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清真寺305死的背後:為何政府軍和伊斯蘭國都到西奈半島「尋仇」?

埃及清真寺305死的背後:為何政府軍和伊斯蘭國都到西奈半島「尋仇」?
Photo credit: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專家米勒認為,埃及總統雖然在西奈力抗伊斯蘭國,但「光殺死極端組織還不夠,他們必須斬斷伊斯蘭國地方上的支持者,而地方之所以支持伊斯蘭國,就是因為開羅當局從來不把西奈地區的人民當回事。」

(中央社)
埃及好戰分子在當地時間24日,於西奈半島清真寺屠殺305人,成為埃及近代史上死傷最慘重的攻擊事件。埃及總統塞西雖誓言報復,但他已在當地對抗伊斯蘭國多年,不禁讓人想問:「戰略為什麼失敗?」

《紐約時報》 和《美聯社》報導,埃及檢察長沙戴克(Nabil Sadek)當地時間25日發布聲明說,有25~30名的槍手分坐五輛運動休旅車、手持伊斯蘭國(ISIS)旗幟,團團包圍西奈半島北西奈省(North Sinai)阿貝德鎮(Bir al-Abed)的一座蘇菲教派(Sufi)清真寺。

槍手在清真寺主要入口和12扇窗戶前就定位,朝清真寺內500名信徒丟擲手榴彈同時開槍掃射,並引燃一旁停靠的七輛車阻擋信眾逃生。信徒衝向出口時發生踩踏事件,其他人硬擠窗戶想逃生,窗外卻有一堆槍手等著他們。等一切結束,包括27名兒童在內共300多人喪生,128人受傷。

《香港01》報導,這次發生攻擊事件的西奈半島,過去幾年來已經發生多起恐怖攻擊。2014年10月,恐怖分子攻擊了西奈半島一處軍方檢查站,造成逾30人死亡。約半年後,該區再次發生攻擊,又釀逾30死。

2015年11月,一架俄國客機在西奈半島山區墜毀,機上224人全數罹難,事後認定是遭極端組織在飛機上放置炸彈。

2017年7月,當地兩處軍方檢查站遇上汽車炸彈自殺攻擊,至少23名士兵身亡;兩個月後,埃及一支安全巡邏隊在西奈半島又遭汽車炸彈攻擊,再次造成18名警察和平民死亡。

蘇伊士運河所在,西奈半島位居地理要塞

恐怖攻擊之所以頻繁的在西奈半島發生,和它位處亞、非交界的重要地理位置有非常大的關聯。西奈半島佔埃及國土總面積6%,人口也只佔埃及總人口的0.7%,然而,西奈半島但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它位處埃及東北部,西鄰連接亞非歐三大洲的「蘇伊士運河」,東部和阿拉伯半島相望,是連接埃及、以色列、約旦以及沙烏地阿拉伯等國的樞紐。

西奈半島
西奈半島位於埃及的東北角,是北非與西亞間的交通要道。Photo credit:截圖自Google Map

綜合《轉角國際》《香港01》的介紹,從歷史來看,西奈半島也曾遭埃及以外的國家佔領。

  • 1906年:英國從1882年入駐埃及,1906年,英國為確保蘇伊士運河東岸的安全,英國將西奈半島併入埃及行政管轄內,從此西奈半島成為大埃及的一部份。
  • 1953年:埃及共和國成立,英軍撤離埃及。西奈半島持續由埃及管轄。
  • 1967年6月:第三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佔領了西奈半島,在此部署大量軍力。
  • 1978年,埃以簽訂和平協定。
  • 1982年:以色列撤出西奈半島,自此,西奈半島由埃及控制,成為埃以兩國的緩衝區。

西奈原住民「貝都因人」(Bedouin)生計遭漠視

1982年,西奈半島回歸埃及共和國後,埃及政府對於西奈南部大興土木、積極建設觀光產業。然而這些建設並沒有回饋給西奈當地居民。

西奈半島上約有六成的人口屬於遊牧的貝都因部落,這些貝都因人隨季節遷徙,不受土地限制;但中央政府在西奈半島南端的開發,不僅剝奪了游牧部的傳統牧場與移動路線,開羅當局甚至鼓勵埃及其他地區的居民前進西奈屯墾、投資,各種觀光、土地建設、公職職缺也都以新來的移民為主,地方的基礎建設也以「觀光」為首要目的,在地的部落不僅分不到觀光資源,地方經濟的急遽轉型也直接威脅傳統部落的生計。

在發展受限的狀況下,西奈半島的貝都因人發展出出獨特生存模式。利用西奈半島「亞非入口」的地理位置,進行各種人員、商品、甚至武器的走私。

2011年獨裁政權被推翻後,西奈半島成為極端組織大本營

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讓統治埃及長達30年的前總統穆巴拉克被推翻,但穆巴拉克政府倒台後,埃及經濟下滑,社會秩序大亂。

埃及中央政府忙於發展經濟和應對社會問題,未能及時處理西奈半島的安全威脅,失去了對西奈半島大部分地區控制權,當地幾乎處於無政府狀態,並為蓋達組織等極端伊斯蘭組織的滲透提供了空間。

近年,阿富汗與伊拉克等地的極端組織受到的打壓越來越嚴厲,這些組織於是紛紛轉向西奈半島,使西奈半島成為極端組織的大本營。

埃及自2011年後政局不穩,政府難以集中力量剿滅包括西奈半島在內的極端組織。加上按《埃以和平協議》規定,埃及和以色列交界地區實行「非軍事化」,西奈半島的安全由埃及警察以及多國部隊負責,埃及不得部署軍事人員,種種原因都令埃及對西奈半島安全和穩定的掌控能力非常有限。

西奈居民:無論哪一方看到我們的名字,都會殺了我們

(中央社)數十年來,埃及以軍事角度看待西奈,以侵略性手法對待當地居民。政府草率處死人犯、動輒發動軍事戰略、奪走無辜百姓性命,卻從不打算覺解決當地的經濟問題,這讓當地不滿情緒越來越嚴重。

美國華府中東民主計畫(Project on Middle East Democracy)埃及專家米勒(Andrew Miller)認為,總統塞西多年來雖在西奈力抗伊斯蘭國好戰分子,但「失敗之處在於他們不肯承認伊斯蘭國不只是恐怖威脅。」他說:「光殺死恐怖分子還不夠,他們必須斬斷伊斯蘭國地方上的支持者。而地方之所以支持伊斯蘭國,就是因為開羅當局向來不把西奈地區的人民當回事。」

距離這次清真寺血案不遠的伊斯梅利亞(Ismailia)一間醫院外,民眾毫不掩飾對中央政府的冷嘲熱諷。

一名貝都因族婦女跟記者談話時拒絕提供名字,說怕軍方或伊斯蘭國尋仇。她說:「無論哪一方看到我們的名字,都會殺了我們。兩方一樣壞。」她說:「軍方會繼續關押或殺害當地年輕人,恨我們的恐怖分子和基督徒會繼續拿這個當藉口屠殺我們。」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羊正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