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圖輯】教宗方濟各訪緬各界關注 緬主教勸勿用「羅興亞」字眼

【圖輯】教宗方濟各訪緬各界關注   緬主教勸勿用「羅興亞」字眼
Photo 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教宗方濟各將在格林威治時間27日上午7時左右降落緬甸,盼能鼓勵緬甸盡力遏制這場危機。他在出發前告訴3萬名信徒:「請你們和我一起禱告,如此一來,對於這些人而言,我的存在就是一種親近和希望的象徵。」

(中央社羅馬26日綜合外電報導)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今天出發前往緬甸,為羅興亞難民危機發聲,然而當地主教建議他,避免提到「羅興亞」(Rohingya)一詞,以免觸動當地人的敏感神經。

法新社報導,教宗方濟各今天踏上他第21次、也或許是最敏感的一次海外之旅。在不斷擴大的羅興亞難民危機背景下,他將花6天訪問緬甸和孟加拉。

80歲教宗是在格林威治時間26日晚間9時(香港時間27日上午5時)後不久,搭機離開羅馬,前往緬甸大城仰光。

他將在格林威治時間27日上午7時(香港時間下午3時)左右降落,希望能鼓勵緬甸盡力遏制這場危機。這場危機已迫使許多羅興亞人離開家園,深陷孟加拉邊境骯髒的難民營中。羅興亞人是大多居住緬甸的穆斯林少數民族。

由於緬甸主要信仰為佛教,過去也從未有天主教教宗前往訪問,方濟各便是第一人。方濟各為這次外交意義重大的行程打包出發前,在聖伯多祿廣場(St Peter's square)上告訴3萬名信徒:「請你們和我一起禱告,如此一來,對於這些人(羅興亞人)而言,我的存在就是一種親近和希望的象徵。」

RTS1L0H6
Photo 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方濟各出發緬甸前,在聖伯多祿廣場上和3萬名信徒一起禱告。

當地教會領袖建議教宗,不要公然使用「羅興亞」一詞,怕會煽動當地敏感情緒。緬甸以強烈的反穆斯林佛教民族主義惡名昭彰。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緬甸的薄茂恩樞機主教(Cardinal Bo)在訪談中說:「(羅興亞)是個極具挑戰性的詞,軍方、政府和公眾將對他公然使用這個詞感到不悅。」

中時報導,有關羅興亞的危機,在緬甸,這裡的人不會用「羅興亞」一詞,取而代之的是「孟加拉穆斯林」(Bengali Muslims),有些甚至會說他們是「孟加拉非法移民」,既不承認他們是緬甸人,拒絕給予其公民身分,深怕他們對緬甸的佛教甚至自主權構成威脅。影響所及,國際愈同情羅興亞人,緬甸人愈反感。

薄茂恩樞機主教薄茂恩自己受訪時避免使用這個詞,而以「若開邦(Rakhine State)內受難的穆斯林」代替。

薄茂恩說,他已敦促教宗,「以不傷害任何人的方式」,把焦點放在穆斯林少數族群的苦難上。他並建議道,使用羅興亞人自稱的用詞會讓追求和平的進度倒退。

RTX3JYM2
Photo 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教宗方濟各抵達仰光國際機場。
RTX3JYM5
Photo 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千名緬甸天主教徒今天乘坐火車和公車,經一番跋涉齊聚仰光,期待看教宗方濟各一眼。

路透社報導,社群領袖溫敏色(Win Min Set,音譯)帶著1800名來自南部和西部各邦的天主教徒來到仰光,他說:「我們來這裡是為了見到聖父。這機會幾百年只有一次。」提到談話的敏感性,他表示教宗對政治事務非常了解,會巧妙地處理這個問題。

在教宗抵達仰光前,緬甸已動員大批鎮暴警察到最大城仰光。但教宗從機場到市中心大主教住所的行動路線沿線,並未看到會有抗議的跡象。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儘管方濟各對羅興亞危機的立場引發眾多關注,外界也預期,他將為緬甸數百萬名基督徒爭取更多權益。

RTS1KWBB
Photo 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大量信徒從緬甸克欽邦特地到仰光,希望可以見上教宗方濟各一面。他們在迎接教宗前到St Anthony's Parish禱告。
RTS1KZLE
Photo 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27日前往緬甸,仰光街頭處處貼著歡迎教宗的海報。
RTX3JY9A
Photo 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大批教徒抵達仰光迎接教宗。圖為仰光民眾於樞機主教 Charles Maung Bo住所外等候教宗方濟各的到來。

香港01報導,方濟各的緬甸行程為:

  • 11月28日:與國務顧問昂山素姬會面。
  • 11月29日:與佛教領袖一起舉行彌撒,預計將有數十萬名緬甸天主教徒參加。
  • 11月30日:與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Min Aung Hlaing)會面。
  • 12月1日:轉訪孟加拉。

(譯者:中央社梁元齡)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李牧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