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人別沮喪!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只值22K,那你可以跟我一起做這四件事

新鮮人別沮喪!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只值22K,那你可以跟我一起做這四件事
Photo Credit: Arturo de Albornoz @Flickr CC BY SA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沒有知名度的時候,自我推薦常常是一件充滿挫折、徒勞無功的事。主辦單位寧可出5萬請一位知名的主持人,也不願意花5千請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咖。

最近,喜歡參加演講或論壇活動來自我提升的朋友,也許都會看到我擔任主持人的身影,例如台北人力銀行的《未來人才必修課》以及《志氣校園巡迴講座》:

大家看我現在把這件事說得雲淡風輕,殊不知,為了掙得這個主持的機會,我可是「拗」了8年啊!

打從我出版第一本書,確定以激勵達人為眾生職志,並且以寫作、演講和主持作為達成這個目標的手段後,在主持這件事情上,就不斷地毛遂自薦。

試想,如果我能像蔡康永大哥有電視節目主持,像王文華大哥一樣吃下所有優質論壇的主持工作的話,豈不是能擴大自己的知名度,使得更多人願意聽我的演講、看我的書,被我正面地影響著?

於是,向不同舉辦大型論壇活動的單位推薦自己,便成了一定要做的事情。

但當你沒有知名度的時候,自我推薦常常是一件充滿挫折、徒勞無功的事。主辦單位寧可出5萬請一位知名的主持人,也不願意花5千請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咖,尤其是從來沒有跟你合作過,不知道你到底行不行,怎麼敢冒這個風險呢?

這時如果你是我,難道就只有放棄嗎?

不!我選擇的是,一方面不斷持續寫作出版(主流媒體不讓我有舞台,至少大眾去逛書店時固定一段時間都會看到我的書,達到廣告的效益)、一方面提升自己的主持功力(藉由想像和看著其他主持人的影片、現場觀摩來強化實力),一方面也不要臉地一直毛遂自薦。

天下雜誌便是我一直毛遂自薦的重要標的。

我不僅向吳迎春社長自我推薦過,每次出書還會寫信給天下雜誌群旗下Cheers雜誌的盧智芳總編問候並推薦自己擔任講座主持人,但一直都沒有正面的回應。

直到1年多前,我在韓國的一場國際電子期刊大會上,與天下雜誌的副總(現已榮陞總經理)的葉雲小姐交換名片後,才開啟了進一步合作的大門。那時我換完名片後的半年,決定辭掉韓國大學教職回台專心發展,便想到了當時的葉副總,拿起她的名片打過去,約碰面談合作的時間。

她後來告訴我,當時跟我碰面,只是基於禮貌,因為也不知道我這個人有幾斤幾兩,但天下雜誌承辦的活動實在非常多,看我這麼有誠意,就姑且試用一次看看吧。

Photo Credit: 鄭匡宇 臉書

Photo Credit: 鄭匡宇 臉書

結果第一場讓我試身手的,就是雲嘉南人才趨勢論壇,結束後所有現場的工作人員和講者都誇獎我主持得好,於是之後天下雜誌承辦的台北人力銀行系列講座7場、志氣校園巡迴講座20場,也就很放心地交給我來主持&擔任司儀,以確保活動的流暢、完美。

因此大家看到了,如果你還不是一個咖,千萬別幻想人家要認可你;即使你覺得自己的實力堅強,但當別人都不知道、不認可的時候,你也沒有自恃甚高的資格。

這就好像剛投入職場的你,明明覺得自己值得比「22K」更高的身價,但雇主不認識你、你也還沒有展現自我價值和能力的機會,若是連「進去都不進去」,哪可能用實績來說服別人接受你的價值呢?

但我知道你一定不甘心!如果你也和我一樣不甘心,沒關係,先進去再說,然後試著做我一直同時在做的4件事吧:

  1. 不斷提升自己的實力(在職場,那就是你的專業,甚至是多重能力)
  2. 想辦法讓自己被看見(毛遂自薦,不止上司看見,還要讓客戶看見)
  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想辦法用傑出表現使得上司或大咖願意給你更大舞台)
  4. 創造全新的需求與其他同質產品做出區隔(例如我的英日韓三國外語能力)

如果你也像我一樣堅持不放棄,不斷在這4件事上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你一定也能坐上你夢寐以求的位子,發揮你想發揮的影響力。

Photo Credit: Arturo de Albornoz @Flickr CC BY SA 2.0

責任編輯:羊正鈺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