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人類對因果關係的依戀:從一隻「迷信」的鴿子談起

人類對因果關係的依戀:從一隻「迷信」的鴿子談起
Photo Credit: Laura Suarez @ Flickr CC By SA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所謂的迷信,就是相信一種無根據或根本不存在的規律,並根據這個規律行動。而動物的迷信行為不禁讓我們猜測:也許迷信只是動物在演化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機制?

迷信的動物

行為主義大師史金納(B. F. Skinner)曾經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給籠子裡的鴿子餵食,不管鴿子做了什麼,每隔15秒固定落下食物。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鴿子開始出現了各式各項的「迷信」行為:有一隻鴿子形成了在箱子中逆時針轉圈的條件反射;另一隻反覆將頭撞向箱子上方的一個角落;另外有一隻只顯現出一種上舉反應,似乎把頭放在一根看不見的桿下面並反覆抬起它;其他鴿子也都有著不同的怪異行為。 

接下來,史金納找出一隻鴿子,慢慢把餵食的間隔時間拉長到一分鐘。結果那隻鴿子表現得更為精力充沛,在這一分鐘內,像是在表演一種舞蹈(有如「鴿子乞食舞」)。最後史金納要消除這種行為,便不再餵食,使迷信的行為慢慢消退,到最後完全消失。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隻跳舞的鴿子在完全消退之前反應超過了一萬次。

這個實驗有趣的地方,就在於動物跟人類的迷信行為本質上的相似性:所謂的迷信,就是相信一種無根據或根本不存在的規律,並根據這個規律行動。而動物的迷信行為不禁讓我們猜測:也許迷信只是動物在演化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機制?

迷信的演化

令人驚訝的是,從演化的角度,迷信反而是十分合理的行為,這是因為人類在面對巨大的未知時,譬如一個可能危及生命的威脅時,必須在不同種類的可能錯誤之間做出取捨:

  1.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假設威脅存在:這可能犯的錯誤是也許根本沒有威脅。
  2. 對於可能的威脅,再小心翼翼的求證:這可能犯的錯誤是,在求證時失去了最寶貴的反應時間。

對於物種而言,生存與繁衍是第一要務,而不是當一個嚴謹的科學家,所以發生(1)的錯誤無傷大雅(頂多就是虛驚一場),但是發生(2)的情況卻很可能是致命的。所以在未知的情況之下,先過度相信才是合理的選擇。

想像一下一個古代社會,已經長時間久旱無雨,碰巧有個人做宣稱了一件事情,譬如跳了一段祈雨舞,結果幾天之後果然下了一場及時雨。請問下次乾旱,大家要不要相信祈雨舞是有用的呢?當然要!我們或許會問:為什麼他們沒有實驗精神呢?為什麼不試試看不跳舞來求證呢?

  1. 不跳舞可能造成的後果太嚴重,與跳舞卻什麼都沒發生的損失根本不成比例:要生存與繁衍,要的不是精確的找出因果關係,而是最大化生存的機率。下雨才是真正影響生存的決定因素,相比之下,跳了舞卻沒用的損失根本不值一提。
  2. 如果以實驗的心態,故意一次不跳,來觀察可能發生的結果,這根本就是事後諸葛。我們須要考慮以下的情況:也許只要一次不跳,很可能從此失靈 (假設這人宣稱天神因此動怒),既便之後就算跳再多次也沒用。這時當然合理的行為是「寧可信其有」。

小樣本的錯覺

在《快思慢想》中,作者提出所謂的「小數法則」的認知偏差:人類經常對於小樣本中偶然顯現的規律,誤認為是背後整體的規律分佈。這是什麼意思呢?大家都知道在廟裡擲筊,要擲出「聖筊」一正一反的機率是1/2,而「笑筊」和「怒筊」(兩正或是兩反)的機率也是1/2。現在我們用「聖」表示聖筊,用「無」表示笑筊或怒筊,假設出現以下的三種情況: 

  1. 無無無聖聖聖
  2. 無無無無無無
  3. 聖無聖聖無聖

如果有人問你:這三種情況發生的機率一樣嗎?大部分人的直覺是「當然不可能」──但事實是,這三種情況發生的機率是一樣的(因為聖筊跟非聖筊的機率都是1/2,而且每次丟都是獨立事件,所以任何一個長度為六的序列機率都相同)。但既使知道,我們的內心還是很難接受,我們會覺得3才像是一個隨機的結果,而2一定背後有某種未知的原因(例如不夠虔誠之類的)。當小樣本出現所謂的「規律」時,我們會傾向背後一定存在某種的因果關係,並積極地去尋找解釋,既便小樣本的規律在很多情況之下,只是隨機的一種結果。

因果關係的依戀

除此之外,人對於某些特殊的事情發生,幾乎都會認定必定有某種因果關係存在,想要找到事物發生背後的原因。例如在社會上極為成功的人,我們幾乎都會認為是因為他們的某種人格特質,或是因為不懈的努力,導致最後巨大的成功,而一面倒的低估隨機的運氣在這些成功背後所佔的比重。

這是因為我們天生就希望能夠得到對事物的「控制感」,如果可以假定每件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我們便可以藉由控制這些原因,獲得人生的某種掌控權,讓人生往更好的方向邁進,至少,也可以藉由觀察這些原因,來趨吉避凶。而控制感的前提,就是認定所有的事物發生都是存在著某種因果關係的,即便這樣的因果關係無法直接觀察或是測量,也可以利用某種神秘的方法來影響、改變或是控制。

所以迷信,其實是我們對於因果關係的一種過度依戀,是對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隨機的一種漠視。

本文經翰林小書僮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