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基法》新制壓榨的短期紅利,將在未來重重反彈擊倒民進黨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在的勞基新制在我看來,不過是短期壓榨紅利,就算有創造什麼看似不錯的勞資協商空間,也不過是殺雞取卵的做法。未來數年反彈起來的張力,會形成更加猛烈的重擊,重重擊倒許多今日贊成的人,也包括民進黨。
看了許多民進黨支持者的保皇言論,很多支持民進黨的人都認為,推動這次的勞基新制,是「正確」的、「進步」的,是可以讓國家比較「往前走」的。很多人跟著賴神的論述,把重點放在勞資協商上,認為因為有勞資協商,所以勞方權益是比較進步的。
這種論述,如果放在一些比較先進的外商企業,或者比較好的老闆的企業當中,員工確實會有比較好的對待,因為他們有了可以跟老闆平起平坐的對話空間。然而,台灣的大環境中,處處卻顯示出許多低層勞動人力並非如此,一般來講,能夠跟老闆有對話空間的,多半是在公司比較有重要地位的人,分量越重,話語權的空間越大。
因此我們可以從廣泛的民意或民調中發現,20-29歲中,是最強烈反對勞基新制的年齡層,因為這個部分的年輕人多半都是大學畢業生,許多人都是從基層做起,在台灣的社會裡,正是最被剝削的階層。這時候我們就能看到,像是全聯的員工過勞死事件,這都是典型的年輕人在社會上直接被剝削的例子。年紀輕的、年資短的,可替換性高的勞力,都不會有什麼空間走到賴神所謂的勞資協商來。

反過來講,能夠走到賴神所謂的勞資協商,就是那些年資高的,有些事業了,甚至是自己是老闆的、公司老鳥的,需要更多與老闆對話空間的員工,這些人都會贊成。但是若以從事的行業別來說,原本就被強力在輪班上壓榨的族群,最害怕的就是11小時被壓到8小時,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醫勞盟的反彈、看到交通運輸業員工的反彈,因為輪班時間間隔短,都是這些人心中最大的夢靨。
甚至有醫生在臉書上不滿的說過,他曾被醫院高層逼迫長期做高強度的輪班,很多人說多做可以多賺錢,可是醫生賺的夠多了吧,但是許多醫生都被壓榨到不是過勞,就是肝病,甚至癌症或過勞猝死。因此很多醫生本身都知道,有錢沒命花的可怕,然而像這位醫生就表示,他們的高層很明確的說,不想做就不要做,可見得醫勞盟當中,這些醫生族群所面對的,是無法期待有任何勞資協商的空間,因為談了只是白談。
我認為勞基薪制就算有任何小確性小紅利,但是推動最多六年八年,問題就會更加明顯的衝擊出來。
首當其衝的,就是少子化的問題會更加嚴重。現在台灣少子化的問題,幾乎已經成了國安問題,年輕人不生小孩不買房,學校一間一間的裁併,房價一間一間的下跌,這都是由於少子化越來越嚴重的關係。可是上面說過,年輕人初入社會,是最被剝削的ㄧ群,如今的客觀條件已經如此嚴峻,你讓這些年輕人在更惡化的勞動環境中,要如何去考慮結婚生子買房三部曲?
房價的下跌,實在不僅僅是因為打房,更多的是台灣的需求一直在往下走,如果少子化的問題不解決,那些投資客想要靠著炒房賺錢,其實難度不小。而只要八年,我們這一輪的國小生幼稚園生,也都清空上國中了,換句話說只要六年八年後,許多國小就要面臨更嚴竣的併校潮,許多跟國小生相關的產業,也都會越來越萎縮。
就連補習班或各種學習班,也都會進入更高強度的競爭,為了搶原本就小的市場,削價競爭跟奇招百出,都會越來越多,同時,那些本來過的滋潤的老闆,也會感覺到生活越來越困難,客人越來越少,越來越痛苦。
而當台灣整個社會更加進入老少失衡的時候,就會發現我們的社會整體消費行為,會越來越緊縮。
因為許多年輕人在社會上被強力剝削後,許多無法走出自己的路的年輕人,會在家長的資助下創業、或出國留學拓展空間。於是這時候從消費行為來看,年輕人沒有錢,他們的消費能力就會越來越小,而老年人就算有錢,為了資助小孩,也會過著節省的生活,甚至考慮到自己的退休生活,都會減少消費。
這種情況,就跟現在日本的現狀完全一樣,日本許多企業為甚麼會紛紛倒閉,從SONY到TOSHIBA,日本的家電本來都是世界知名,但是這些家電名牌會倒閉或大幅裁員,很多最大的原因都是因為內銷委縮,在國際價格又難敵中國貨的低價競爭,最後的結果是什麼?

還是回到我們勞基關係上,SONY跟許多知名的日本企業從裁員一路走,走到最後要賣公司,許多日本百年老品牌都無法守住,那些不管年資高的,或是跟老闆有對話空間的,甚至是老闆本人,都被日本的少子化衝擊到失業。
也就是說,很多事情要看長遠,而不是看短期。
讓整個社會有一個喘息的空間,才能夠創造消費,製造小孩,增加稅收,也增進可長可久的經濟,未來在面對中國更加強大的紅色供應鏈的時候,台灣才有更充裕的活路。
現在的勞基新制在我看來,不過是短期壓榨紅利,就算有創造什麼看似不錯的勞資協商空間,也不過是殺雞取卵的做法。未來數年反彈起來的張力,會形成更加猛烈的重擊,重重擊倒許多今日贊成的人,也包括民進黨。
不過我們也不需要等到那麼久之後,才能看到這些結果,因為許多族群對自身的危機感是非常大。而且民進黨強度關山的做法,也已經遠遠不是我推動這個是不是有好處的問題,而是最根本的誠信問題,說話算不算話的問題。哪怕是護航者說這個法多好多棒,都無法抹去許多民進黨支持者對民進黨價值失守的信任疑慮。
當信任崩潰時,說再多多好的假像,都無法挽回失望者的心情。或許,民進黨只有在在野黨這個位置,才會表現的特別好吧。
本文經作者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Living as ONE:一圖看懂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看見居住、永續新可能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全臺首場以「社會住宅」為命題的主題展覽「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即將於9月23日至10月01日登場,邀請大家於展出期間走入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與北向製菸廠,一窺臺灣社會住宅的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
今年9月23日至10月01日,由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主辦的「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LIVING AS ONE)將於松山文創園區盛大登場。這次展覽內容以「我們+」為主題,取加號與「家」的相同讀音,巧妙地展現政策以「社會住宅」為核心、強調居住權的精神,同時也隱喻著臺灣社宅發展史中從零到一的累加與創造。
臺灣社會住宅發展史:一段集體創造的過程,一個關於我們成「+」的故事
臺灣社宅的發展歷程,相比歐美日韓等國於二戰後就開始不同,臺灣受特殊的歷史紋理與經濟脈絡影響,社宅的推動軌跡才不過十餘年。但其實自1989年反對高房價的「無殼蝸牛運動」後,不少民眾就意識到居住議題的重要性,並持續與政府、民間溝通對話,試圖改變「有土斯有財」價值觀中居住權、所有權緊緊相依的觀念,進而影響住宅政策的發展。

經過民間組織與政府單位的共同努力,2005年「社會住宅」一詞終於列入政策文件,其後伴隨著一系列的倡議、修法行動,直到2015年廢除國民住宅條例後,才終於確立社宅只租不賣的政策方向。換句話說,臺灣社宅乃經由長期的倡議運動而生,並在體制內、外的漫長溝通與修法過程中一點一滴的累積後,才形成現今結合社會福利、社區營造、公共服務的社宅樣貌。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不只是全臺首次以「社會住宅」為命題的主題展覽,更是臺灣社宅發展的重大節點。此次展覽從倡議經歷、議題訴求、政策結果,及共榮共創的未來可能性等面向,將內容分為「社宅倡議+」、「社宅實踐+」、「社宅趨勢+」、「社宅生活+」四大展區,帶著觀展人一起看見社會住宅的方方面面,理解它的內涵與成果。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看見社宅實踐的三種可能性
談了那麼多,社會住宅(Social Housing)到底是什麼?簡而言之,社宅最核心的概念是「只租不賣」,由政府將住宅以低於市場價格的租金,出租給一般戶或弱勢戶。目前臺灣的社宅主要有兩種類型,第一類是由政府主導或輔導興建的「社會住宅」;第二類則是由政府補助租屋服務業者開發民間房源 的「包租代管」。除此之外,社宅入住資格也有限制,《住宅法》規定,社宅應提供至少40%以上戶數予經濟或社會弱勢者,及一定比率予未設籍當地但因就學、就業而有居住需求者。

也因此,過去很容易因「社會住宅」與「弱勢戶」的連結造成負面觀感。不過事實並非如此,除了社會扶助的面向,社宅更加強調「多元混居」,且社宅並非獨立於社區的存在,當中不只有住戶,還乘載了許多社區的公共服務資源。例如07號展區展示的「信義區廣慈博愛園區社會住宅(E基地)」,就設有完善的物業管理機制、商業店鋪、托嬰中心、住宿式長照機構、身障空間等,不論是入住社宅的住戶,還是周邊社區的民眾,都可以享受社宅帶來的益處,住得安心、滿意。

另一方面,由於興建社宅的能量有限,所以政府除了興建新的社宅,還透過「包租」或「代管」的方式,媒合擁有閒置房屋的屋主及有居住需求的房客,重新利用現有的住宅空間,提供專業服務與租賃關係的保障。在展覽05號及08號展區中,亦展示了「包租代管」的社宅政策,無論是租稅補貼、居住體驗、傳統租屋困境等各個面向,都能夠讓觀展者更了解社宅政策下的多元樣貌。
社宅不只是房子,還是你未曾體驗過的生活方式
全臺各縣市都有社宅,而不同縣市的社宅,也發展出其獨特的特色。例如國家住都中心以「公共藝術打開鄰里之門」的林口選手村社宅、臺北市強調社區生活內涵而首創「社會住宅青年創新回饋計畫」(又稱青創戶)、臺中市強調公共空間設計的「臺中好宅」、高雄市以城市、交通與產業為主軸,將社宅融合進整體都市發展擘畫藍圖。

不難發現,在各地的社宅案例中,鄰里、社區、交通、公共空間等關鍵字反覆出現,這些字詞也直指社宅真正的本質──生活;而北中南東的不同發展方向,都是在成就一種地方性的理想生活。所以社宅的未來,其實就是城市生活的未來藍圖。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展覽不斷強調社宅的未來想像,於是在展覽最後,國家住都中心將臺灣的社宅發展置於國際視野中,透過世界各國興辦社宅的案例,呈現全球社宅與城市交織出的獨特風景;並與循環台灣基金會合作,重新發掘永續發展、銀髮混居、共融共享等生活型態的珍貴價值。
除了內容豐富的場館展區,國家住都中心在展期間也舉辦如公共藝術、社宅建設、社宅營運等共24場議題沙龍及工作坊,邀請大家觀展之餘也可以一起動動手、動動腦,想像未來的居住可能!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 《我們+》 展覽詳細資訊
展出時間:2023/09/23 (六)~2023/10/01 (日)
展出地點:台北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與北向製菸廠
入場條件:免費入場
主辦單位: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