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狗」人與樊噲:韓國人愛吃狗肉跟保存中華文化,還真有點關連

韓「狗」人與樊噲:韓國人愛吃狗肉跟保存中華文化,還真有點關連
Photo Credit: 月熊出版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臺灣人也喜愛養狗當作寵物、甚至以「毛小孩」親暱呼喚;聽聞韓國人有吃狗肉習慣,在我們憤怒或震驚之前,先停下來,看看本文。

文:陳慶德

韓「狗」人與樊噲

一日,我在教韓國朋友說中文自我介紹時,教到「我是韓國人。」一語,特別強調「國」字音調要發好,免得變成韓「狗」人。朋友也唯唯諾諾,反覆練習在韓語發音體系內,少了音調與此音的「國」字。

因為,他們知道有人稱他們「韓狗人」。而這就要歸因到,韓國人在外人的印象,除了整型、泡菜、飲食辣,最讓人詬病好吃狗肉的刻板印象。

台灣或日本,似乎沒有吃狗肉的習慣,一向以口欲聞名的中國人,在每年六月廣西玉林市,繼續展開爭議性極高的狗肉節,但在韓國人眼中,中國人的狗肉料理上不了檯面的,反倒是讓韓國人覺得不可思議的蛇肉、烤蠍子,或者是猴腦等,才為「佳餚」。

韓國有名網路的文化百科全書上,也提到亞洲數個國家內,有著正統的「狗肉湯」,就只有韓國跟越南。

但為何韓國人偏愛狗肉呢?是因為他們野蠻?未開化?沒有同理心?噁心嗎?

人有好惡喜厭,但面對現象可先別急著下判斷。我們先來看看現象吧。

一提到狗肉,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認為朝鮮半島居民很早就在食用狗肉,慶尚南道一舊石器時代遺址內也曾發現狗骨,且在咸鏡南道的高句麗古墳,還存有食狗肉壁畫。新羅高麗時代前期,因佛教盛行,吃狗肉風氣有所衰退,但朝鮮時代又再度流行。甚至,朝鮮時代洪錫謨(홍석모,1781-1850)的《東國歲時記》(동국세시기,1849)也提到狗肉之料理法。

有趣的是,《東國歲時記》書內引用司馬遷《史記》,把這道料理推溯到約西元前六一六年周德公二年,以狗作為祭品,驅除「蟲災」事件,然而《史記》內的「蟲」指的是人心中的心病(又曰「蠱」),不同於《東國歲時記》內,「蟲」指得諸如危害農作物的蝗蟲、害蟲類生物。換言之,食用狗肉源自中國,且《東國歲時記》也從陰陽五行角度,提出屬「火」的狗肉,能剋陰氣旺盛「金」的夏至傳染病,來替食用狗肉尋找合理性。這些都讓人看到中華文化,如何影響到韓國狗肉料理。

二十一世紀的韓國當地,年輕人大多不食狗肉。但首爾內的傳統市場,如東大門、南大門,或我居住的大學校區附近的冠岳山,也都還可看到商家懸掛「補身湯」、「四季湯」(以上皆指狗肉鍋)等招牌。

在「以熱治熱」的思維下,也成為狗肉無法完全消失在韓國餐桌上的原因之一;且從醫學觀點來看,韓國人也篤信人受刀傷、皮肉傷,吃狗肉最能幫助傷口復原,就像台灣人相信人開完刀後,藉由吃鱸魚來補傷口一般。雖然不知有無科學根據,但就所食之物「狗」與「鱸魚」來看,兩者都屬於生氣勃勃之生物,且易於取得,會被這麼認為,也不足為奇。

當然,若從韓國人發達的「被害」意識觀點來解釋,韓國人之所以愛吃狗肉,也與歷史環境有關。在長年外人侵略朝鮮半島時,養牛養豬養雞,戰亂一起,寒冬一來,恐怕這些「肉類」都不能回本。而且牛得耕田,豬可是成本貴重的食物,只有節慶才能屠宰,所以為了生存,養狗還是比較符合經濟成本。且從食用狗肉多為上年紀韓國人的角度而言,狗肉料理也成為一種「歷史感」沉澱之食物。

即使韓國迄今已成為已開發國家,在二〇〇六年七月二十日,也有國民在光化門自動發起抗議「補身湯」的示威活動,但這道佳餚並未完全消失在餐桌上。根據二〇一四年大韓民國育犬協會的統計,韓國境內約有一萬五千到兩萬間養殖肉狗場,育有近五百萬隻食用犬,平均每年消費量約兩百萬隻,而生意最好的時候,是在夏至三伏天。

儘管韓國政府於一九八四年頒布「防止宰殺及食用狗肉綜合對策」,但該整頓方案並未強制要求國民禁止食用狗肉,反而是要求開在繁華鬧區與路邊的狗肉攤必須遷移,以保「市容」。

讓外國人最有印象的是,一九八八年漢城奧運會舉辦前,歐美一些國家的動保組織,不惜以拒絕參加漢城奧運要脅,強烈要求韓國禁吃狗肉。可見「吃狗肉」這個標籤是多麼緊密貼在韓國人身上。而二〇〇二年韓日足球世界盃期間,也有一些動保團體再次掀起抵制食用狗肉熱潮,迫使許多狗肉店關門大吉。這也讓大韓民國食用犬飼養者組織與育犬協會,原計劃於二〇一一年七月一日,在京畿道城南市牡丹市場舉行一場與廣西玉林市互別苗頭的「狗肉節」活動,被迫取消。

但是,韓國人愛吃狗肉的文化圖騰,仍無法輕易從外人腦海抹去。

街景一
Photo Credit: 月熊出版

就連來韓旅行的朋友,對於街道的印象也擺脫不了「狗」。曾有友人問我說,「首爾街上都看不到流浪狗亂晃,會不會都被韓國人抓去吃掉了?」但可不是如此,因為韓國近年強力推行觀光,大力掃除有礙觀瞻的流浪狗;再者,狗肉料理,也多以食用肉狗為主。

但從朋友此發言,也可以使人反省,台灣的流浪狗亂竄,影響駕駛與行人的安全之鉅。且台灣人歧視韓國人語言,也多用到「韓狗人」一詞,就可看到狗肉多麼緊密地與韓國人連結。

而我們從上述朝鮮半島的歷史文物、古籍、醫學角度與意識角度,都可以看到相較於他國,為何現今韓國仍保留狗肉料理之原因。

但當我們明瞭此點之後,是否就可以馬上指責並批評對方呢?

一道飲食誕生、流傳,甚至被保留,必定有其理由。就如同韓國人認為中國人愛吃蛇肉、台灣人吃怪味臭豆腐等,相對立場來指責對方「野蠻」、「沒品味」、「有事嗎」等。這有助於瞭解對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