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近期打算換筆記型電腦,特別要留意CPU型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萬一不慎買了上一代的CPU,效能或會相差不少,近期換電腦的人需要特別小心。
昨晚超微半導體公司(AMD)正式公布新一代的流動版加速處理器(APU)——簡單來說就是中央處理器(CPU)加上繪圖核心(GPU)。假如你打算要換筆記型電腦的話,就必須留意這宗新聞。
終於有競爭
過去10年,英特爾(Intel)的Core系列壟斷了消費CPU市場上高效能的版塊。而在流動市場上,Intel憑藉較佳技術和低耗電的設計,AMD一直並非其對手,只能以便宜的價錢爭奪入門級CPU市場。

直到AMD使用Zen微架構的Ryzen系列出現。今年2月起,AMD陸續推出Ryzen系列CPU,雖然速度上未能立即超越Intel的Core系列,但由於採用較多核心/線程的設計,其多線程運算能力有力跟Intel一拚,而且其定價策略進取,對Intel構成不少壓力。
其後Ryzen更推出多達16核心的Threadripper系列,迫使原本預計只會推出12核心版Core i7處理器的Intel,變陣推出Core X系列以及增加Core i9家族CPU,大幅增加發燒級CPU的核心數量——上一代最強的Core i7-6950X只有10核心,新一代Core i9-7980XE為18核心。
簡言之,Intel終於要面對競爭。過去幾年,由於沒有來自對手的壓力,Intel每一代的CPU運算能力增幅不多,甚至被用家諷為「牙膏廠」,恃着技術優勢一直在擠牙膏。

戰況延至流動市場
不過,Intel也開始反擊。在剛過去兩個月,Intel推出第8代Core系列的流動版及桌面版,近10年來首次增加各家族CPU的核心。過往流動版的低電壓CPU,即使是最高階的Core i7——例如i7-7500U——也只是採用2核心4線程設計,跟桌面版本的Core i3一樣。
但到了第8代時,Intel暫時推出的Core i5/i7流動版CPU均把核心數量翻倍,變成4核心8線程,目前公開的測試顯示,這一代Core系列的運算能力大幅增加。
昨晚正式推出的流動版Ryzen系列,分別有Ryzen 7 2700U及Ryzen 5 2500U,規格跟傳聞一樣是4核心8線程。此外,流動版Ryzen配搭AMD自家的Vega顯示核心,由於AMD同時是顯示卡大廠,圖像處理技術方面比Intel優勝,這方面過往已有優勢,現在相信會更為明顯。
AMD公開的測試數據,結果當然是流動版Ryzen會比對手Intel的CPU優勝,實際差距要留待其他媒體測試。不過,基於桌面版Ryzen的成績,加上AMD希望能借Ryzen大翻身,可預期他們會盡力降低價格廠商支持,對手Intel或會推出更多CPU及降價應戰。無論你選用哪一家的CPU,這個狀況最終還是對消費者有利。
換筆記型電腦的注意事項
現時有三家廠商確定會推出配備流動版Ryzen的筆記型電腦,預計今年底前會正式發售,如果有更多廠商加入使用流動版Ryzen的型號,相信會對Intel構成更大壓力。
假如你現在就打算換筆記型電腦,而且希望購買較輕巧的型號,必須注意一下CPU的規格。如果採用Intel的Core i5/i7-U系列,特別要留意是否第8代(編號為i7-8xxxU或i5-8xxxU)的CPU,因為運算能力比上一代(i7-7xxxU或i5-7xxxU)強得多,而目前市場上兩代的CPU同時存在。
至於入門級的Pentium、Celeron甚至Atom,或較高階(外型往往更大、更厚)的4核心系列(i7-XXXXHQ或i5-XXXXHQ),以及極低耗電的7YXX系列等,由於Intel暫未更新,所以不受影響。
最後,如果你有計劃在短期內換筆記型電腦,但可以等一下的話,不妨留待下年初才決定。屆時應已有流動版Ryzen的的詳盡測試,而且Intel亦可能推出不同定位的CPU,將會有更多選擇。
相關文章︰
參考資料︰
- Announcement Two: High Core Count Skylake-X Processors (AnandTech)
- AMD Shares Plummet More Than 13.4% After Decline in Q4 Guidance – Seasonality Or End Of The Bull Run? (Wccftech)
- Intel's 8th-gen Core CPUs could boost laptop performance by 40 percent (PC World)
- AMD's Ryzen 7 and Ryzen 5 with Vega muscle into Intel's mobile space (PC World)
- Ryzen Mobile is Launched: AMD APUs for Laptops, with Vega and Updated Zen (AnandTech)
核稿編輯︰王陽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