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狗」人與樊噲:韓國人愛吃狗肉跟保存中華文化,還真有點關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臺灣人也喜愛養狗當作寵物、甚至以「毛小孩」親暱呼喚;聽聞韓國人有吃狗肉習慣,在我們憤怒或震驚之前,先停下來,看看本文。
文:陳慶德
韓「狗」人與樊噲
一日,我在教韓國朋友說中文自我介紹時,教到「我是韓國人。」一語,特別強調「國」字音調要發好,免得變成韓「狗」人。朋友也唯唯諾諾,反覆練習在韓語發音體系內,少了音調與此音的「國」字。
因為,他們知道有人稱他們「韓狗人」。而這就要歸因到,韓國人在外人的印象,除了整型、泡菜、飲食辣,最讓人詬病好吃狗肉的刻板印象。
台灣或日本,似乎沒有吃狗肉的習慣,一向以口欲聞名的中國人,在每年六月廣西玉林市,繼續展開爭議性極高的狗肉節,但在韓國人眼中,中國人的狗肉料理上不了檯面的,反倒是讓韓國人覺得不可思議的蛇肉、烤蠍子,或者是猴腦等,才為「佳餚」。
韓國有名網路的文化百科全書上,也提到亞洲數個國家內,有著正統的「狗肉湯」,就只有韓國跟越南。
但為何韓國人偏愛狗肉呢?是因為他們野蠻?未開化?沒有同理心?噁心嗎?
人有好惡喜厭,但面對現象可先別急著下判斷。我們先來看看現象吧。
一提到狗肉,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認為朝鮮半島居民很早就在食用狗肉,慶尚南道一舊石器時代遺址內也曾發現狗骨,且在咸鏡南道的高句麗古墳,還存有食狗肉壁畫。新羅與高麗時代前期,因佛教盛行,吃狗肉風氣有所衰退,但朝鮮時代又再度流行。甚至,朝鮮時代洪錫謨(홍석모,1781-1850)的《東國歲時記》(동국세시기,1849)也提到狗肉之料理法。
有趣的是,《東國歲時記》書內引用司馬遷《史記》,把這道料理推溯到約西元前六一六年周德公二年,以狗作為祭品,驅除「蟲災」事件,然而《史記》內的「蟲」指的是人心中的心病(又曰「蠱」),不同於《東國歲時記》內,「蟲」指得諸如危害農作物的蝗蟲、害蟲類生物。換言之,食用狗肉源自中國,且《東國歲時記》也從陰陽五行角度,提出屬「火」的狗肉,能剋陰氣旺盛「金」的夏至傳染病,來替食用狗肉尋找合理性。這些都讓人看到中華文化,如何影響到韓國狗肉料理。
二十一世紀的韓國當地,年輕人大多不食狗肉。但首爾內的傳統市場,如東大門、南大門,或我居住的大學校區附近的冠岳山,也都還可看到商家懸掛「補身湯」、「四季湯」(以上皆指狗肉鍋)等招牌。
在「以熱治熱」的思維下,也成為狗肉無法完全消失在韓國餐桌上的原因之一;且從醫學觀點來看,韓國人也篤信人受刀傷、皮肉傷,吃狗肉最能幫助傷口復原,就像台灣人相信人開完刀後,藉由吃鱸魚來補傷口一般。雖然不知有無科學根據,但就所食之物「狗」與「鱸魚」來看,兩者都屬於生氣勃勃之生物,且易於取得,會被這麼認為,也不足為奇。
當然,若從韓國人發達的「被害」意識觀點來解釋,韓國人之所以愛吃狗肉,也與歷史環境有關。在長年外人侵略朝鮮半島時,養牛養豬養雞,戰亂一起,寒冬一來,恐怕這些「肉類」都不能回本。而且牛得耕田,豬可是成本貴重的食物,只有節慶才能屠宰,所以為了生存,養狗還是比較符合經濟成本。且從食用狗肉多為上年紀韓國人的角度而言,狗肉料理也成為一種「歷史感」沉澱之食物。
即使韓國迄今已成為已開發國家,在二〇〇六年七月二十日,也有國民在光化門自動發起抗議「補身湯」的示威活動,但這道佳餚並未完全消失在餐桌上。根據二〇一四年大韓民國育犬協會的統計,韓國境內約有一萬五千到兩萬間養殖肉狗場,育有近五百萬隻食用犬,平均每年消費量約兩百萬隻,而生意最好的時候,是在夏至三伏天。
儘管韓國政府於一九八四年頒布「防止宰殺及食用狗肉綜合對策」,但該整頓方案並未強制要求國民禁止食用狗肉,反而是要求開在繁華鬧區與路邊的狗肉攤必須遷移,以保「市容」。
讓外國人最有印象的是,一九八八年漢城奧運會舉辦前,歐美一些國家的動保組織,不惜以拒絕參加漢城奧運要脅,強烈要求韓國禁吃狗肉。可見「吃狗肉」這個標籤是多麼緊密貼在韓國人身上。而二〇〇二年韓日足球世界盃期間,也有一些動保團體再次掀起抵制食用狗肉熱潮,迫使許多狗肉店關門大吉。這也讓大韓民國食用犬飼養者組織與育犬協會,原計劃於二〇一一年七月一日,在京畿道城南市牡丹市場舉行一場與廣西玉林市互別苗頭的「狗肉節」活動,被迫取消。
但是,韓國人愛吃狗肉的文化圖騰,仍無法輕易從外人腦海抹去。

就連來韓旅行的朋友,對於街道的印象也擺脫不了「狗」。曾有友人問我說,「首爾街上都看不到流浪狗亂晃,會不會都被韓國人抓去吃掉了?」但可不是如此,因為韓國近年強力推行觀光,大力掃除有礙觀瞻的流浪狗;再者,狗肉料理,也多以食用肉狗為主。
但從朋友此發言,也可以使人反省,台灣的流浪狗亂竄,影響駕駛與行人的安全之鉅。且台灣人歧視韓國人語言,也多用到「韓狗人」一詞,就可看到狗肉多麼緊密地與韓國人連結。
而我們從上述朝鮮半島的歷史文物、古籍、醫學角度與意識角度,都可以看到相較於他國,為何現今韓國仍保留狗肉料理之原因。
但當我們明瞭此點之後,是否就可以馬上指責並批評對方呢?
一道飲食誕生、流傳,甚至被保留,必定有其理由。就如同韓國人認為中國人愛吃蛇肉、台灣人吃怪味臭豆腐等,相對立場來指責對方「野蠻」、「沒品味」、「有事嗎」等。這有助於瞭解對方嗎?
Tags:
「快一點」的成長秘訣:讓NUEIP人事管理實現勞資和諧共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每天為了解決台灣餐飲店業者因人手不足,又要講求速度與品質的消費體驗問題,在全台馬不停蹄地提供從POS系統、線上點餐、數位支付、物流送餐,到行銷導客的一條龍智慧餐飲服務。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短短三年,即創下萬家餐飲門市合作,且獲得眾多知名餐飲品牌的支持。
而在點點全球積極為中小餐飲業和小吃店研發創新解方,並展望更多元跨領域服務與海外布局的同時,背後則有專業的NUEIP團隊提供的nuHRM人資系統,為點點全球打理企業內部的所有人事營運。
擺脫呆板的代管計薪,系統串聯自動試算更接地氣

點點全球的人資主管張珺涵指出,過去外包人事薪資給第三方代管公司的過程中,企業內部文化和經營策略往往無法被充分考量,因此,代管公司難以彈性滿足所有員工的需求。每月3號發薪日前,除了需要準備員工名單、出勤記錄、薪資異動資料和請假紀錄等,企業還要負責催促員工提交假勤資料,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精力,還會增加許多時間成本;若發薪後,發現計薪上的疑慮,與代管公司來回溝通的時間,也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負擔、影響企業的運作效率。
nuHRM人資管理系統的薪資功能,完美的解決了以上問題。不僅串聯了所有以往需主動提供給外包公司的資料,自動匯出薪資試算結果,還可以快速匯出符合財政部規範的申報媒體檔,讓月底計薪的工作流程能一條龍完成。張珺涵高興的分享:「現在,平均不到一分鐘就可以算完一個人的薪水,且多虧NUEIP獨特的關卡計薪方式,只需要跟著流程一步一步檢查,員工越多越能顯現此功能帶來的輕鬆高效,遠遠超乎我的預期。」
從制度控管到人情考量,NUEIP助打造和諧勞資關係

點點全球的團隊擁有不怕失敗、勇於創新的精神,如此彈性開放的文化也貫徹在公司制度實行上,張珺涵形容自己是雇主與員工之間的橋樑,企業為了維護內部秩序、確保員工的權益與義務,制定企業規章制度,以有效管理人力資源;然而,在實際執行時,也需要具備一定的靈活程度,才能促進勞資雙方的良好關係,達成雙贏目標。
因此,點點全球選擇了能協助實踐彈性文化的NUEIP nuHRM人資系統,利用系統設置「請假申請時間」與「最低請假時數門檻」便是最好的例子,雖其目的是為了更妥當控管人員,但有時員工發生特殊情況,以致無法符合現有制度時,企業可針對個案通融放行,此時,系統功能也可以彈性各別自行調整設定,並且自動串聯至每月薪資計算。張珺涵說道:「制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我們不需要一個將制度綁死的系統,而是一個既有控管制度、又有彈性調整空間的、為『人』考量的好系統,NUEIP就是這樣收放自如的系統,它讓我們建立了更互信互賴的勞資關係。」
重複的人事作業都交給舉一反三的智慧系統

近年來,點點全球快速拓展業務,伴隨著員工的增加,NUEIP系統所帶來的工作效率提升成效也越顯著。「NUEIP是我見過使用起來能最簡單無腦的系統!」張珺涵笑著說:「像是將新進員工加入系統時,只需要建立員工帳號、填寫基本資料、啟用帳號,三個步驟即可設置完畢,加上NUEIP的介面非常清楚明瞭,加速了整個建置的順暢度。」企業應用數位轉型工具,旨為節省重複的行政作業,NUEIP在協助企業導入系統時,已先將所有考勤、假期、加班、簽核等相關規則,依照公司人事規章設定完成,因此只需要為新進員工套用規則,即可快速完成新進員工的系統設置工作。
帶著讓餐飲業者「Work Easy」、消費者「Eat Happy」的經營理念,點點全球目前正積極培育強力的研發人才,進攻跨領域的數位技術服務;並借助彈性易操作的NUEIP企業管理平台,迅速解決企業內部的人事工作、提高企業營運效率;同時,亦增進了勞資雙方之間的信賴感,使團隊更有凝聚力,為企業齊心打拼。
本文章內容由「人易科技」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