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涼的秋季,到那充滿回憶的馬路散個長長的步吧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那時的少年漫遊,居然讓坐在25樓高天天看帳的自己羨慕的不能自己。無論如何,秋涼,應該試著不要開車,到那個回憶的馬路去散個長長的步吧。
文:陳輝龍
連續三天雨後,空氣中就已經幽浮著秋天的味道了。
從清晨雨停到黃昏的現在,有一種氣息,涼涼的瀰漫著,我把散落在喇叭和主機之間所有的techno唱片一片一片的疊起來,收進貼了「暫時不會聽」的櫃子裡。不過這一堆裡有張Portishead剛出的《Roseland NYC Live》,我猶豫了一下,雖然是帶電的Trip-Hop,但整個夏天像著魔似的不停播放這張配備了銅管五重奏和一支30人管弦樂團的夢饜進行曲。嗯…,還是算了,這些音頻與這季節不配。雖然每次聽到起頭女巫作法咒語般的〈Humming〉,就會忍不住顫慄的細胞,像看極品恐佈片,矇眼也要看完它。
確定的吸入秋味空氣後,從最上層的架子取出有點灰塵的的Arvo Part,非常深邃的《Te Deum》專輯,只用單音的人聲及偶爾的弦樂(只有提琴),慢慢的滲透到聲波裡,聽五分鐘後,會像瑜珈靜坐似的進入。(很好奇,Te Deum是什麼意思?)
Arvo Part是蘇聯愛沙尼亞共和國的古典樂作曲家。
他寫過一堆電影配樂,但是他恨…,他覺得「音樂像切片香腸似的拼湊,最後看不到音樂原來的長相。」
聽到《Te Deum》的人聲合唱,雖然僅僅是單音,卻有不自覺的恐怖氣氛。
在那種純度很高的多重聲部組合之間,我們不只沁浸在力量輕重不一的聽覺裡,也會在腦海中生長出各式各樣的野地感覺和季節味蕾。
就像說明書說的:「……希望像三稜鏡分析色光的效果,看到各色分散;這個稜鏡是聽者的心,而我的音樂是飽含各色的白光。」
奇特的解釋,完全吻合東歐人的思考方式,冷靜、抽象且超現實,這樣的音樂正適合飄著秋意的季節使用。(這樣講,好像有種族偏見)
有點涼但不到冷冽的地步。(Mikrokosmos《O Adonai: Sacred A Cappella Choir Music from the 20th Century》的主打歌〈O Adonai〉就用對唱解釋了這種感受)
這種季節的開端,除了古典樂之外,讀書、喝酒、飲茶,也都很合適。
而且可以堂而皇之的把夏日的綠玻璃紅酒全都清掉,開始換成蘇格蘭單一麥芽的威士忌的進入了。(一想到Dalmore那迷人的高地聖水金色酒汁,口水都流出來了。)
外面的雨水繼續啪啦啪啦落下,打開CD Player,放入舒伯特的《冬之旅》,繼續。
秋滋味大體上都讓我們覺得舒服、順暢,好像很多好事都在秋天發生。(不過,夏天除了熱得滿頭汗之外,好像也沒發生什麼壞事。)
《冬之旅》是另外一種氣質,另外一種情調。
從一個稍平板的男中音以及一架鋼琴開始,以當時一個我不認識的詩人的詩做歌詞,舒緩的行走著,男中音和鋼琴一開始都離我們非常遠。
唱詩的叫“Arleen”,在這EMI唱片的荷蘭版本裡,感覺非常實在。
只能用實在來形容,因為太多唱古典的男中、高音,聲音油膩花俏到使人翻胃,真的。
雨停了。窗外的雲跟第五樂章捲舌激動的男聲與鋼琴翻攪撥弄著。
如果沒有記錯,這二十四首聯篇歌集,竟然是他最後一部歌集,寫這批歌時,好像病得滿嚴重了。
初次聽到完整的《冬之旅》,是在這個城市的一個小畫廊。也在秋天。
十八歲,從南部的港城來到這個盆地實習,當一個類似雜誌社高級打雜工,雖說是美術兼攝影,但要等到大夥都沒空,才會把比較像樣的Job交給我,因此,工作的日間,多在茫然中過渡,然後茫然上公車,再茫然回到昏沉夜裡住的閣樓。
每個禮拜期待的,就是週末,週末正午十二點後,真正的首都之旅便展開。
總也不膩的路線就是中山北路,從一段開始一直到天母的七段,80年代這條充滿老大楓樹的馬路,常常可以從下午漫遊到天黑。
初聽完整《冬之旅》的畫廊,在馬路行旅的開頭處,常態展出石版畫。
這個畫廊很像東京街角隱藏的那種小畫廊,潔淨、安靜、簡單、風格明確。我常在這裏買幾張Postcard(因為是最便宜的),和看畫廊的人聊聊美術、音樂或者也看看畫家的生活記錄影帶,雖然一律是日語版,但已覺得非比尋常的滿足了。
那個聽完《冬之旅》的初秋,依稀記得有幾幅夏卡爾的複製石版,像兒童視野的畫面爽朗的途佈著飛行中的房屋、女人和小動物。
非常合適的畫與配樂。

Photo Credit: Kari @ Flickr CC BY 2.0
在可以追憶的八十年代首都生活,中山北路到長春路後右轉,會有一家到現在還堅持樣貌,以陶的生活道具為主的雜貨鋪,在那裏我買過數個青花紋的杯、碗、盤,還有雅到極點的「豆盆栽」。印象最深的是棵15cm左右的漆樹,也是秋天買的,秋葉色是綠轉黃,到了冬天就變成桔子橙色,瘦瘦的樹幹配上飽滿翠苔的綠砂土,長在素燒的盆上,常會使人神遊在裏頭,不覺得樹其實是那麼小。
回到中山北路,會有一家賣日本水果的家庭食堂,鰻魚飯價廉口感優,不但燒烤鮮甜恰到好處,飯也乾濕軟硬恰到好處,這麼多年過去,居然還是懷念。這店現在好像只賣水果,而且逐漸隱沒在周圍的華麗店鋪裡頭幾乎不見。
日式家庭食堂前,有二樓唱片行,是有名的音響進口商附設的。
當時的首都,這是我朝拜的最重點,真的是朝拜,因為很少有我買得起的。
Tags:
大戶玩日本:永豐「DAWHO之夜」帶你一起攻略日本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6/14 19:30 永豐銀行攜手關鍵評論網舉行「DAWHO之夜」直播活動,由吳怡霈主持,邀請旅日知名作家張維中、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一起線上教你探訪日本旅遊秘境,如何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玩得輕鬆又盡興!
隨著疫情解封,各國邊境與觀光政策開放,全球旅遊市場逐漸復甦,2023年臺灣的出國旅遊需求正大幅成長中,尤其到日本旅遊的臺灣旅客人數與日俱增。對於國人而言,日本向來是出國旅遊的最佳首選,當地的美食及文化都深受國人喜歡。6月14日關鍵評論網將與永豐銀行DAWHO數位帳戶攜手舉辦一場線上直播活動──「DAWHO之夜:大戶玩日本」,教大戶們如何到日本好好玩一波,大肆採購、吃美食,同時也別忘了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自在旅遊無負擔!
疫後旅遊的日本秘境攻略
「DAWHO之夜:大戶玩日本」的線上直播活動,邀請到懂生活又熱愛旅遊的吳怡霈擔綱主持,今年上半年才到日本旅遊的她,直播中將請她分享旅遊的最新感想,拋開只有逛街和美食的行程,從她的經驗中讓觀眾體會深度遊日本的不同樣貌。
活動中也特別邀請旅居日本多年的知名作家張維中,帶大家一起體會在地的日本風情,實際走進他在日本的生活,認識日本東京華麗街區樸素特有的一面;而政大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則要以擅長的行為財務學,與大家分享平時應培養的理財習慣及如何妥善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為自己存下一筆旅遊基金,為日後的旅遊提前做好準備,玩得輕鬆又盡興。
永豐DAWHO與你一起玩日本
自從日本重新開放邊境,相信大家對於日本行都已經迫不及待了吧!在數位網路時代下,規劃旅遊時除了便利可得的網路分享資訊,便捷高效的數位工具也是在兌換外幣及消費時不可或缺的利器,永豐銀行的新世代 VIP 數位帳戶「DAWHO」所具備的全方位金融科技服務,正是您最貼心的旅遊幫手。想知道更多關於日本秘境攻略與旅遊前的理財消費知識,讓我們一起向他們請教疫後重返日本旅遊前需要注意的事項及相關旅遊優惠內容!
※同步提醒大家 ,本次直播由永豐大戶數位帳戶贊助,但節目的討論不代表永豐銀行立場。想了解更多大戶的質感理財生活歡迎加入永豐DAWHO的I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