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天皇是200年來生前退位第一人,「平成時代」將在2019年結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自1817年光格天皇以來,這是時隔約200年再次出現天皇生前退位。明治時期以後,由於採用天皇終身制,沒有出現過生前退位。
(中央社)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昨(1)日表示,政府會基於皇室會議意見,盡速確定施行日並制定相關政令,全力讓日皇退位、太子即位能在全國人民祝福中順利進行。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1日上午召開的皇室會議匯整與會者意見後,達成日皇將於2019年4月30日退位,太子於隔天5月1日即位的共識。
皇室會議成員包括皇族代表兩人、眾參兩院正副議長、首相、宮內廳長官、最高法院長官及判事等10人組成,會議議長由首相擔任。
安倍晉三接受日媒採訪時說,皇室會議上大家決定應該在2019年4月30日,施行《皇室典範特別法》,在皇室會議做出決定,朝皇位繼承邁出一大步,他有很深的感慨。
安倍說,政府會基於皇室會議意見,盡速確定施行日並制定相關政令,全力讓日皇退位、太子即位能在全國人民祝福中順利進行。日本政府將在8日的內閣會議上,正式決定有關日皇退位日期的特別法施行日。
政府也將在2018年初設置委員會,由官房長官菅義偉負責,開始具體研究日皇退位及太子即位等儀式,及更改年號的改元等相關事宜。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 自1993年批准皇太子和太子妃雅子訂婚以來,這是日本時隔約25年再次召開皇室會議。日本二戰後共召開過七次皇室會議,本次是自1947年10月審議舊皇族脫離皇籍以來,時隔70年首次處理婚姻以外的事項。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自1817年光格天皇以來,這是時隔約200年再次出現天皇生前退位。明治時期以後,由於採用天皇終身制,沒有出現過生前退位。退位後的天皇將改稱「上皇」,皇后則改為「上皇后」。

原有兩個退位方案,考量地方選舉日程
原本日皇退位日程有兩案,一案是2019年4月30日,另一案是同年3月31日。
決定4月30日退位這一案,主要考量2019年春天將舉行四年一度的地方選舉,加上新年度預算案屆時也在國會審議,希望退位日能在安靜的環境中順利完成相關儀式,所以決定避開這一段時期。
加上4月29日是前任天皇昭和誕辰的「昭和之日」,選擇4月30日退位,5月1日新日皇即位,跟皇室相關的紀念日連續三天舉行,應是比較適當的做法。
太子無子,由弟弟擔任「皇嗣」
日本《共同社》報導,鑑於皇太子即位,皇太子的弟弟秋篠宮親王,將成為第一皇位繼承人的「皇嗣」,秋篠宮的長子悠仁成為第二皇位繼承人。《皇室典範》規定皇太子為「天皇之子」,現行制度下秋筱宮無法成為皇太子,只享有第一順位繼承權。
《朝日新聞》報導,有關明仁天皇退位後,自己將成為皇位繼承順位第一的「皇嗣」一事,秋篠宮親王表示:「因為是至今為止沒見過的例子,所以很難想像」、「可能會處於持續摸索的狀態吧。」
當問及有關可實現天皇陛下退位的特例法成立一事,秋篠宮則是表示:「我們一家同樣鬆了一口氣」,另提到(明仁天皇)退位後「希望(天皇的生活)能盡可能悠閒度過。」

年號將提前公布,將是日本史上第248個年號
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考慮最大程度減小對國民生活的影響,將於明年年中公佈新年號。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就新年號的制定表示:「政府將基於《年號法》另外進行磋商,通過政令決定新年號。希望考慮到對國民生活的影響來做決定。」
有關新年號,或將採用與「平成」改元同樣的程序,即從政府私底下委託的學者們提出的候補中選定。首先圍繞若干候補聽取專家意見,然後由首相決定。政府同時將考慮日曆等印刷品,以及使用年號的官公廳系統的應對。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的年號始於645年「大化」,截至1989年的「平成」達到247個。持續時間最長的是長達64年的「昭和」。長達20年以上的年號包括平成只有13個,大部分年號都在數年後被更改。
年號發生大變革的是明治的改元。一位天皇在位期間採用一個年號的「一世一元制」,以及將年號作為謚號(明治天皇等)確定下來。「明治」的年號是從多個方案中由天皇抽籤決定的。
日本1979年通過了《年號法》,規定「年號由政令決定」、「年號僅在發生皇位繼承之際修改」等內容。 1989年,日本年號從「昭和」改為「平成」時,內閣對《年號法》施行提出六個條件:
- 具有符合國民理想的積極含義
- 兩個漢字
- 易書寫
- 易讀
- 從未被用作年號或謚號
- 未被俗用
最後,在「平成」、「修文」與「正化」三個年號候選中,由「平成」雀屏中選,由當時的內閣官房長官小淵惠三對外宣布。
新聞來源:
- 日皇明仁2019年4月底退位 德仁5/1即位(中央社)
- 秋篠宮殿下迎52歲談天皇退位 稱皇嗣會持續摸索(朝日新聞)
- 明仁天皇確定2019年4月30日退位(日經)
- 日本年號的變遷(日經)
- 日本擬明年年中公佈新年號 將設立籌備組織(共同社)
- 天皇退位日定為2019年4月30日(共同社)
- 盤點天皇2019年4月退位後的各種變化(共同社)
核稿編輯:楊之瑜
Tags:
以引擎創造汽車, Mercedes-Benz 又將如何以 AI 重新定義汽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I 人工智慧,正在快速改變你我世界。從客服中心的對答到文章的生成, AI 似乎越來越無所不能。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移動生活同樣沒因此例外, AI 不僅讓座艙內車載資訊系統的語音系統聰明應答,更可逐步取代人類掌握方向盤自動駕駛。巧合的是,積極利用 AI 改變汽車樣貌與功能的,更是 130 多年前發明汽車的 Mercedes-Benz!
從 Siri 、 Chatbot 、 ChatGPT ,到 Bing 搜尋引擎, AI 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AI 發揮分析語言及推測使用者意圖的強項,讓過去需要人類親力親為的服務與對談,成為了 AI 當前最火熱的應用功能。汽車產業中也有相同運用,座艙內的車載資訊系統正是最好例子。透過聲控操作車輛功能,讓駕駛不再需要用手一鍵一鍵地輸入指令,更輕鬆直覺,也更便利安全。但 AI 的強大可不僅於此,透過對圖像能力的處理與深度學習,更一步步實現全自動駕駛願景。
AI 於汽車產業的應用,放諸全球每個汽車品牌都在積極努力。身為汽車的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曾以內燃機改變了人類的移動方式,以當前的發展趨勢看來, Mercedes-Benz 很有可能要再度運用 AI 科技,改變汽車於人類歷史中的定義。
AI 能帶給車主何等的科技便利? 以 Mercedes-Benz 的 MBUX 多媒體系統發展來說明
開車時要如何讓旅程更添便利與樂趣?從收音機的發明開始,車廠們從不停止創新。在安全的基礎上,設置更進階的汽車音響、透過衛星訊號的導航系統、利用連網能力引入更多元的功能等。 Mercedes-Benz 於 2018 年推出 MBUX 多媒體系統,更開拓了汽車產業的全新領域。雖然聲控不算是最新的科技,但搭載於當時 A-Class 上的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可以透過 AI 學習,讓駕駛使用如「我覺得冷」的人性化口語,命令車輛聰明自動地調高空調溫度,並結合大尺寸的觸控螢幕與高度個人化設定,達到因人而異的介面風格。此外,亦可發揮 AI 運算與學習能力,分析駕駛愛聽的音樂類別、常去的餐廳等安排建議,直接顯示於介面上。

立基於第一代基礎, 2021 年第二代 MBUX 多媒體系統迎來了更智慧的更新。延續前一代的大尺碼螢幕規格,創造出更大且前所未見的顯示介面。且不僅針對駕駛,更能針對座艙內的每位乘客進行貼心功能。後座乘客也可以直接與 MBUX 語音助理溝通、夜間拿取前方置物箱內物品時副駕駛座室內燈主動開啟等等。針對駕駛部分更是無微不至,駕駛要倒車時系統會自動收起後擋玻璃電動遮陽簾、要調整後視鏡時駕駛只需注視欲調整的後視鏡,就可直接進行控制;不僅如此,更研發出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讓導航路徑可與前方環境合而為一,駕駛無需低頭觀看地圖。
而在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研發不到五年時光內,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將於 2023 年問世,啟用 5G 模組,加強即時連線的應用能力。在車輛靜止時,要於車上進行視訊會議、觀看 TikTok 影片或是玩個 Angry Bird 都不成問題。更強大的沈浸式體驗也是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的強項,將讚譽為柏林之音 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結合環景式內裝照明,讓燈光可隨著音樂節奏改變照明效果,再搭配 Dolby Atmos® 音效科技,打造聲歷其境的環繞音響體驗與體感震動,大幅豐富聽覺體驗。

AI 如何創造安全未來 看看領先的 Mercedes-Benz 怎麼做?
無論是汽車發明前的馬車,或是搭載著內燃機或電動馬達的汽車,駕駛皆是以人為主。車輛上的介面亦應以使用者為導向,盡可能增加駕駛便利性與行車安全。畢竟人非機器,駕駛過程會受到各種身體、心理狀況影響,行車安全也會隨之起伏,而往往意外就是在此分心或失誤中產生。
正因 AI 科技的日新月異,如何能改善行車安全,成為了工程師們的重要課題。透過感應器的資料收集,再結合圖像判斷能力與豐富的大數據,以及 AI 強大的深度學習,讓輔助駕駛科技一步步地朝向「自動駕駛」邁進。也因當前自動駕駛科技的發展火熱,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 ) 將自動駕駛以自主能力區分,從 Level 0 到 Level 5 區分出六種自動駕駛等級。當前諸多車廠都已達到的 Level 2 ,於定義上仍屬於「輔助」階段,非真正的自動駕駛科技,意味著駕駛不能離開方向盤,駕駛必須時時監督輔助駕駛功能。簡而言之,仍是人為主、科技為輔的階段。
而 Level 3 開始,自動駕駛科技可以適度地接管車輛。當系統要求,駕駛需要立刻接手車輛操控,換言之,駕駛可在某些路況或路段交由車輛自動駕駛; Level 4 則是實踐了高度自動,基本上除了極端的氣候或環境影響外,駕駛不須時時注意方向盤、油門等操控,車子都能執行自駕。如計程車的自駕服務,方向盤或油門踏板可能無須安裝等。而到了 Level 5 ,則是完全交由系統自主操控,在「任何條件」下車輛都能自動駕駛,無需人類操控。
Mercedes-Benz 不僅於 MBUX 多媒體系統中高度結合 AI 科技發展,在自動駕駛輔助上有著領先業界的地位。 2023 年 Mercedes-Benz 成為了全球首家於美國內華達州獲得 Level 3 有條件自動駕駛國際認證的汽車品牌,在特定的路線上與特定條件中,駕駛可以將駕駛任務交由系統來執行。

你以為 Mercedes-Benz 於自動駕駛的領導地位僅此於此嗎?其實不然。 Mercedes-Benz 其實也已成功開發出 Level 4 自動駕駛科技,被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核准在斯圖加特機場的 P6 停車場中使用,實踐無人自動停車技術。意指當駕駛開車進入此停車場後,點擊智慧手機應用程式並發送到預先預定的停車位,駕駛就可離開,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會自動把車輛停妥到指定車位。駕駛再也不用辛苦於停車場中找尋車位,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停車技術不佳而無法停好車。一切的停車動作,交給 AI 掌控的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即可。

身為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更要重塑汽車未來樣貌
從過去的汽車發展軌跡可以發現,過去重點以硬體設備為主;而當前或是未來汽車的核心價值,則會奠基在車廠於車內系統的軟體科技水平之上。許多車廠為了迎合此改變,期望透過與其他科技公司合作,串接現有軟體介面,試圖縮短革新的時間,但對於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而言,更專注於自有系統與架構研發。適度地與 NVIDIA、Google 等 科技大廠聯手開發,目的就是要打造完整的自有科技團隊與生態系。這點或許是品牌的自我高度期許,也或許是身為汽車發明者的責任使然。
AI 正改變人類社會中的各個層面,其中也包含汽車產業。以硬體定義車輛品質的時代已然過去,在使用者體驗上考驗著眾車廠如何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發展車用軟體系統,以創造消費者於車輛內的全新體驗。未來汽車產業將不會只是傳統製造業,更須引進科技業的核心追求突變。 Mercedes-Benz 近年來的發展路徑,不僅是最佳說明,也為車壇發展開啟了一條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