與大膽,卻被家人解讀成「愛往外跑」,但現今社會,有哪個成年台灣婦女的求職行動會被這樣看待?
自小看在千萍眼裡的,是媽媽無止盡的憂愁,她多麼希望家人能以同理心來包容媽媽的感受,但她自身的哀傷與哭泣,卻在家人眼中被解讀成「番」。
千萍從小的努力與肯定,就是想證明自己的存在、不想被看輕,希望在長大後有能力為母親辯駁;然而在還沒長大前,父母就離婚了,她內心充滿愧疚與罪惡,卻又為自己的無能為力感到自責。
試想著現在的年紀,就是媽媽當時來台的年紀
母親在19歲(1996)時來到台灣,20歲(1997)生下她,如今千萍也來到這個當年母親嫁來台灣的年紀,她開始想像:當時的母親會遇到什麼樣的挑戰?需要多少勇氣來面對一切的未知與迷茫?
最新發展:
-
如何有效實施新住民語文教育?若學校每週只教40分鐘,還不如邀新住民父母入課堂 5月前
-
身為新二代有什麼差別?探親被說去當「越南新娘」,或曾被嘲笑越南人都在吃炸蜘蛛 1年前
-
阮慶雲的涓滴人生,就如一杯苦甜交織的越南咖啡 1年前
-
當孩子好友是新住民子女:是否對東協的理解和想像,依舊停留在「幫傭的瑪麗亞」? 2年前
-
新二代看東南亞語列國小必選:希望越多孩子能帶著困惑找媽媽解答 2年前
-
稱呼奧黛為「越式旗袍」,反而是忘記歷史對這件越南國服的真正影響 3年前
-
越南二代林宗洧:「我不希望大家想到新二代時,總覺得這是一個很悲傷的群體」 3年前
-
她來台18年,考取中餐證照也開了印尼料理店分享家鄉美食 3年前
-
「在台印尼媽媽」殺人案的反思:面對新住民不該報喜不報憂,或假裝看不到衝突 3年前
-
新移民在台東:23歲選擇來台生活,如今只求人生有不同的可能 3年前
-
她和先生開古早味小吃店,從印尼來時最不習慣「台灣人講話像吵架一樣」 3年前
-
參訪越南後回台努力分享,越南新二代林稚芊走出自卑找回自信 3年前
-
雲林成龍村一號印尼店老闆:「將印尼文化種在台灣,蓋滿這片土地」 3年前
-
苑裡泰國媳婦趙鴻秀:來台20多年,結合泰式料理和親手植栽的「香草園」 3年前
-
來台從英文秘書到餐廳老闆:開一家菲律賓餐廳,是一種消除鄉愁的方式 3年前
-
新二代回越南蹲點,理解母親苦與樂:「原來媽媽放棄優秀的學業嫁來台灣」 4年前
-
《尋找露西亞》:故事從印尼女傭逃跑開始,需在場女學生一起當偵探調查 4年前
-
唯有正視新移民的「弱勢」地位,才能讓他們不再被忽略 4年前
-
返鄉移工陳氏桃:有一天,我會以畫家的身份回台灣辦畫展 4年前
-
從汶萊、星馬到金門,交織的身份讓洪崇凱樂於挑戰「邊緣」的人生 4年前
Tags:
《錢都》品牌轉型學:導入數位化工具 起手NUEIP企業管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錢都餐飲導入NUEIP的人資系統,讓各店長有機會展現自身更有價值與影響力的一面,也間接帶動各店彼此的目標達成士氣,讓品牌更有價值。
每天用餐時段一到,橘底白字的店面內,一個個小火鍋上桌,全家人的歡笑聲伴隨著鍋內沸騰的泡泡不斷冒出,這是錢都餐飲旗下老字號火鍋品牌「錢都日式涮涮鍋」的日常。從 1997 年創立至今,目前全台已擁有72間分店、來客數年破千萬,卻依然堅持使用精心熬煮 96 小時後的大骨高湯,並加入柴魚、昆布等食材增添其風味使湯頭更有層次,讓許多老饕顧客每每都感受到錢都令人難以忘懷的餐飲體驗。
而面對時代的變動,錢都近年來也持續推動品牌革新,翻新原有店面改裝成更符合年輕人風格的日系二代店,並積極計畫拓展店面,透過導入數位化工具,當輔助訓練大量儲備幹部與培訓人才時,能夠更加有效率。
NUEIP雲端人資包辦行政庶務,錢都店長安心放眼未來

錢都餐飲人資主任周芮昕表示,初期原本公司使用紙本打卡鐘,以全人工方式做薪資計算與審核。每個月月底,各店店長們都需要加班計算員工出缺勤與薪水,才能趕得及1號中午之前,讓物流車將紙卡載回總公司。接下來,總公司需加派人力逐張、逐行的人工登打進電腦,同時主管單位還會抽樣檢核正確性,前前後後繁複作業總需花上一週時間,而72間門店店長加上總公司登打與檢核的人力,更是可觀的成本。
「人工計薪誤差高、效率低,換算下來,NUEIP 幫我們幾乎節省了78%的時間與95%的人力成本,現在整個流程只需要兩個人、1.5 個工作天即可完成。不只效率高且基本上是零失誤,這些數值是我們在導入前完全沒意料到的。」周主任述說。錢都認為,店長們應該專注於門店的營運和管理,帶領門店達成公司經營目標,而不是加班執行繁瑣且無效率的行政作業。周主任認真地說道:「錢都餐飲導入NUEIP的人資系統,讓各店長有機會展現自身更有價值與影響力的一面,也間接帶動各店彼此的目標達成士氣,讓品牌更有價值。」
NUEIP療癒系出缺勤、排班與薪水管理,造福餐飲業者

經營餐飲業的人都知道,餐飲業人員流動率高,加上計時人員眾多的情況下,要掌握員工的請假狀況只能經由店長回報,無法在第一時間知道。周主任說道:「以前各店排班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幸好 NUEIP的排班功能對餐飲業非常友善。不僅可以依時數彈性安排工讀生的班表,不須建立上百個班別,還能自動檢核目前的人力配置是否妥當。搭配『實際工時統計』功能,可統計計時人員的實際工作時數,進而準確計算假期、加班時數與薪資,若人員有任何出勤狀況,總公司都能即時知曉或因應。」。
因為適切的系統功能,讓錢都餐飲在企業管理上能夠無所顧慮,周主任表示,雖然前期數位轉型時,要教育店長們使用電腦、熟悉功能,會經過約一個季度的轉換陣痛期。但現在不僅省去紙本操作、不用為了行政事務加班、各店人員可以輕鬆使用LINE進行上下班打卡或請假,店長們紛紛覺得這個轉換期很值得。對總公司來說,更降低了門市人員的控管風險,讓整個企業在力拼品牌規模時,更加順利地往前邁進。

雖然疫情肆虐全台業者,但錢都餐飲把握契機逆勢成長,開始發展電商通路,推出品牌麻辣鴨血豆腐、特色水餃、嚴選海鮮食材等;實體店方面,藉由手機會員 APP 打造超級會員經濟。錢都餐飲旗下品牌目前正積極討論拓點計畫,以優渥的薪資獎金招募優秀的儲備幹部,而在例行的行政事務上,則由 NUEIP 協助支援,讓門市與總部的聯繫更加緊密與即時,企業內部管理更加順暢有效率。
本文由「人易科技」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