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功德」爭議的背後,是你越努力工作反而越窮的貧困陷阱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對老闆來說,如果他花更少的錢,讓你被迫為了賺得生活所需必須加更多班;那他又怎麼會想要加你薪水,讓你能支應生活所需後不願意加班?
上週一例一休的修法爭議尚未落幕,賴清德又爆發聯合報報導〈照服員3萬薪水別嫌不划算?賴清德:當做功德〉的爭議。雖然同黨成員立刻反擊聯合的這篇報導是斷章取義,賴清德在當日下午也鄭重澄清他的原意不是要照服員接受低薪,而是希望政府應該想辦法找到財源支應照服員的薪水。但這則爭議仍是繼續發酵,在民間醞釀出一股強烈的反對情緒。
有很多賴清德的支持者覺得很冤枉,認為是媒體斷章取義的報導在抹黑賴清德。因為賴清德並不是要求照服員把低薪的現況吞下去,反而是想辦法要找到財源想提升照服員的薪水。這些支持者認為賴清德立意良善的發言卻被攻擊,恰恰證明了現在支持勞權反對政府的人是不理性的。
另一個爭議
在這則爭議正在持續的同時,另一項爭議來自於教育領域。有民眾在國家發展會議的「提點子」網站上提案「高中及國中小上課時間改為9點到15點」引發支持與反對的家長熱烈討論。經過媒體整理,許多家長反對這項提案的主要論點可以整理成以下三點:
- 家長認為,孩子應該要有大人看顧才不會出問題,而孩子在學校有人「管」。
- 擔心上放學時間改變,沒時間接送孩子。
- 認為在學校的時間和孩子的競爭力成正比。
乍看之下,一例一休修法、照服員低薪問題、高中與國中小上課時間是三個獨立的議題,只是湊巧在這兩週一起發生。但如果我們深入去看這些爭議背後隱伏的經濟脈絡,就會發現這些爭議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相繼發生並不是湊巧,而是反應了社會集體思維下的惡性循環。

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這個讓賴清德灰頭土臉的真正禍首究竟是什麼?
在上次談一例一休政策的文章〈也許你不在意多加點班,但如果「一例一休」修法會影響你的薪資水準呢?〉中,我們花了一點時間去論證這次一例一休的修法為什麼會跟你的薪水高低有關係?當時我們談到了你的薪資高低,不在於你的工時長短,也不在於你的產出多寡,甚至也無關於你產出的品質。關鍵在於社會「相信」你的工作有多少價值。
我們也談到了當前台灣這種迷信「高工時、低報酬」的競爭力神話,只是過去台灣在全球產業鍊低端生產零組件的歷史殘蹟所帶來的幻覺。我們更談到了近年來許許多多大老闆接力講幹話,圖的便是製造看空薪資水準的輿論風向。
這些論述背後的經濟學概念,上次已經談過,這次就不再贅述。我們這次聚焦來看怎麼用我們上次談的概念,來解讀這兩週持續發生的爭議。
「競爭力」的陷阱
在這兩週的爭議中,最經不起經濟學考驗的幹話恐怕就是「認為在學校的時間和孩子的競爭力成正比。」我們都知道,所謂的價格看的是需求跟供給。我們上次談了需求可以如何被影響,這次就來談談供給。經濟學的入門講的很清楚,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供給越多價格自然就越⋯⋯低。
好,這裡就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這些家長認為,學生花越多時間在學校,越有競爭力。但學生花一大堆時間在學校,只有兩種狀況。一種就是唸書不認真,花了一大堆時間才達成正常時間能達成的學習效果。另一種就是學習效果很棒,花了一堆時間讓自己學習了比別人更多的知識跟技能。第二種大概就是那些家長說的「很有競爭力」。
但如果我們在這裡帶入一點市場的觀念來分析,會看到更有趣的事情。聯考這種制度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他的報酬是給定的。你無論讀了再多的知識或技能,他給第一名的報酬就是讓你錄取,沒了。而當學生拼了命地花時間讀書,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把升學競爭激烈的程度提升到空前的程度,會發生什麼事?我們會超英趕美好棒棒嗎?
會發生的,就是你必須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具備更強大的技能,才能得到跟大家都很混時一樣的報酬。換句話說,當有人讀得越認真,他其實就是讓包括他自己在內的所有人為了讀書所投入的單位時間、勞力越加的沒有價值。所以站在經濟學的角度,這些家長所追求的「競爭力」,反而造成了自己小孩所投入的時間精力更加貶值的惡性競爭。

賴清德的錯誤
這個思維不只發生在升學,而是發生在台灣勞動市場普遍的迷思。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當下,賴清德又提出了新的論點來提油救火:
賴清德舉知名研究理論指出,當勞工在某個薪資臨界點之前,願意多加班讓收入變多,在收入達到臨界點後,就較不願意加班。以台灣現今整體環境而言,還沒達到那個臨界點,「所以我也是在幫助勞工」,彈性不是只給資方,同時也給勞工彈性。
其實賴清德會誤用這種研究論點,與其說是他特別壞想欺負勞工,倒不如說賴清德本人反應的正是台灣普遍存在的迷思。從我們前面談的例子就可以看到,考生為了上榜,只好拼命超時讀書提升競爭力來贏其他考生。但這樣的做法,在市場機制的運作下,只是努力讓他的努力更沒價值。在惡性競爭下,全國的考生等於投入了更多的時間精力,來取得他們本來可以更省時省力就能取得的東西。
勞力的價格也是如此。在薪水不變的情況下,你越努力工作,只是造成勞動力更大量的供給。競爭力的神話告訴你,要更努力工作才能擊敗別人,取得高薪。但經濟學的現實是,每個人都更努力工作所造成的競爭,只會讓勞動力更浮濫的供給,讓勞力的價格更加貶值。到頭來你努力加班擊敗別人所得到的,不過是大家都不加班時本來就能得到的薪水。
對老闆來說,如果他花更少的錢,讓你被迫為了賺得生活所需必須加更多班;那他又怎麼會想要加你薪水,讓你能支應生活所需後不願意加班?這才是賴清德引述的研究正確的解讀方式。所以人生的困難,就在於你為了擺脫窮困,願意更拼命的工作;但你的努力最終只會讓你在未來更窮困。
但站在老闆的角度,他當然希望你永遠都不要發現這點。如果我是老闆,聽到賴清德引述的:「很多民眾當面跟他說,一例一休使老闆不願讓他們加班,『很慘』。」我一定躲起來笑死。這就是為什麼賴清德好像一直想替勞工講話,勞團卻不買帳的原因。因為很多勞工願意加班,是因為沒看懂這點門道。政府要解決低薪問題,本來應該要導正這股歪風,但現在賴清德的做法,卻是順應這樣的歪風制定政策,當然是很有事。

勞工提高薪資的正確做法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