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賴「功德」爭議的背後,是你越努力工作反而越窮的貧困陷阱

賴「功德」爭議的背後,是你越努力工作反而越窮的貧困陷阱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對老闆來說,如果他花更少的錢,讓你被迫為了賺得生活所需必須加更多班;那他又怎麼會想要加你薪水,讓你能支應生活所需後不願意加班?

低薪問題真正的解決之道,我們其實在上一篇文章已經談過,那就是讓老闆「相信你勞力的價值」。請注意,這裡講的重點是「相信」而非「實際」。因為老闆對勞力的需求是一種心理狀態,沒有什麼真正客觀的標準可言。就跟奢侈品對生活沒那麼必要,但他的價格遠高於多數生活必需品一樣。

要讓老闆相信你勞力的價值有兩種方式,但無論哪一種方式的終極核心都是「表演」。第一種是花錢考一堆證照、進修一堆學位、報名一堆獎項,用老闆相信的「第三方權威」背書,來表演自己的能力多有價值。

第二種便是歐美國家勞團愛用的「罷工」。如果你不相信我提供的服務值這個錢,那我就停止供給這項服務,讓你感受沒有這項服務的不便,衡量衡量這個服務到底值不值得這個錢。看是讓我一個月多領個萬把塊比較值得,還是服務停擺讓全國損失的數千萬、數十億美元,或是產線停擺讓老闆賠到上吊比較值得。用這種方式讓老闆重新感受到對這個勞務的「需求」。

台灣有些酸民,總喜歡嘲笑歐洲人好吃懶做,所以經濟發展遲緩。但這些嘲笑的人如果是老闆也就罷了,如果是勞工,站在勞力市場供需價格的角度,究竟是歐洲人比較笨還是你比較笨?

RTX13OLS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參與佔領華爾街行動的群眾

為什麼賴清德談長照問題是說幹話?

我們接著從這個角度切入,回頭來談台灣照服員的問題。台灣長照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照護人手嚴重不足。根據其他媒體調查的結果,要讓「長照2.0」順利推動,「全台灣預計需要六萬名以上的照顧服務員,但至今真正投入此產業的人力只有一萬多名。」照服員不足的狀況依據縣市不同,在有些地方比例更加失衡:

根據門諾醫院長照部推估統計,花蓮符合長照2.0的「失能人數」已經達到1萬3,819人,花蓮地區若以目前僅有330位執業照服員能量來評估,長照體系是否真能執行成功?其實是令人擔憂的。

而造成這個狀況的原因,同一篇報導中的受訪者談得很清楚:

根據門諾法人附設長照培育中心的統計,2011年至2016年共舉辦24期的照服員培訓,共有455位取得證照的照服員,但可惜的是工作一年後的留任率往往僅有兩成左右,通常與低薪資、低成就與不受尊重有最直接的關聯。

「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做。」長照人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就是出在照服員薪水太低。賴清德這次惹起爭議的發言,主要也是談政府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可惜的是,賴清德雖然有心處理問題,卻完全切錯重點。

按照賴清德的原話

所以我們做這個事情,照顧老人可能薪水三萬多元,好像不值得,工作困難條件、環境已超過忍耐程度,愛心施展有一點困難,我在這裡要勉勵第一線照服員,把它當作功德台灣的社會理念、做善事的行為。真有碰到困難,希望衛福部也有機制解決,不要讓照服員在第一線獨自面對、獨自承擔,他只有兩種選擇:繼續忍耐或離開工作,這樣不好,這要隨時檢討、隨時調整,讓整個制度更加周延。

我們可以看到賴清德的本意,是呼籲照服員政府已經看到低薪的問題,在政府找到機制解決之前,想辦法再撐一下。雖說這樣的呼籲出發點是善意的,但解決問題的思維可說是完全錯誤。從這則談話看出來,賴清德預設的是照服員的薪水價碼是打死的,漲價的空間只能取決於政府找到多少財源。

但從經濟學的角度,這種做法所製造的誘因,根本不可能吸引到足夠的人才投入。在人才不夠的情形下,就算薪水比現在稍好,每個照服員還是面臨過勞、付出跟報酬不成比例的困境。這也是為什麼有人還原賴清德的原話,還是有人覺得賴清德在講幹話的原因。

老人_長照
Photo Credit: SungHsuan Wang CC BY-ND 2.0

長照的真正問題,在於我們其實根本不重視他

其實早在經濟學發端前,戰國時代就曾有人以類似現代經濟學的思維來解決人才困境。這個故事就是燕昭王的「千金買馬骨」。當時燕國剛經歷內亂,燕昭王希望吸引人才重建燕國,但燕國小、國力弱又地處邊陲。當時國內有個人叫郭隗,講了一個富翁買馬的故事。接著建議燕昭王只要先開出不合理的待遇禮遇自己這個廢材,你願開高價的消息立刻會傳遍各國,吸引各國賢士投奔。

燕昭王聽完立刻替郭隗蓋了一座黃金豪宅(黃金臺),消息放出去後,不到數年名將樂毅、外交家蘇代全都投奔到燕昭王旗下。最後燕國強到幾乎滅掉齊國。從郭隗在說完買馬故事後默默無名的情況,可以知道他的才幹遠不如後來投奔燕國的樂毅、蘇代。但是燕昭王花大錢投資在郭隗身上,就是透過開高價來反應自身對人才的「需求」,於是各國的人才供給,自然會往價格最高的燕國流去。

台灣現在的長照困境,說穿了就是我們社會對長照「根本沒那麼重視」。雖然社會滿口討論長照有多重要,多少人侈談有多重視老年的生活品質。但從我們社會願意開給照服員的薪水上來看,我們對長照的「需求」根本就不高。

經濟學的現實,就在於價格往往反應了人心真正的偏好。你嘴巴上說的再好聽,只要把你願意出的價格翻出來一看,你是真重視還是假重視立刻一目瞭然。嘴巴說很想要,但希望「免費」、「廉價」的想要,其實全都是假的。你可能會說,社會上需要長照的很多是弱勢,他們不是假想要,而是真的負擔不起。

OK,我也是認同這點,所以我不會直接告訴你政府不要管,讓長照由市場自由競爭的結論。但就算由政府以社會福利的方式處理,其實從政府願意撥出的經費、長照經費在全國預算分配上的比例,其實都能看出政府,乃至政府背後的全民究竟重視長照到什麼程度?

如果全民真的重視這個問題,自然會形成民意跟選票的壓力,強到讓政治人物願意提高投入的經費,至少高到讓照服員成為「有利可圖」的職業。當社會對照服員的印象跟「做功德」再也聯繫不上時,自然也就是長照問題真正獲得解決的時候。

長照 輪椅 老人
Photo Credit: Elvert Barnes @ Flickr CC By SA 2.0

讓勞工走入低薪的負向循環,源自於你其實一點都不重視生活

但可悲的是,現在的台灣社會,很明顯的連當下的生活品質都不重視,自然不會重視老年的生活品質。你說我怎麼得出這個結論?只要你認真回到這週的其他兩個爭議。無論是一例一休修法,還是學生上課時數的爭議,其實都反應了很多台灣人寧願多賺兩個小錢,也不願意把時間花在家人身上經營家庭生活。

我這樣講很無情?但根據經濟學講的「機會成本」,你如果真的覺得陪家人的時間比賺那微薄的加班費更值得,你自然會要休假而不要加班。更無情的是根據市場機制,當你願意領較低的加班費加班,等於你也認同你的假日時光就值那點錢。當你自己都作賤你工時的價格,老闆當然就順應你的願望給你低薪。於是這就形成了一個台灣薪資完美的負向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