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循環永無解?政府長照政策基本面的五個結

惡性循環永無解?政府長照政策基本面的五個結
Photo Credit: 衛生福利部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衛福部已就長照2.0實施後的問題,進行內部討論,但僅著眼於技術層面。對於需要跨部會或中央與地方協調的議題則毫無著墨,完全忽視長照政策的基本面議題。

一個惡性循環 永無解的長照

蔡英文總統在2016年5月就職後,衛福部開始規劃與執行她在長照上的政見,推出長照2.0,並從去年11月開始試辦,經過一年,造成許多民怨,因長照壓力所形成家庭悲劇有增無減,換了一任衛福部長,終於開始檢討,但仍停留在技術面,避開政策的基本面問題,唯有總統勇於面對現實,以務實的政策,及行政院層級跨部會的政策整合,台灣長照才有希望,否則僅會延宕建構台灣長照體系,有長照需求的家庭仍陷於困境,可預期的是:弱勢長照家庭的悲劇持續發生、外籍看護人數不斷成長,台灣仍陷入長照的沼澤,終將會拖垮經濟及國家發展。

快速發展的高齡化社會,已是許多先進國家共同面臨的問題,從沒有一個國家,會放棄長照政策可解開的結,不斷去製造難解的結,環環相扣多個的結,最終是無力解開。經濟上有能力的家庭,以聘請外籍看護或送長照機構等方式來抒緩壓力,經濟弱勢家庭則放手讓悲劇發生,為何在台灣,「老了」一旦失能或失智後想要活,是那麼的困難?

政府長照政策在基本面製造哪些結,難以解開,又製造更多難以解開的結?

  • 第一個結:優質、平價、普及的長照體系。
  • 第二個結:不穩定的財源。
  • 第三個結:長期陷入人力不足困境。
  • 第四個結:從未進行人才長期培育。
  • 第五個結:設立限制企業參與的門檻。

優質、平價、普及的長照體系是海市唇樓

這是蔡英文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對長照政策的宣示,問題是:優質與平價是相衝突的兩種價值,若想要優質的服務,勢必要付出相對的代價,如果是政府要負擔,事實證明:即使在重視社會福利,個人所得稅率高達40-50%的北歐國家,近年來,紛紛改弦易轍,強調社區化、在地化照護方式,鼓勵高齡者自立生活,放棄由政府興建與負擔的機構式照護,減少政府負擔項目;日本介護保險不斷縮小給付範疇,增加自付額,更何況不靠長照保險的台灣,所得稅率不到13%,要如何做到既優質、又平價、能普及的長照體系?

給民眾一個錯誤期待,只會造成民眾過度失望,當相對剝削的心理出現時,執政黨勢必要付出代價。

遺贈稅、菸捐是不穩定的財源

要建構穩定的長照體系,第一要務是要有穩定的財源,在總統選舉時,民進黨是以稅收制來抗衡國民黨的保險制,選後,民進黨為顏面,仍執行稅收制政策,但內心中非常清楚,唯有保險制才能給予長照穩定的財源。

遺贈稅法部分條文修正案今年5月經總統公布,從單一稅率10%,調整為三級累進稅率,分別為10%、15%及20%,因稅率的調整,許多富人在新稅率生效前,紛紛進行新的財務規劃,累計今年前8月贈與稅實徵淨額達235億元,也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年增119億元、大幅成長101.7%,明年勢必大幅減少,

同樣的問題出現在菸捐上,今年4月立法院三讀通過菸稅調漲每包20元,於6月施行,形成預期心理,在漲價前大量囤菸,因此菸品進口與出貨量在漲價前後波動,也使菸捐金額大幅震盪。根據財政部統計今年10月,今年長照基金雖有20.5億元入帳,同時,一個可預期的現象:走私菸的崛起。財政部公布今年累計至10月15日止,共查緝私菸1,790萬包,不僅寫下4年新高,更刷新歷年第5高紀錄,代表著未來菸捐將受到走私菸的影響。

目前半年,已可預期長照主要財源的不穩定性,政府若不早期重新規劃保險制,長照財源一旦陷入困境,體系建立的願景有如曇花一現。

多頭馬車的政策造成人力不足

決策官員十分清楚,長照政策是否啟動的兩大關鍵:財源與人力。但長久以來,行政院放任長照人力政策以多頭馬車形式出現,勞動部、衛福部、教育部等都拿得出照護人力政策的成績,為何實際照護人力卻是嚴重不足,居家服務的覆蓋率不到四成。

將人數僅次於家庭照護者近二十五萬的外籍看護視為次要人力,人數只有近一萬人的居家服務員視為主要人力,忽視超過六十萬的家庭照護者的人力,混亂的人力政策一直造成照護人力不足的關鍵所在。

看護_外勞
Photo Credit: 李季霖 CC BY-SA 2.0

短視政策思維 未見人才培育政策

家庭照護者及照服員是目前長照體系兩大主要人力來源,長照2.0核訂本中,明確點出「家庭照顧者支持與服務體系仍待強化」,及應「提供家庭照顧者普及的支持服務資源」,為何仍未具體提出對家庭照護者培力政策?為何社區支持網仍付之闕如?原因即在沒有足夠專業人力、欠缺完整的教材來支持家屬。

學者多年所呼籲的照服員分級證照制、長照人才應有合理的薪資結構、專業培訓制度、職涯規劃等規劃與具體措施,僅在在長照2.0中政策性宣示,無法吸引人才投入,致使今天許多措施推動時,欠缺專業人力來執行,服務覆蓋率仍無法提升。

顯現出的是:失智症安全看視、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及出院準備服務等措施空洞化。前者宣示要在去年底實施,一年已過,仍見不到蹤影;共照中心倉促在全省掛牌,仍忙於召聘人力,遑論專業訓練,至今無法落實;後者,就算醫院完成出院準備服務,原本社區照服人力早已不足,更呈現窘態,原因都在政府從未長期培育專業人力。

過去政府長期依賴承辦長照服務的民間團體,少會儲備人力,大都是接獲政府標案後,再召聘與訓練人力,今天長照2.0是史無前例的大規模發展建制,一夕間如何要人才長出,見到是一人當數人用,原本服務品質大受影響,民間團體無力承接時,只好轉向要求醫療機構承辦,出現醫療與社政間的摩擦,一狀告到總統府。

設立限制企業參與的門檻

目前立法院正在審議的「長期照顧服務法人法」,規定長照機構承辦資格為社團及財團法人,同時,長照服務法第三十五條規範長照機構收費方式,概念上,希望長照機構服務是以品質為優先考量,卻漠視人性及市場機制,尤其當政府是在有限的資源下,誇大政策服務的宣示,有意排除企業力量投入長照,非但台灣長照體系無法建立,短期來看,苦的是有長照需求的家庭,長期則是影響國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