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關鍵評論網,為什麼有新聞也有評論?

關鍵評論網,為什麼有新聞也有評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關鍵評論網因為名稱之故,常常被問到幾個問題:「評論?你們都評論什麼?」(多半是在社交場合初次見面交換名片的時候問。);「為什麼你們叫評論網,但是還要寫新聞?」;「你們的新聞和評論到底有什麼差別?」

關鍵評論網因為名稱之故,常常被問到幾個問題:「評論?你們都評論什麼?」(多半是在社交場合初次見面交換名片的時候問。);「為什麼你們叫評論網,但是還要寫新聞?」;「你們的新聞和評論到底有什麼差別?」

其實我們一開始是先想出英文網站名稱「The News Lens」,帶有「帶讀者看新聞」的意味在,自然,新聞和評論出現在我們網站上都很合理,但是當我們使用「關鍵評論網」當中文名字之後似乎就變相的讓自己受限。

但即便如此,我們期許自己成為綜合性媒體的本質沒有改變,不管你喜歡用The News Lens或關鍵評論網稱呼我們,網站上都會持續出現更多的新聞摘要、採訪、專欄評論和影音。

再來,我們的評論跟新聞到底有什麼差別?

基本上,關鍵評論網因為只有編輯,我們的新聞主要是摘選別家媒體新聞做整理的網摘型態,但是有時候我們也視情況約訪一些人物做專訪報導,比如說郭泓志柯文哲劉軒葉丙成等等。選新聞的原則也有一篇〈為什麼你要知道這則新聞?〉的說明。

另外我們也會製作一些有主題性的特別報導,像是〈月薪45K雇你搞革命 ── 年輕人,回鄉參選村里長吧!〉、〈GAP Year〉或是最近的〈香港佔領中環事件〉等等。裡面的內容除了我們編輯會撰寫導讀文章之外,也會有採訪、或是協力的外稿作者提供相關內容。這部份比較接近是新聞、評論和影音的綜合報導。

評論部分主要就是我們站上接近300位的專欄作者、轉載授權媒體夥伴,或者你也可以說「非新聞」類的文章,我們會放在評論這個分類中。這些評論專欄雖然都經由編輯過,但是並不代表每篇專欄都代表我們的觀點。在一個媒體來說,一般會用「社論」為名表述自己的觀點,目前我們還沒有類似的欄位,未來或許會有,但時間點未定。

在許多讀者會疑問的,為什麼我們有些文章有很強烈的觀點,這樣是否有違一個媒體該有的公平客觀?針對這點,我們一樣要分開來看。新聞部分即便只是網摘,我們也會盡力做到新聞該有的公平,我們會在下面貼上我們參考的新聞來源,也會盡量做到不同聲音的呈現(尤其是政治內容)。

至於評論部分,這是每個作者的個人觀點,不可能有一個人的觀點能夠說服天下所有的人,最重要的是這個觀點陳述是否有一個脈絡,是否能夠刺激新的想法出來,就像我們在這篇文章所寫:「多元觀點刺激你的想法;不同聲音拓寬你的視野」。而我們也非常歡迎對我們作者觀點的挑戰,只要不要謾罵,在底下留言討論是絕對歡迎的。

最後,稍微提一下影片部分,TNL在八月開始新增了影音製作團隊,會不定期的產出自製影片,比如說在網路上轉載熱烈的「你花一秒鐘澆冰桶,現在來花三分鐘看他們的一天」、「你該認識但不該害怕,三分鐘看懂伊波拉」、「【影片】清廷割讓、英國殖民、日本侵略:一口氣看完香港百年命運」等等。

除了自製影片之外,影片區塊也會放置TNL編輯群在網路上挑選值得分享的精采影片,以及陸續新增的影音專欄,包含Jason Chen姜安蓉Stop Kiddin’ Studio等等。

有人覺得這種分類很亂,應該用傳統的類型分類,如政治、財經、科技等等,一來其實我們也有(在內容分類下方),二來根據我們自己的數據以及其他媒體的數據分析,其實使用那區塊的讀者並不算多,所以我們在3.0版的時候就試著把新聞、評論和影片這三塊分開列為主要分類。

如果各位對於新聞或評論還有分不清楚的情況時,歡迎也留言跟我們說,一起來討論。

Photo Credit: Kesara Rathnayake @ Flickr CC BY SA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