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名詞大對決:四種類型教你看懂勞動契約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篇文章想用淺顯的方式,讓各位知道不同的勞動名詞定義有什麼差別,讓身為勞工或人資的你,更知道如何去約定自己所需的勞動條件。
在勞動領域中,往往有許多名詞會讓一般人所混淆,當員工在面對人資想了解自己的勞動契約,或人資在向勞工解釋聘用條件時,如果連這些名詞定義都不清楚,或甚至誤用了,當未來發生勞資爭議時,便會產生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況。
在台灣,法令並不強制勞僱關係要簽訂書面的契約,所以口頭約定常常是一段勞僱關係的開始,而當雙方的認知或期待有落差時,如果能釐清當初約定的勞動條件內容為何,就可以知道到底是誰對誰錯了。
本篇文章想用淺顯的方式,讓各位知道不同的勞動名詞定義有什麼差別,讓身為勞工或人資的你,更知道如何去約定自己所需的勞動條件。
一、承攬關係 vs. 僱傭關係

有關承攬關係與僱傭關係的界定,當然不是一兩篇文章就能講完的,有些案例甚至需要大法官解釋(參照釋字第740號)才能定義到底勞資雙方是不是約定為勞動契約,而兩者的權益更是大不相同,一旦被認定為僱傭關係,基本上就會有勞動基準法的適用,對於資方來說便需要遵守更多法定義務。
有關僱傭關係的定義,可以回歸到民法第482條的規定:「稱僱傭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內為他方服勞務,他方給付報酬之契約。」而對於承攬關係的定義,則參照民法第490條:「稱承攬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為他方完成一定之工作,他方俟工作完成,給付報酬之契約。」
以上這兩種關係,雖然都是給付報酬為結果,但更細緻點來審視其差別,在於僱傭關係有更多的從屬性質,而不像承攬關係,只需要完成當初約定的工作項目即可獲得報酬。
一般而言,僱傭關係會從下圖中的三個從屬性質來判斷:

以上在組織從屬性、人格從屬性以及經濟從屬性中列舉的各個問題,僅係讓勞工或人資們去判別到底是否為僱傭關係的例題,實務上依照不同的行業類別或勞動契約類型,還會有非常多的問題可以去加以判別,不過大多在前述的三個從屬性範疇內。
最後,依照上面提到的大法官釋字,其實勞基法所稱的勞僱關係並不限於僱傭關係,無論雙方當初是約定何種關係,只要與上面的從屬性質沾到一點邊,很容易會被勞政機關或司法機關認定為勞僱關係,這也是要避免某些資方投機取巧,以此來規避勞基法的責任。
如果覺得以上說明有點複雜,不仿先看看日劇《段田凜:勞動基準監督官》第9集,可以用稍微輕鬆的方式來理解喔。
二、全時工作者 vs. 部分工時工作者

大家可能很常聽到的是「部分工時」這個名詞,而他相對的概念便是全時工作者,也就是工作時間是依據勞基法第30條第1項,每週工時40小時,每日工時8小時的勞工。
工時未達以上規定的勞工,便是部分工時工作者,而對於部分工時員工,其法定權益與全時勞工是一樣的,只是基本工資或休假的部分可以按其工作時間的比例減少。例如特別休假則如下圖所示:

如上圖所示,無論是何種型態的部分工時勞工,能取得的總特休時數都應該是一致的,而且得到的特休天數或時數,只是依照出勤的時數佔全時勞工的比例而遞減。
若是每週出勤時數不固定的部分工時勞工,那可能就要計算全年度的出勤時數占全時工作者全年時數的比例有多少,最基本的重點是得到的特休時數,按比例換算後不能比全時勞工還低,懶得計算的老闆或人資們,不如就稍微優給這些部分工時勞工吧!
另外,有關部分工時勞工的詳細規定,各位也可以參考勞動部103年訂定的僱用部分時間工作勞工應行注意事項。另外,這邊要注意的一個重點是,部分工時勞工是不能適用變形工時制度的,因為部分工時勞工的工作時間,相較於全時工作勞工已有相當程度縮減,雇主已有相當的彈性去安排勞工之出勤模式(參照勞動部103年11月5日勞動條3字第1030028069號函)。
至於薪資的計算,部分工時勞工只能夠約定「時薪制」嗎?
三、月薪制 vs. 時薪制或日薪制

以上的問題,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無論是全時工作者或部分工時勞工,都可以約定時薪制或是月薪制。如果是全時工作者,約定為月薪當然是普遍的情形,但如果約定為時薪的話,假設一個月工時達到176小時(也就是40小時×4週+8小時×2日),依照目前的基本時薪133元,工資便會達到23,408元,相較月薪制基本工資21,009元來看,雇主成本就高了一成左右,因此實務上很少雇主會與全時工作者約定時薪制。
時薪制的計算相對簡單,只要照出勤的時數計算時薪即可,而如果是算日薪,其基本工資也必須高於換算成時薪的水準,例如約定每日工時6小時,那日薪依照目前的標準,至少要發給798元(133元×6小時)。
至於部分工時的月薪制,又是如何計算呢?其實只要約定好每月或每週的工作時間,再約定這些工時所對價的報酬為多少就可以了,另外要注意的是約定的工時相較於全時工作者的比例,工資是否有達到基本工資的水準。

最後,如果員工工作時間超過了約定的工時後,需要計算加班費嗎?這個部分則需要勞資雙方另外協商了,就法理來說,只要沒超過單日8小時或於休息日出勤,只要計算給「增給工資」即可,如上圖約定日工時是4小時,如果某天工作到了6小時,那雇主只要計算多出來的2小時之增給工資,例如以基本工資計算,則應該加給175元(21,009元÷30日÷8小時×2小時=175元),如果約定之月薪更高也應按時數增給,未必需要依加班費計算的標準核算。
四、定期契約 vs. 不定期契約

pCloud 新年優惠方案總整理,趁過年買 10TB 終身雲端空間備份多年檔案與照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過年長達 10 天的連假,是個好機會趁著這時候好好整理多年的照片與影片,除了原本的資料保存方式之外,也是應該好好考慮選個可靠的雲端空間來做多重備份。pCloud 這次個人終身方案的檔期剛好可以讓你 2023 年 1 月 20 日購入,整個新年期間都能慢慢整理你的照片、影片與檔案。
轉眼間又要過年,除了整理多年來的影音收藏之外,是不是也該趁著過年檔期入手便宜超值的雲端空間方案?看著日前 iCloud 曾發生嚴重的資安意外,MacRumors 討論區上有用戶在用 Windows 的 iCloud 同步 iPhone 檔案後,發生檔案意外損壞的狀況,並出現陌生人的照片與影片,這告訴我們檔案備份真的要慎選,且最好能做到多重備份才能在意外發生時有挽回的餘地。
資安意外頻傳,多重備份才讓人安心
iCloud 發生的資安問題,讓人擔憂起是否自己的照片也會出現在別人的相簿中,這件事也在MacRumors 討論區上引發討論。
資料保存上比較穩妥的方式就是多重備份,利用多種管道、異地保存自己的檔案,這樣就能確保萬一檔案損壞時,還有備援資料可以使用。就算你現在使用 iCloud、Google Drive 進行單一備份,也不能保證你的檔案不會發生意外,至少選擇 2 種備份方案才是比較安全的保管方式。

經濟與安全可以兼顧,瑞士的雲端服務 pCloud
pCloud 是來自瑞士的雲端服務廠商,2013 年創立至今已有 10 年歷史,全球有 1600 萬用戶使用其服務。它的資料位於重視資訊安全的歐盟與美國,在創立帳號時可選擇資料要存放於歐盟或是美國,相比其他無法選擇的廠商多了選擇性,而且不只是存放地點,pCloud每份資料都會分散 5 份檔案儲存於多個伺服器增加安全性。檔案還會經過 256 位元 AES 加密技術保護,傳輸時使用 TLS/SSL 強化資安。如果需要更安全的保密措施,還可以選配 Crypto 加密服務。
pCloud 也有免費帳號可以使用,註冊後就有 10GB 免費空間能夠試用,不論是要體驗介面操作或是傳輸速度都沒問題。相較於其他訂閱較為單一的雲端服務,pCloud 除了月繳、季繳、年繳之外,還會不定期推出優惠的終身買斷的方案,且費用上不會有額外的設定費或隱藏性支出。若是家庭用戶,還可以選擇家庭方案讓 5 個人一起使用更經濟。





農曆新年 -85% 超優惠終身買斷方案,錯過可能就沒了
雖然現在官網活動還沒開跑,但 pCloud 確定會在農曆新年推出超優惠方案,活動期間為 2023 年 1 月 18 日至 2023 年 1 月 24 日,活動只有短短 5 天要好好把握。這檔農曆新年促銷活動是針對個人終身制方案,500GB、2TB、10TB 個人終身方案都會有優惠價格,500GB 個人終身價折扣後為 139 美元、2TB 個人終身方案折扣價為 279 美元、10TB 個人終身方案折扣價為 890 美元,折扣幅度高達 85%。
pCloud 農曆新年優惠方案:
500GB 個人終身方案:原價 570 美元,優惠價 139 美元。
2TB 個人終身方案:原價 1140 美元,優惠價 279 美元。
10TB 個人終身方案:原價 6000 美元,優惠價 890 美元。

趁著過年好好整理檔案,選個安全可靠的雲端空間更安心
過年長達 10 天的連假,是個好機會趁著這時候好好整理多年的照片與影片,除了原本的資料保存方式之外,也是應該好好考慮選個可靠的雲端空間來做多重備份。pCloud 這次個人終身方案的檔期剛好可以讓你 2023 年 1 月 18 日購入,整個新年期間都能慢慢整理你的照片、影片與檔案。這次方案價格十分優惠,終身買斷不會產生每個月的費用,用越久省越多,如果你需要備份的檔案大且多,可以考慮看看經濟又可靠的 pCloud。pCloud 終身制優惠方案並不是每次都有,因此有需要的朋友就盡快購入,越早使用省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