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對富人課稅的正義夢?

對富人課稅的正義夢?
Photo Credit: Deposite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許多人仍認為政府應當再加重富人的稅率,以因應各項社會福利政策。許多人強烈訴求的「富人稅」就是加重最高級距的所得稅率。在這裡,我們先不討論理想的稅收分配是什麼,也不談課稅對景氣的影響。假設讓有錢人繳更多稅真的能邁向「公平正義」,筆者想討論的是:「加重有錢人的稅率,真的能提高稅收嗎?」

文:阿波 Po the Panda

台灣的年金缺口越來越大,如何改革年金並尋找財源,是小英政府面對的最大挑戰。前行政院長林全曾陸續提出改革方針,預計調高遺贈稅10%與營業稅0.5%。以此作為長照的指定財源。而稅制改革方面則暫時不考慮加稅和證所稅。新政府的稅改方向引來許多議論,批評主要來自對新政府「以稅改落實公平正義」的期待。

而「公平正義」是什麼?要討論清楚不容易。但若說要對非常有錢的人課稅,用來照顧窮苦的人,似乎大部分人都認同這是件正義的事。但做得到嗎?讓我們利用台灣的例子,配合簡單的經濟學概念,來談談「為什麼對有錢人課稅這麼難?」

台灣的稅收哪裡來?

首先我們來看看台灣目前的稅收類別。下圖畫出2014下半至2015上半年各項目佔全國稅收的比例。超過40%的稅收來自所得稅,緊接著最高的是營業稅,而遺贈稅所佔的稅收則不到2%。

這說明了增加遺贈稅能融通的支出並不多,如林全院長所說:「長照制度如果只靠調高遺贈稅率的稅收來做,那就完了。」調高遺贈稅主要是為了「公平性」的象徵意義

白經濟1
PhotoCredit:白經濟

調高營業稅則有機會成為穩定的年金財源。從上圖我們知道,所得稅是總稅收的最大宗,營業稅是第二名占17.25%,因此,提高營業稅可能是增加稅收的一個辦法。然而,課徵營業稅往往對小型廠商、日常消費的影響較大,最後影響最大的往往是中低收入的族群。這也是為何新政府提出增加營業稅,會引起立委「形同對窮人課稅」的批評。

接著我們看看稅收來自「哪些人」?下圖畫出了各個所得級距佔整體所得的比例,以及佔整體「綜合所得稅」稅收的比例。這些級距的分類,是依照綜合所得稅「累進稅率」來分類。

舉例而言,圖中最右邊的一組是年所得1,000萬以上的納稅人,他們的所得佔全台灣11.28%,而他們貢獻了全台灣將近三分之一的綜合所得稅。

以整張圖來看,右半邊的組別稅收比例都較所得比例高,左半邊的組別則相反。這說明了台灣的稅制實質上有財富重分配的效果。而現實中,所得最高的那群人確實提供了政府相當大的財政來源。

白經濟2
PhotoCredit:白經濟

上面所談的,都只是台灣的「現況」,不代表是理想狀態。許多人仍認為政府應當再加重富人的稅率,以因應各項社會福利政策。許多人強烈訴求的「富人稅」就是加重最高級距的所得稅率。在這裡,我們先不討論理想的稅收分配是什麼,也不談課稅對景氣的影響。

假設讓有錢人繳更多稅真的能邁向「公平正義」,筆者阿波想討論的是:

「加重有錢人的稅率,真的能提高稅收嗎?」

富人稅:稅率越高、稅收會越多嗎?

這什麼問題?!小學生都會的簡單數學,我的所得100元,原本要繳出20%的稅,現在要繳30%,稅額當然上升啊!這件事看起來理所當然,但經濟學卻告訴我們另一個故事:

有時候,稅率越高、稅收越少。

為什麼呢?「誘因」是經濟學家剖析社會的利器。「稅率」除了用來計算人們應繳的稅額,同時也製造了額外的誘因。我們大致從兩方面看,首先稅率降低了所得帶來的好處,因此降低了人們「賺取所得的誘因」。

舉例來說,阿波的爸爸經營一家麵店,維持這間店要付出成本,但若賣麵的所得高於成本,他們家就能靠賣麵維生。因此,賣麵的所得是阿波生產麵的誘因。現在政府告訴他爸,必須將所得的中的一部分交出來。同樣賣一碗麵,實際能賺取的所得減少了,阿波爸便可能會少賣一點麵來減少成本。如果政府要拿走的部分越來越多,多到賺來的錢無法應付開麵店的成本,那就只好關門大吉了。

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稅率增加同時有兩個效果:

(1)直接影響:「相同所得下」稅收增加。(2)間接影響:賺取所得的誘因減少,總所得下降、稅收減少。

這兩個相反效果綜合起來,決定了稅率上升後,稅收是否增加。財政學有個簡化的理論,稅率與稅收的關係會呈現一條拉弗曲線(Laffer curve)。如下圖,橫軸是稅率,縱軸則是稅收。稅率為零時沒有任何稅收,當稅率逐漸增加,稅收便開始上升,然而上升的趨勢會越來越緩慢。當稅率高達一個臨界值,稅率增加帶來的間接影響就超過直接影響,稅收便開始下降。

從上一節的討論我們知道,以台灣的現狀來說,有錢人(或最高級距的納稅人)已經將較一般大眾更高比例的所得拿出來繳稅。也就是說,他們更有可能處在下圖的右邊。這時候,提高有錢人的稅率,反而減少了從有錢人身上收到的稅收。不僅政府的財政更加吃緊,正義的夢也破滅了。

白經濟3
PhotoCredit:白經濟

有錢人的避稅成本比較低

加重富人稅率反而使稅收減少的另一個原因是「避稅」。「避稅」就是將所得或財產改以其他稅率較低的形式取得或持有。例如,近年來不斷推陳出新的各類保險,都是常見的避稅工具。

父母親用大筆資產購買保險,死後以保險金的方式留給子女,來避開遺產稅。避稅是人之常情,並沒有違法。避稅是有成本的,一旦稅帶來的所得損失高於避稅的成本,人們便會想出千奇百怪的方式,來避免這個損失。一般而言,有錢人避稅的成本比一般人低,他們有更多的管道如帳戶、人頭、公司、基金等等來轉移他們的所得或財產。

經濟學家Henrik Jacobsen Kleven等人在2013年發表了一篇有趣的研究,他們發現「最高級距所得稅率」對歐洲足球員的移民選擇有相當大的影響。一方面,稅率低的國家能吸引球技高超的足球員移入,而對外國人課稅較本國人輕的國家,則會吸引外國籍的球員加入隊伍。可見高稅率所造成的避稅誘因,是相當可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