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銀行搶匪施以重刑,卻拜託盜用公款的白領精神病態者幫忙投資

我們對銀行搶匪施以重刑,卻拜託盜用公款的白領精神病態者幫忙投資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其實口舌伶俐、長袖善舞、有數字頭腦的精神病態者很容易打進金融圈,那兒有成千上百個撈油水的機會。這些人發現利益如此巨大,規則如此寬鬆,守門人老是在打瞌睡,一定覺得自己上了天堂。

文:羅伯特・海爾(Robert D. Hare, PhD)

企業裡的精神病態者

以下這份個案研究,由紐約的產業/組織心理學家保羅・巴比亞克(Paul Babiak)提供。

戴夫年約三十五歲,擁有州立大學文學士學位,結婚三次,有四名子女。那時巴比亞克針對科羅拉多州的大公司進行一項組織性研究,有位主管說戴夫是「問題員工」,引起了巴比亞克的注意。他在工作面試時表現極佳,因此事情開始不對勁時,主管很訝異。

戴夫的主管發現,他呈上來的第一份重要報告竟有大量抄襲。質問他時,戴夫一副沒什麼大不了的態度,還說叫他「做這麼基本的工作」,根本是在浪費他的時間和天分。他經常「忘記」執行某些比較枯燥的計畫,有一次還給主管一張便條,表示他不願再接更多業務了。

巴比亞克找部門裡的其他同事來面談,察覺部門內的衝突大多是因戴夫而起。關於戴夫惹出來的事端,同事舉的例子不勝枚舉,例如戴夫剛進部門不久,就對主管的秘書大聲叫囂,衝進辦公室要求解雇她,因為她竟敢拒絕星期六來上班(無預先通知);至於秘書的說詞卻不太一樣:戴夫很無禮,對她頤指氣使,又因為她不肯放下其他工作迎合他的需求,就大為光火。戴夫出席部門會議時經常遲到,而且沒事先準備,要是真的現身,一定會發表激烈的言論。有時上司要求他控制一下言行,他回覆說他認為爭吵和侵略性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人唯有如此才能夠前進。主管表示,他似乎沒辦法從別人給的回饋學到教訓,從不承認自己犯錯,每次別人告訴他時,便裝出驚訝的樣子,再三強調過去從來沒人告訴他這樣做不對。

戴夫的同事對他的描述相當一致,覺得他無禮、自私、不成熟、自我中心、無法信賴,又不負責任。幾乎每一個人都說一開始喜歡他,但時間一久就對他逐漸失去信任,還說他每次要求別人配合都有一套說詞,但全部是假的,不過他們依舊維持表面的和諧,因為不想「和他起衝突」。有些聲稱「有識人之明」的同事說,這人幾乎沒有一件事不說謊,他的承諾只是空話。

戴夫和巴比亞克面談時,形容自己是勤奮的員工、強悍的領袖、「能凝聚團隊向心力的人」、誠實、充滿才智,承擔起「壯大」這個部門的重責大任。事實上,他認為上司應該走人,由他來接手。(他的主管說戴夫曾當面對他提議這件事。)他還說他真正的主管是公司總裁。他給巴比亞克的感覺是相當任性自負,但不太在意別人怎麼看他。他的態度和遣詞用字令人覺得他把其他人當成物件。

審查戴夫的資料時,發現有好幾處矛盾。他的履歷和申請表上寫了不同的主修領域,第三份文件是一封求職信,又列了第三種主修。巴比亞克向戴夫的主管指出這件事(他從未注意到),他傳話給戴夫,要求解釋。戴夫回覆時,把三個學位統統槓掉,說寫錯了,然後填上第四種主修!質問他時,他態度轉趨挑釁,輕描淡寫地說本來就該配合不同的目的寫上不同的主修,反正他所提到的科目真的都有修過課。

戴夫的主管掌握他不當報公帳的證據,去找高階主管申訴,才知道戴夫打從剛進公司便不停申訴他。這名高階主管聽完,建議測試一下戴夫的誠信,說好翌日由戴夫的主管傳達訊息給戴夫。戴夫與直屬主管面談後,接著致電高階主管,要求私下會面,轉述他得知的「訊息」,全都加以曲解,這件事讓高階主管確信戴夫是個撒謊精,只想抹黑直屬主管。但教人訝異的是,接下來對戴夫的處置全被公司高層駁回。

巴比亞克認為這件個案最有趣之處在於,雖然戴夫身邊的人都覺得他老愛利用、控制人,又不負責任、缺乏誠信,組織高層卻都聽信戴夫,認為他深具管理才能。儘管他不誠實的證據昭然若揭,高層依然受他「蠱惑」,認為他愛咆哮是充滿創意、近乎藝術家的特質,而他愛攻擊人或在背後中傷他人,則被視為「有抱負」。戴夫竟然能讓兩派人對他有完全迥異的評價,因此巴比亞克很想找出一套系統評估戴夫的人格。

想也知道,戴夫在「精神病態人格檢核表」上得到高分,其人格與行為和組織裡常見的「問題員工」不同。其實戴夫在組織內相當成功,兩年升職了兩次,定期加薪(雖然直屬主管給他的考核成績很差),還被視為深具潛力的員工,納入企業接班計畫。巴比亞克認為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他也頗有成就,兩年多來不少公司高層相信他的說詞。這一點尤其驚人,畢竟他表現出研究者口中的精神病態特徵,所有同事、下屬和直屬主管全都看在眼裡。

助長犯罪的溫床

有野心的白領精神病態者永遠不乏機會,各大報紙商業版面時不時報導不法獲利的商業犯罪,以及騙子一手策畫的詭計。但這類新聞揭露的只是一小部分,其實口舌伶俐、長袖善舞、有數字頭腦的精神病態者很容易打進金融圈,那兒有成千上百個撈油水的機會。這些人發現利益如此巨大,規則如此寬鬆,守門人老是在打瞌睡,一定覺得自己上了天堂。最近發生的幾起案例,有的損失較小,有的極其慘重,說明了企業內部漏洞百出,使得白領精神病態者有機可乘。

◆《富比世》雜誌刊登過一篇標題為〈全球詐騙之都?〉("Scam Capital of the World")的文章,描述溫哥華的證券交易所充斥著股市騙子,他們成群結黨,甚至「子承父業」。地方報紙不斷刊出報導,這群人設計騙局,賣假股票,甚至惡意炒股哄抬價格。就算被逮,刑罰也輕到令人失笑,無法有效遏止這些猖狂的犯罪。要是我無法再研究監獄裡的精神病態者,下一個目標很可能就是溫哥華證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