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all ears」指什麼?認識以身體部位表達的英文用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跟著EF English Live來學學身體部位的創意英文用語,任何學習英文的人都會遇到許多特殊片語,那些或許聽起來會讓人很驚訝、完全沒有道理或說不通,但試著多了解這個語言,就可領會趣味所在!
文:Wil
英文是一種很有趣的語言,因為非常多樣並有創意。任何學習英文的人都會遇到許多特殊片語,那些或許聽起來會讓人很驚訝、完全沒有道理或說不通,但試著多了解這個語言,就可領會趣味所在!
I wore my elbows to the bone 努力勤奮的工作
肢體的工作常包含要費力地一次又一次彎曲手臂,不管是打掃、烹飪、操作機器或者是任何使用雙手的工作。所以這句慣用語的意思是你如此努力地工作,以至於你的手肘骨頭已磨損嚴重而穿透皮膚凸顯在外。同時,這句話並不只有指身體的勞動而已,還可以用來指情感上的付出,當你覺得已經付出非常大的努力在維繫一段關係或一個狀況的時候,都可以用這句慣用語來表達。
I wore my elbows to the bone, so that I can afford a new car.
To apply the rule of thumb 運用經驗法則
這句慣用語的意思是指運用一個務實的切入方式去解決一個問題。
A teacher’s most basic rule of thumb is patience.
You’re pulling my leg! 你在開玩笑吧!
這句慣用語的意思並不是指扯後腿,而是相當於:I don’t believe what you’re telling me 或 you’re joking! 的意義,這通常是用在搞笑、幽默的情境。
Is it really you on this TV show or are you pulling my leg?
I’m all ears 我洗耳恭聽
當我們說:I am all ears,並不表示全身都變成了耳朵,而是指你非常專注且熱切於傾聽某人正在說的話。
Tell us what they said. I am all ears.
He was completely legless! 他喝得爛醉!
當你在酒吧待太久後,這句慣用語的狀況在就會發生。這並不表示一個人沒有腿了,而是說他們喝酒喝到非常醉,醉到不省人事,醉到站不起來或走路。這句話也是當一個人喝了很多酒,站不穩、跌跌撞撞的誇張說法。
He drank too much beer yesterday, and he was completely legless.
She’s chewing my ear off 碎念嘮叨不已
你可能不太喜歡跟那些喜歡chewed your ear off的人一起出去,但這並不是他們把你的耳朵咬下來,而是指他們永不停止地對你講話,不勝其擾。
She’s chewing my ear off, and I don’t like it.
Egg on your face 犯下愚蠢丟臉的錯誤
To have egg on your face 表示你犯了一個錯誤,通常是一個很愚笨的錯誤,以至於讓你看起來非常愚蠢,或者在別人面前很丟臉。
Kevin had egg on his face after saying he could easily do fifty push-ups, and then giving up after doing just twenty.
We got off on the wrong foot 出師不利
如果你剛開始沒有做好一個工作,或者是犯了一個錯誤,那你就可以說:you’ve gotten off on the wrong foot。這句慣用語常用在個人或社交上與人的互動,你可能在初次見到某人時,說了一些冒犯對方的話,那你就是 get off on the wrong foot with the person。
I knew I got off on the wrong foot when I was an hour late to the interview.
Caught red-handed 被逮個正著
To be caught red-handed 表示你在做某件錯誤的事,而且當場被逮到。例如:當你在公司文具儲藏室裡偷拿便條紙的時候,你的老闆剛好走進來;或者當你在親吻某個人的時候,你的另一半正好看到。
Stan was caught red-handed taking money from the till.
本文經EF English Live線上英文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