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可以做粗活,但層峰得留給獅子的利爪」,這才是殖民地香港成功的關鍵

「華人可以做粗活,但層峰得留給獅子的利爪」,這才是殖民地香港成功的關鍵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毛姆筆下的殖民地落日、敞廊品酒與太平山上的社交醜聞業已遠去。留下來的,是不列顛帝國的精神建設:法治與私有財產權、新聞自由、國會的遺跡與賽馬。但香港從來沒能實現其初衷。

文:崔斯坦・杭特(Tristram Hunt)

香港在發展過程中累積了巨額的財富。所謂的「漢奸」——早在香港發展初期,就把寶押在英格蘭人這邊的走私販子、商人和幫派領袖——賺得尤其多。買辦郭亞祥一開始是領航員,接著為王家海軍供應飲食所需,後來設法得到進口牲口進香港島的獨佔權,最後其私人財產價值超過五十萬銀元。他的生意夥伴是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跟著不列顛艦隊從新加坡海軍船塢來到香港的譚亞財。他的財富則來自建築合約、移民包船,以及後來維多利亞港沿岸的房地產投資組合。此外還有無數的華人「行商」藉著棉花與絲綢貿易、建築業、不動產與移民生意致富。

由於傳統上提升社會地位與政治權力的路子走不通,富有的香港華人利用慈善事業與義務性社團來發展活躍的社交生活。這些有錢華人並非殖民體制下消極的受害人,而是殖民地社交圈生態發展的主動參與者。過去擔任買辦的積極華人選擇以大規模的善行為手段,在一座商業城市中發揮政治人物傳統上的社會功能。無論是一八六六年團防局(District Watch Committee)成立,還是後來的南北行公所(「促進成員福祉與市場繁榮」的同業公會)、東華醫院與保良局(打擊綁架與賣淫而成立),都顯示出華人商界菁英在十九世紀後半逐漸成長的自信心。

基督徒出版商、理雅各的友人王滔表示:「自創設東華醫院以來,董事於每年春首必行團拜禮。朝珠蟒服,競耀頭銜,冠裳蹌濟,一時稱盛,而往時樸素之風渺矣。熱鬧場中一席之費,多至數十金,燈火連宵,笙歌徹夜,繁華幾過於珠江,此亦時會使然歟。」

儘管有這些慈善事業與奢華展現,儘管團防局、潔淨局(Sanitary Board)與醫院有其重要性,但香港真正的權力所在——行政局(Executive Council)與立法局(Legislative Council,輔佐總督的單位)——仍然不對華人開放。華人對於政治代表權的要求,一概受到這兩個王室行政單位與不列顛商業社群的抵制。華人可以做粗活,但層峰得留給獅子的利爪。對歐德理而言,這才是殖民地成功的關鍵:「貧瘠的岩塊迅速轉變成世上的一大奇景與商業樞紐,過程中展現了華人的勞動力、勤奮與生意頭腦在不列顛統治下所能達到的高度。」

儘管許多華人居民發展不錯,但殖民地早期的種族壁壘仍然造成都市形貌上的嚴重差異,一如許多不列顛帝國城市。瑞德斯戴爾勛爵認為:「在這座差異之島上,最大的差距莫過於城裡歐洲區與華人區的對比」,「前者的房子用灰石板色的磚頭與花崗岩為材料,蓋得又宏偉又漂亮……。後者則反之,低矮窮酸」,住著「醜陋的老女人與長相古怪的黃臉小兒」。

不列顛人無視香港本地人存在的事實,堅信自己是「善意先佔者」,這種信念也刺激他們為手中的華人殖民地賦予一絲永恆的氣息。他們要用不列顛的方式生活、蓋房子,透過其殖民地機構的設計來鞏固自己對香港島的所有權:有讓人想到十三世紀英格蘭早期建築的哥德式聖約翰座堂(一八四九年)、新古典式的總督府(一八五五年)、香港大會堂(一八六九年)的文藝復興式柱廊與圓頂、皇家天文台(一八八三年)的圓拱與敞廊——以及綿延在港邊的古當。移入的華人居民住在急就章的貧民窟、沒有古典或哥德式文化遺產,想當然是姑且停留,與殖民當局的建設有天壤之別。他們只是過客,不列顛人才是香港的所有人。

香港的情況跟加爾各答和橋鎮一樣,生活空間的區隔能激發出穩固的種族心態,不列顛殖民地上流社會直接模仿十九世紀的英格蘭,共同堅守階級秩序。香港私人生活的頂點向來位於擁有涼爽空氣、繁盛樹林、絕佳景致與遺世獨立的太平山上。今天,香港本地人抱怨來自中國的「萬里錢牆」買光了最好的房產,但在殖民時代,這裡可是不含中國成分的。一八六七年,供總督居住的避暑山莊在太平山落成;隨著十九世紀下半葉過去,非歐洲人也逐漸被排除在上山的權利之外。終於,在一九〇四年一場致命鼠疫爆發後,非歐洲人全數禁止上山,香港鞏固了種族獨佔,不列顛人的僑居生活也遁入太平山的純淨空氣中。

即便在島上人群混雜的地方,還是沒有太多互動。儘管華商為慈善事業付出甚多,不列顛人仍堅持其社交區隔。香港各種俱樂部、協會、運動、休閒、宴會與社交盛會中僅有會員獨享的氣派,是不列顛人用來維持殖民使命感的方法——也是靠著排斥華人而獲得種族優越感的手段。香港有業餘戲劇俱樂部(Amateur Dramatics Club)、維多利亞俱樂部(Victoria Club)、山頂會(Peak Club)、域多利會(Victoria Recreation Club)以及香港菸聚俱樂部(Hong Kong Smoking Concert Club)——內部都是複雜難解的會員結構,供外國僑民往上爬。

香港還有運動生活:維多利亞賽舟會(Victoria Regatta Club)、香港船會(Hong Kong Boat Club)、皇家香港遊艇會(Royal Hong Kong Yacht Club)、香港步槍協會(Hong Kong Rifle Association)、香港田徑會(Hong Kong Athletics Club)、香港木球會(Hong Kong Cricket Club),當然,還有位於快活谷的香港賽馬會(Hong Kong Jockey Club,渣甸在這兒證明自己是個格外成功的馴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