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克里米亞危機奪去光芒的俄羅斯復興大戲:索契冬季奧運

被克里米亞危機奪去光芒的俄羅斯復興大戲:索契冬季奧運
Photo 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索契奧運閉幕式(也由恩斯特籌備)結束後三天,俄羅斯身穿綠色迷彩服的「有禮貌的綠人」在克里米亞發動一場政變,護衛索契周邊海岸線的俄國軍艦朝希巴斯托普駛去。這是克里姆林宮併吞克里米亞的開端,並於烏克蘭東部促發戰爭。

建築評論者和專欄作家格里戈里.瑞夫辛(Grigory Revzin)指出,選擇赫魯雪夫的解凍年代做為「最後一個歷史階段」,反映著開幕式當下的時代精神──迪米崔.梅德維傑夫的短暫總統任期,被視為一小段「解凍」時日,以「現代化」做為主要目標。

然而到了開幕式演出時風向已轉變,先前的樂觀氛圍,與恩斯特旗下電視新聞所塑造出的軍事現代化調性產生衝突。第一頻道將品牌重新定調為「第一奧林匹克」,讓主持人穿上俄羅斯國家隊隊服。膽敢在評論奧運時提及工程貪腐者,全都是敵人。每當俄國隊拿下一面獎牌,都像打了軍事勝仗那般歡慶。

索契表演開幕式的同時,另一件毫不遜色的戲劇性事件正於基輔開展。數千人在獨立廣場上對抗蠻橫貪汙的總統維克多.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他使竊盜統治、無能和獨裁成為烏克蘭體現的後蘇聯秩序。人群揮舞歐盟旗幟,象徵著他們盼望擁有的尊嚴生活。鎮暴警察企圖驅散抗議群眾,自亞努科維奇在俄國施壓下廢止與歐盟的協議後,他們就在廣場上搭起帳棚。

夜晚降臨,面臨遭到毆打或殺害的極大可能,獨立廣場上的人團結一心。在架設投影螢幕的明亮舞台上,抗議領袖呼籲沉著反抗,牧師朗讀祈禱文,贏得二○○四年歐洲歌唱大賽的受歡迎烏克蘭歌手魯斯蘭娜(Ruslana)帶頭唱國歌:「烏克蘭尚未湮滅,她的光榮仍在,她的自由仍在。」獨立廣場的數千抗議者把歌詞唱得響亮:「我們奉獻靈魂和軀體,全為了自由。」這幅場景看似一個國家的誕生。

到索契奧運閉幕之時,鮮血已濺灑基輔。鎮暴警察突襲了獨立廣場。警員對抗議人群投擲捆紮鐵釘和螺絲的手榴彈,後者以莫洛托夫汽油彈回敬。狙擊手用真槍實彈射殺抗議者。基輔市中心陷入火海,亞努科維奇則飛往索契找普丁商談。基輔的地獄景象破壞了普丁的索契奇觀,使他憤怒不已。普丁認定基輔的革命是由西方一手策劃,意圖削弱他的勢力,並使烏克蘭脫離他的掌控範圍。恩斯特說:「奧運比賽遠遠超越了運動。奧運是地緣政治。我們主辦了一次優秀的奧運,卻招來強大的反效果。有一天我們將備齊所有資料,把二○一四年的真正歷史寫出來。」

索契奧運閉幕式(也由恩斯特籌備)結束後三天,俄羅斯身穿綠色迷彩服的「有禮貌的綠人」在克里米亞發動一場政變,護衛索契周邊海岸線的俄國軍艦朝希巴斯托普駛去。這是克里姆林宮併吞克里米亞的開端,並於烏克蘭東部促發戰爭。電視台位於攻擊前線,由恩斯特和朵布洛帝夫指揮資訊部隊。這齣電視節目的製作費用不再以億萬元計算,而是賠上數千條人命。

相關書摘 ►締造普亭崛起的媒體形象:從車臣恐怖主義手中拯救國家的《兄弟》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製造俄羅斯:從戈巴契夫到普亭,近代俄羅斯國家轉型與發展歷程》,馬可孛羅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亞凱迪.奧卓夫斯基
譯者:楊芩雯

在本書中,作者藉著追溯過去二十五年以來的俄國歷史沿革、敘事和主流思想,盼能說明俄國歷史上的轉折點。不同於一般討論前蘇聯轉型到俄羅斯歷程的著作,重心可能會放在戈巴契夫、葉爾欽、普丁等重要政治人物身上,這本的焦點會是媒體工作人員,他們可能是主播、主持人、記者、編輯或政治評論家,各自懷著不同的政治立場,產製各類節目、廣播、報刊、雜誌、社論,宣傳不同的意識型態。

當然,其中有部分媒體是國家機器的共謀,但也有一些媒體持批判當前政權的立場。但不管是哪一方,媒體都是操縱輿論的工具,餵養閱聽者產製後的資訊;影響力小的可能引發一場地區的示威遊行,影響力大的可能讓政權更迭,更甚而引發民族仇恨與戰爭。因此作者認為是這群媒體人「製造了後蘇聯時期的俄羅斯」,只有掌控媒體才能入主克里姆林宮。

getImage
馬可孛羅出版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