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建築師呂大吉:對大稻埕迪化街徒步區的四個批判

專訪建築師呂大吉:對大稻埕迪化街徒步區的四個批判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大稻埕是否能重現「南街殷賑」的盛景?迪化街徒步區自今年九月開始實行後,大稻埕變得更好了嗎?建築師呂大吉說,過去近二十年來,大稻埕歷史街區的發展,是「雖有計畫,卻欠管理」的。對於大稻埕現今的發展應該如何更好,來看看曾任職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並在迪化街深耕數十年的建築師呂大吉怎麼說。

呼應自己稍早「大稻埕需要形成發展願景,且是文化性的願景而非商業性的願景」的說法,呂大吉主張,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共同發起人周奕成經常對外談論的「大稻埕的 1920 年代精神」,因為有具體可見的圖騰(例如蔣渭水),故可作為中短期的號召,來促成公部門與地方共同討論而形成大稻埕的發展願景。

但,往昔的時代精神,應如何具體落實於當下與未來的大稻埕?呂大吉如此提問。

呂大吉也呼籲,對於大稻埕目前的發展,地方上普遍有「形勢一片大好」的樂觀想法,這其實是不對的,應該要有更多人指出大稻埕的問題,與台北市政府採「不合作」態度,用批判促使市府在大稻埕推動必要的改革。

這並不是要地方向市府宣戰,呂大吉不忘澄清,而是要透過這樣的互動,讓市府與地方能擺脫歧異,達成共識,站在同一陣線,堅定對抗大稻埕歷史街區發展的各種阻礙與威脅。

徒步區出入口的把守者?禁止停車更有效的手段?

針對迪化街徒步區問題及大稻埕歷史街區空間整備,筆者與呂大吉建築師對談後,回想今年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實地走訪當地的經驗,在本文結尾提出以下疑問,期待引發更多的討論:

  1. 徒步區出入口是否應全面由警察把守,而非雇用義交站崗?根據筆者的實際觀察,路口配置路障與義交,確實能制止外部汽車進入,然而機車卻不受限制,仍然屢屢出入,這除了因為路障的設計仍有許多缺口,或許也與義交不如警察來得有執法嚇阻力、並疏於出手阻擋機車進出有關。日本東京在最熱鬧的銀座、秋葉原與新宿所執行的「步行者天國」週末無車日活動,便是由當地的警察單位來負責執行的。
  2. 南街與側巷禁止停車,筆者雖贊成,但是否有比劃紅線更有效阻止停車的方法?即使劃紅線,甚至又裝設攝影機,但若警方疏於到場開單或拖吊,則恐將與台灣各地的禁止停車地帶一樣,違規停車的情形仍經常可見。設置硬體設施來徹底根絕停車的可能性,會否更有效?

責任編輯:黃郁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