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篇】故事真偽:《教父》和意大利黑手黨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後篇作者交代意大利西西里「黑手黨」(Mafia)與電影《教父》之間的關係,以及它較整全的意思應如何理解。
誤解了,《教父》劇情算不上「封閉」

記得中國內地有一篇文章,看來鉅細無遺地拆解《教父》的劇情,而且開宗明義稱電影困在一種封閉的氣氛,指那個世界儼如只有教父那一幫人,每一點都在演繹意裔美國家族的故事。不過,如此說《教父》的框架封閉,仍是有點不盡不實。
其一,劇情其實有交代教父與其他幫派的關係,教父一直只經營「黃賭」生意,不贊成碰毒品,其他幫派的老大卻逐漸在「販毒」發財,見教父不願意合作把生意一起「做大」,就終於觸發嚴重衝突,家族亦開始中衰。(家族中衰的象徵,從第一集起初部分,Luca Brasi感謝教父邀請他到婚禮,更見家族開始欠缺人手,預計必要時找他幫忙)
其二,《教父》第二部曲有交代教父「當年」如何從西西里流落到美國生活,如何以新移民的身份建立自家幫派。
其三,教父兒子米高(Michael)被迫出席聽證會,政府當局意圖檢控柯里昂(Corleone)家族犯下多年罪行,並傳召證人出席作供。

上述一幕幕的故事鋪陳,一點不封閉,編導經已用心反映柯里昂家族置身時代社會脈絡。這些脈絡包括,美國黑手黨與意大利西西里有若干歷史淵源;即使純粹談論美國黑手黨本身,經營不同生意的美國幫派(部分同屬黑手黨,部分不是),勾心鬥角,以多欺少,均屬於美國幫派文化一個時代的寫照。
固然,不管是否改編自小說作品,電影作品向來必有其誇張成分,這一點無須挑剔,我們稍後便知道劇情與真實的差距在哪裏。
意大利人看「親吻教父手」一幕,感覺浮誇

有趣的是,雖然《教父》在影壇升上了神檯,各地人的觀後感卻有頗大文化差異。在1972年,當電影在意大利上映之後,西西里人尤其不滿,看到首集最後一幕,兒子Michael繼承了教父位置,眾門生逐一親吻他的手作為儀式,這種情節在他們眼中,不得不謂浮誇。
而比較歷史,意大利西西里與美國紐約市的黑手黨,嚴格而言並無直接聯繫,充其量是一些間接的生意來往,兩邊組織亦各自獨立不從屬對方,更重要的是,意裔美國人成立的黑手黨,僅是紐約其中一方勢力,絕不是隻手遮天那種。電影的鋪陳效果,令人感覺教父是多年霸主,長年無人能夠動搖,只是年老時期家族才衰落,是故事醉人的威力令我們有此印象。
不過,意大利人並不否認,即使戲劇色彩稍為濃厚,《教父》還是概括了黑手黨多年來鮮為人知的形象,甚至有一段時期,部分人認為黑手黨只是一種迷思、一種傳說、一種陰謀論,相信並不存在黑手黨,既沒有領袖也沒有組織。(請緊記:歷來確有相當多陰謀論是虛假的,不斷謠傳又謠傳,千萬別基於黑手黨的事跡,便硬套在其他事上)
直至90年代初,一些重要成員被捕曝光,甚至向當局交代了入會儀式、組織基本架構,以及勢力如何影響意大利政要,以及威嚇司法人員,黑手黨具體事跡才陸續得到認識。
「黑手黨」並非特定組織名稱、成員叫「君子」,入會有那些儀式?

為了簡便起見,筆者將「黑手黨」(Mafia)一詞較為整全的意思,在文章最後部分才交代,此處暫不詳加定義。
總之,Mafia一詞並非真的指一個特定組織和黨派,它只是源自意大利西西里鄉下人士形容一些人擁有的榮譽感,像中世紀說某人有了「騎士」身份,擁有「騎士」而來若干精神和守則,Mafia正是一個身份的象徵字詞。
所以,真正各自有領袖的一些組織幫派,最經典的一個大派別名叫Cosa Nostra——「我們的事業」(Our thing),其餘還有兩大派別:「恩德朗蓋塔 / 光榮會」(Ndrangheta)、「卡莫拉」(Camorra)。
一位遊走在那些黑手黨組織的前成員布西達(Buscetta), 向法官法爾科內(Giovanni Falcone)表示組織有嚴密的金字塔式架構,最底層單位由一個小頭目帶領十人,而小頭目又跟隨一位中層「老板」,這位老板由組織最核心的成員選出。而一些最重要的任務也不能由中層老板擅自決定,譬如,一旦組織決定要謀殺一些重要人物,中、下層成員不可擅自行事,必須遵從最核心成員的決策行事,然後徹底執行,這樣也有助秘密行動可以保密。
另外,這類黑手黨組織最基本的成員名義一般通稱「君子」(men of honour),他們宣誓效忠組織時,會焚燒一幅「天使報喜圖」。迪基道:
「他們的入會儀式表明,榮譽是一種必須努力才能掙得的地位。在成為『君子』之前,申請入會者必須經受嚴格的觀察、監督和考驗;殺人幾乎總是入會的前提條件。在預備階段,他不斷被提醒在入會之前他只是一個無足輕重的人,一種『虛無的存在』。舉行入會儀式往往是黑手黨成員生命中最為重要的時刻。聖像的燃燒意味著他作為普通人的死亡和作為『君子』的重生。」

這些內情可歸功於法爾科內的催迫得來,多年打擊、查探黑手黨取得更多犯罪細節,並促成1987年的巴勒莫「大審判」,裁決數百名來自不同組織的黑手黨成員,是當年非常震撼的壯舉。
只是數年之後,1992年5月,法爾科內被教父級大佬「里納」(Salvatore Riina)指示手下設置遙空炸彈,將他炸死。從80至90年代,意大利黑手黨跟這些少數「反黑手黨」的法官、警官連番衝突,可謂引發一場場大戰。他們深諳黑手黨勢力已滲入了政府與議會,甚至私下跟部分法官有所聯繫,可是,以法爾科內為首的少數力量,還是堅決要對付黑手黨成員,參與之初已有心理準備隨時被暗殺,部分人當街飲彈而亡;一至兩年之內,累計死亡數字近千人,站在幫派與警官衝突來說,是頗震撼的的傷亡數字,「我們的事業」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電影《教父》男主角的原型來自誰?

一圖看懂 太陽光電三大觀念釐清!2050淨零台灣為何要有太陽光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本文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隨著全球73個國家加入碳稅或ETS,碳定價已被證實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遷的有效手段。尤其台灣產業以外銷為導向,淨零減碳議題不僅是為環保,更關係到台灣企業的競爭力;若不積極面對挑戰,碳價成本將威脅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衝擊產業競爭力。因此,產業轉型發展綠電減排,已是不可不為的生存策略。
當全球綠電應用迅速發展,歐盟更早在2020年取得「最綠年」成果,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38%,甚至超越化石燃料佔比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經濟部能源局更研擬太陽光電能源用地白皮書,計畫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然而,太陽光電作為新興能源,對社會大眾來說較為陌生,因此本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觀念1:無毒可回收,汙染趨近零
「太陽光電板製造對環境有害?光電會有電磁波對人體影響?」其實,太陽能板結構簡單(主要由玻璃、鋁框和矽晶片組成),材料無毒且可回收,容易模組化又方便建置;目前政府已建立太陽光電模組回收機制,只要遵守環保法規製造太陽能板,幾乎不會排放汙染物。此外,光電發電設備主要由光電模組與變流器組成輸出直流電,不會產生高頻幅射;設備產生的磁場強度相當於一般家用電器如電腦,並沒有對人體產生電磁波危害的疑慮。
更無庸置疑,源源不絕的日照,讓太陽能成為最乾淨、最友善環境的能源之一,也是台灣綠能發展不可或缺的途徑。
觀念2:智慧電網與儲能,365天不斷電
「太陽光電無法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天氣不好的話,電力又告急?」其實,太陽光電已是是國家發展重點,隨著技術快速發展,勢必能應對高能耗需求,包括工業生產和大型機構的電力所需;例如台電已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結合儲能,增建大甲溪光明發電廠計畫、協和燃氣機組改建計畫,以提升系統韌性與速度。透過智慧技術和儲能系統,太陽光電能夠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甚至有機會成為主要能源。
許多綠能產業正致力發展智慧管理、智慧電網和儲能技術,太陽光電也不例外。透過智慧管理,做到依照實際需求和天氣條件即時調整光電輸出,運用智慧電網提升能源分配的效率,藉由儲能系統在離峰時段儲電,於尖峰時段輸出能量,補足用電缺口,提升太陽光電系統的靈活度與應用效率。簡言之,無論天氣變化,只要建構完備的電力系統韌性,即可維持穩定供電。
觀念3:長遠投資,實現回本
「太陽光電設置和運維成本過高,無法回本?」我們都知道太陽光電源自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隨著太陽光電技術不斷進步,設施的建置和運維成本勢必逐步下降,並反映在電費上;換言之,太陽光電是一項必要的長遠投資,更是一個合理規劃即可預期回報的投資。
目前日本、歐美等國正積極發展農電共生、漁電共生,引導廢耕農地或廢棄魚塭重返耕耘或養殖,他國經驗也多次證明太陽能板有助於降低區域氣溫、幫助維護植被、避免土壤退化。
面對2030年實現產業淨零、2050年全國淨零的目標,地狹人稠的台灣更應該善用土地資源;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再利用廢耕地,推動智慧農/漁業、實現農/漁電共生,並善用太陽光電系統特性,提升綠能佔比、土地與空間利用率、糧食生產效率,最大程度地發揮經濟效益,造就產業多贏。
發展太陽光電的路上或許會面臨許多挑戰,但永續目標在即、綠電趨勢不可逆,太陽光電已被證實是可利用的綠電來源,全民應具備綠能共識、理性討論,共同思考如何實踐環保選址、智慧管理及儲能系統,朝向長遠、穩健的太陽光電邁進,才能為淨零台灣鋪平道路,實現永續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