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為什麼過勞死幾乎都發生在男性身上?

為什麼過勞死幾乎都發生在男性身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勞動時間這一點來看,家有嬰幼兒的職業婦女是屬於長時間勞動的類型。儘管如此,我們幾乎不曾聽過家有嬰幼兒的職業婦女在廚房過勞死的新聞。「過勞死並非單純由長時間勞動所造成,埋首於單一工作而捨棄其他一切事物也是原因之一。」

文:海原純子

在忙碌高壓的生活維持好心情的祕訣

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人親身驗證這套工作壓力模型。我和大垣信良先生(六十一歲)已經認識超過二十年了。話雖如此,以前我們只有在工作上打過照面而已,一直到最近兩年才變得比較熟稔。

沒有休假時間,還能精神奕奕

大垣先生在日本電視台擔任製作人時,曾經參與《神樂金決定版》(暫譯)、《時尚30・》(暫譯)、《超級變變變》等多個節目的製作。一九九六年從日本電視台離職後,便成為特約製作人,在五十歲時加入電視節目製作公司「EST」,現在身為「EST」的副董事長兼製作人,承接的業務從資訊性節目到綜藝節目應有盡有。手中的節目數量很多。

大垣先生非常喜歡爵士樂,因此最近這兩年我們會在臉書上聯絡,也會一起去表演會場。他幾乎每天都會在臉書上更新動態,因此就我所看到的部分,他每天都在工作,而且全都是現場的工作。目前每週固定撥出的節目除了《GOHAN JAPAN(暫譯)》(週六晚上)和《路線巴士觀光之旅》(週日下午)之外,一年還會有六到七個特別節目。休息時間大致上每月一到兩次,每週都固定有兩個電視節目的話,或許也是沒辦法的事。我曾經問他:「你加班時間大概是多少呢?」他回答:「我不知道怎樣算是我的工作範圍,但我每個月差不多都加班一百二十小時左右吧。」

在那樣的生活中,大垣先生晚上還要抽空去聽爵士表演,或是在臉書上更新動態,讓我不禁想問他究竟是如何克服如此忙碌的生活。我一向他提出想要訪問他的意願,就得到他爽快的承諾,但為了配合他的行程,我們花了約一個月才見到面。

在他結束一天的工作後,我們約在六本木的印度餐廳吃咖哩,一邊欣賞現場爵士表演,一邊聽他講述過往的生活。大垣先生從小就非常喜歡電視,並且決心要成為一名製作人。他說他心裡盤算著「我想要到(製作我最喜歡的節目的)日本電視台工作,完全不考慮其他地方」,並在面試時說:「我想當製作人,其他選項完全不考慮。」他實際參加就職考試的電視台就只有日本電視台而已。大學畢業後,他如願通過考試,而且從一開始就被分配到製作單位。在首選職場上從事理想工作的他,接二連三地製作出大受歡迎的節目。後來他也順利升職,靠製作人的身分過著工作和收入都很充實的日子。直到一九九六年,他迎來人生中的大轉變。

由於節目發生意外,使他必須離開製作第一線。一直以來都以第一線為志業努力打拚的他,自然無法接受這樣的異動。不過如果不接受異動的話,他就不太可能繼續留在公司了。

當時是電視的全盛時期。可想而知,失去穩定的工作與收入是一件壓力多大的事。在電視台這樣的組織中製作節目,大垣先生一向自由發揮慣了,所以這件事一度讓他很困擾,但他無論如何都無法壓抑那股想要一輩子製作節目的渴望。這時他心中浮現了一個念頭,雖然收入會變得不穩定,但是他可以試著獨立製作節目。當時他已經結婚了,還有一個小孩。他與妻子商量後,妻子立刻回覆他說:「做你自己喜歡的不是比較好嗎?」於是他便開始朝著獨立製作節目的方向發展。

當他身為日本電視台的一員時,因為是眾所皆知的組織,所以工作自然而然會找上門來。但對於獨立製作的個人,有些人根本不願意委託工作。大垣先生聽了很多這樣的意見,不過即使如此,他還是堅信「絕對會有人把工作委託給我的」。

從旁人的眼裡看來,電視節目的製作似乎是一份光鮮亮麗的工作,好像每天都在玩樂一樣,但實際上這是一個成果至上的業界。收視率太低的話,贊助商就會撤資,贊助商一旦撤資,製作費就會被刪減,節目就不得不暫停。即使收視率高時廣受好評,但一旦稍微下降,人們就會轉身離去。如何調整經費與品質的平衡,全看製作人的本事,能夠受電視台委託製作的製作人並不多。

樂觀的想法真的能讓人長壽

持續製作固定的節目,不僅無法獲得充分的休假,也必須讓身體保持良好狀態才行。話雖如此,倘若成天忙於工作,總有一天會靈感枯竭,陷入「身心俱疲症候群」。反之,如果試圖取得充電的期間,也有可能會再也接不到工作。像大垣先生這樣持續工作卻不致過勞死的工作型態,有以下幾項特點。

首先,若從卡拉塞克的模型來看製作人這份工作,工作的要求度當然很高。不過製作人對於工作的進行方式擁有決定權。換言之,在控制度方面的自由度也很高,因此,在工作時運作的是「我在工作」的主動意識,而非「被迫工作」的被動意識,這是減輕過度勞動風險的要素之一。

第二個必須注意的是「語言」。若分析大垣先生的臉書動態,他的發文中有一定的規則,也就是保持用正面且幽默的方式去表達現狀的態度。舉例而言,大垣先生在今年八月肋骨骨折時,曾經將骨折部位的X光片上傳到臉書,並寫道:「我做過很多粉身碎骨的工作,但真正弄斷骨頭,卻是有生以來第一次……肋骨痛起來真是要人命啊。」

沒有休假的時候,他會上傳爵士酒吧的照片,「老天爺,謝謝祢這星期六和星期日也賜給我工作(笑)。在獻上勤勞感謝的同時,老天爺也容許我蹺班兩小時。」

我唯一看過大垣先生在動態中表現出落寞的一面,是他的愛犬在數年前死亡的時候。當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開頭就直接寫道:「我平常都刻意不在臉書上分享傷心事,但……。」以及後續關於愛犬逝世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