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她翻了29個垃圾桶之後:6成知道如何分類,但97%飲料杯丟錯

【影音】她翻了29個垃圾桶之後:6成知道如何分類,但97%飲料杯丟錯
Photo Credit: 截圖自寶島淨鄉團影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什麼66%的人具備正確知識,97%的飲料杯卻被分類錯誤呢?大部分人的原因是什麼?

你每天或是一週喝了多少飲料呢?飲料杯都怎麼丟的?寶島淨鄉團15日發布了一個「血淋淋街頭實測」,發現大家在飲料杯垃圾分類錯誤率高達過97%,不能再高了。

寶島淨鄉團」是林藝在2012年創辦的組織,至今於全台數個海灘舉辦35次淨灘活動、5000人次參與,透過網路號召大眾參加,改變海洋的垃圾危機。他們的行跡走遍台灣南北,從貢寮、安平到旗津,都是他們實踐對台灣的愛與關懷的地方。

據環保署統計,台灣平均每年消耗的一次性飲料杯約有15億個,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而其中紙杯就占了10.7億個,總面積幾乎可以排滿整個雙北市。雖然政府宣傳紙容器回收多年,但回收的比例仍然偏低,最主要的原因是分類做得不完全。

這次寶島淨鄉團在「燃點公民平台」的贊助下,選了一年廢棄15億個的手搖飲料杯,調查它的垃圾分類狀況後發現:

1. 調查4個鬧區(公館、士林、西門、信義區)共29個垃圾桶,總共132個飲料杯裡,有128個被分類錯誤,只有4個正確,錯誤率高達97%,不能再更高了。

2. 花了一個下午在街頭訪問33位路人,結果有22個人具備正確垃圾分類知識,11個人真的不知道。所以有66%的人屬於「知道卻做不到」的狀況。

3. 為什麼66%的人具備正確知識,97%的飲料杯卻被分類錯誤呢?大部分人的原因是什麼?

  • 順手就丟了。(說穿了這就是懶得分類,大部分人是這個原因。)
  • 把封膜撕掉手會髒。(有些飲料杯膜的設計並不好撕,不過吸管可以拿起來啊,某種程度上,就是懶得洗手?)

清潔隊說,丟到「一般垃圾」的東西,會被載去焚化爐燒掉,丟到「資源回收」的東西,才有可能進入資源回收的途徑。

寶島淨鄉團呼籲,只要這個垃圾沒有進入正確的丟棄SOP,就很有可能被隨意棄置,最終海洋包容一切。每次淨灘必撿到飲料杯,據統計,最常撿到的海洋廢棄物,吸管跟手搖飲料杯位居第三跟第五名。

而台灣垃圾量爆多,焚燒根本趕不上生產的速度。24座焚化廠,有19座廠齡都超過15年以上,5年內就要滿20年的使用年限。掩埋場和焚化爐的興建,更是地方縣市長不敢碰的話題。(可參考2016年焚化廠營運年報)

最後,更進一步希望大家,下次買飲料時「自備杯具,減少悲劇!」(以下為完整實測影片)

紙杯無法順利回收是因為「CP值太低」?

台灣的紙杯回收率只有不到10%,會這樣低的原因是,在回收與處理的過程中,紙杯因為價格太低,加上常帶有食物與飲料的殘渣,有濃厚的異味,會被直接淘汰送到焚化爐,進不了處理廠的再生體系。

若紙杯能順利進入處理廠,將會經過PE膜與紙分離的流程而後成為再生材料。然而,像這樣紙與PE的複合材質得漿率僅有30%左右。此外,由於受到混入的食物殘渣影響,再生材料的品質也不佳。正因為CP值不高,許多與清潔公司合作的單位,會直接將紙杯歸類在「紙類」省得麻煩。

其實最好的方式還是「自帶環保杯」。

環保署在2011年就公告「一次用外帶飲料杯源頭減量及回收獎勵金實施方式」,規定連鎖速食店、連鎖便利商店及連鎖飲料店應提供自備飲料杯之消費者優惠如下:

1. 現金回饋:購買之飲料容量650毫升(含)以上,每杯至少折價2元,以下至少折價1元;或飲料售價9折。

2. 集點優惠:購買1杯飲料集1點,1點至少應有3元之價值,集滿至多10點可兌換商品。

3. 飲料加量:如以中杯飲料價格購得大杯飲料,中杯與大杯飲料之價差至少2元。

關於「焚化廠」

2000年時,台灣一年會產生787.5萬公噸的垃圾量,到2015年,已減少為323.6萬公噸。而且垃圾的資源回收量比例逐年提高,到2014年時,資源回收量已經達到331.9萬噸,超過一般垃圾量。2000年時,以掩埋處理的生活垃圾量,跟焚化處理的數量,比例大約是一比一;而到了2015年時,焚化的比例已經遠多於掩埋達到97%。

不過,台灣現有運作的24座焚化廠中,有19座已經運作超過15年,而未來10年內(2026之前),這19座焚化廠將陸續被評估是否需要停役或延役。

為了防止未來不會發生垃圾大戰,除了環保署得規劃外,還是需要源頭的民眾與廠商配合,畢竟在未來焚化爐升級或重建時,還是可能會產生排擠效應,而導致垃圾無處可去。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