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你知道日本歌舞伎演員全是男嗎?

【影片】你知道日本歌舞伎演員全是男嗎?
Photo Credit: TED影片截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歌舞伎之所以受到歡迎,除了有特色的舞蹈表演外,表演者藉由化妝與臉上表情創造豐富的情緒,且劇情故事多是日常生活與歷史事件,不同於當時在上層社會流行的「能劇(Noh)」,歌舞伎忠實呈現江戶時代生活樣貌,成為日本歷史上第一個迎合平民文化的表演。

日本有許多世界知名的傳統文化,例如美食、花道、茶藝等等,而古典歌劇表演「歌舞伎(Kabuki)」也是其中之一。TED用深入淺出的動畫,把這種流傳400年、至今仍受歡迎的表演藝術,一次介紹給你。

歌舞伎的名稱是怎麼來的呢?日文中將引人注目的動作或服裝稱為「かぶき,kabuki」,而穿著奇異華麗衣物的人則是「傾奇者(かぶき者)」,後來有人刻意用同音的三個漢字:歌(か,ka)、舞(ぶ,bu)、伎(き,ki),替這種表演命名。歌舞伎的發源地是17世紀初的京都,當時有位叫「阿國」的巫女,在乾涸的鴨川河河床上,表演奇特的舞蹈,路過的民眾都覺得十分有趣,此後,越來越多人模仿這種舞蹈風格。

Screen_Shot_2017-10-19_at_18_56_38
Photo Credit: TED影片截圖

歌舞伎之所以受到歡迎,除了有特色的舞蹈表演外,表演者藉由化妝與臉上表情創造豐富的情緒,且劇情故事多是日常生活與歷史事件,不同於當時在上層社會流行的「能劇(Noh)」,歌舞伎忠實呈現江戶時代生活樣貌,成為日本歷史上第一個迎合平民文化的表演。

大受平民歡迎的歌舞伎表演,到了江戶時代,卻遭到德川幕府的管制,因為原本的歌舞伎表演者都是女性,常兼營風俗行業,藉此吸引更多潛在顧客,於是保守的德川幕府全面禁止女性演出,規定成年男性才能參與演出。除此之外,為了讓歌舞伎符合儒家文化教義,德川幕府也管制歌舞伎的戲服、道具,甚至劇情走向等。歌舞伎歷經種種變革,才從原本的即興獨幕戲,轉變為現在以孔孟哲學思想為主、有完整戲劇結構的五幕劇形式。

Screen_Shot_2017-10-19_at_19_03_29
Photo Credit: TED影片截圖

隨著東西文化交流增加,歌舞伎的影響力也超出日本國內。由於日本浮世繪流傳海外,1960到1970年代間的許多歐洲藝術家,例如畫家莫內、梵谷、作曲家德布西等,都對日本文化感興趣,且都曾將歌舞伎的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雖然在二次世界大戰後陷入低潮,但經過藝術家武智鐵二的改革創新後,歌舞伎又再度復興,即使是在美軍佔領時期的日本,仍大受當時駐日美軍的歡迎。時至今日,歌舞劇已是日本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

實習編輯:賴彥汝
核稿編輯:李漢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