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料理兵法全攻略(下):男爵、皇后馬鈴薯該怎麼吃?還有日俄海戰英雄的馬鈴薯燉肉

馬鈴薯料理兵法全攻略(下):男爵、皇后馬鈴薯該怎麼吃?還有日俄海戰英雄的馬鈴薯燉肉
Photo Credit: geen @ public domain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馬鈴薯燉肉。一說是後來日本海軍元帥東鄉平八郎大將,因為留學回日本後懷念英國燉牛肉的味道,於是創造出了這道料理。不過因為沒有紅葡萄酒和牛肉醬(demi-glace sauce)而以醬油與砂糖替代。

馬鈴薯料理兵法全攻略(上):中國的「土豆」料理,從印加帝國到洋芋片的旅程

日本的馬鈴薯則是1598年由荷蘭船隊由爪哇島的Jagatora(現在的雅加達)帶到長崎的而Jagatora也就成了日語馬鈴薯「じゃがいも」的語源。川田龍吉(かわだ りょうきち)從1877年(明治10年)開始,從日本出發,到寫了《國富論》的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與蒸汽機的改良者瓦特的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大學(The University of Glasgow)留學了七年,學的是造船技術。

回日本之後,他在1897年(明治30年)當上了橫濱造船所的社長,並繼承了父親土佐藩士川田小一郎的男爵爵位。1906年(明治39年)的時候函館造船所會社専務取締役的身份來到了北海道。事實上,川田龍吉在蘇格蘭留學時,也對歐美的農業有所研究。於是他在1908年(明治41年)時,從美國引進了「愛爾蘭皮匠」(Irish Cobbler)這個品種的馬鈴薯在自己北海道的農場種植,因為他男爵的身份,這種馬鈴薯在日本後來就稱做男爵馬鈴薯。

Potato_cv_IrishCobbler
Photo Credit: No machine-readable author provided. Fk assumed @ CC BY-SA 3.0
男爵馬鈴薯

「愛爾蘭皮匠」據信最早是在美東的一個愛爾蘭鞋匠,在1876年混合了玫瑰球莖而發明的。男爵馬鈴薯不但對環境的適應力高,也很快就可以收成,而收成後更能夠長時間地收藏。男爵馬鈴薯外型是圓形,而邊邊角角的部份則比較不規則。而因為芽深入球莖很深,因此使得去皮比較麻煩。它的澱粉含量約14~16%,是粉質的白肉馬鈴薯,燉煮的話容易碎,比較適合拿來炸薯條。「キタアカリ」則是日本農林水産省北海道農業試験場為了增強爵馬鈴薯的抵抗力而研發的,並且在1987年推出做了品種登錄。

與男爵馬鈴薯並列日本代表性馬鈴薯的,是在日本大正時代由美國引進的英國品種「五月皇后」(メークイン;May Queen)。一開始是在北海道的釧路和根室兩地種植,是黏質顏色偏黃的馬鈴薯,適合燉煮類的料理,拿來炸的話則會偏黃。五月皇后的形狀是由根部起往上漸漸隆起的長橢圓,而且略略彎曲。表皮光滑。

Potato_cv_MayQueen
Photo Credit: Fk @ CC BY-SA 4.0
五月皇后

「肉じゃが」(にくじゃが)是日本最受歡迎的家庭料理,中文一般翻譯為馬鈴薯燉肉。「肉じゃが」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由1870年(明治3年)到1878年(明治11年)去英國留學後來日本海軍元帥東鄉平八郎大將,因為回日本後懷念英國燉牛肉的味道,於是創造出了這道料理。不過因為沒有紅葡萄酒和牛肉醬(demi-glace sauce)而以醬油與砂糖替代。

而發源地則又有京都府的舞鶴市與廣島的吳市二說。舞鶴市宣稱那是東鄉平八郎在1901年(明治34年)在此開設海軍鎮守府時在當地所創,而吳市則強調東鄉平八郎往舞鶴市赴任途中在吳市所創。這個爭論後來甚至演變為強調只使用男爵馬鈴薯的「まいづる肉じゃが」(舞鶴馬鈴薯燉肉)與強調只使用五月皇后馬鈴薯的「くれ肉じゃが」(吳馬鈴薯燉肉)之爭。不管其起源為何,這道海軍男兒的豪邁料理要在二戰後被帶回日本每個家庭中之後,才漸漸形成了後來日本家庭裡的那個「媽媽的味道」。

馬鈴薯以煮熟後的口感而言,分為澱粉含量高而水份含量少的「澱粉型」(starchy),因為加熱後容易崩塌,不適合燉煮,較適合水煮、烤或炸,代表性品種是「愛達荷州馬鈴薯」和「黃褐皮馬鈴薯」。

澱粉量低而有著緊實與濕潤的肉,使其在烹煮後依然能保持形狀的「蠟質型」(waxy),適合燜烤、燉煮和做馬鈴薯沙拉,代表品種是「紅色極樂」(Red Bliss) 或 New Potatoes「多用途型」(all-purpose)則口感位於前二者之間,能夠用於所有的料理方式,代表性品種是「育空黃金」(Yukon Gold)。

「愛達荷州黃褐皮馬鈴薯」(Idaho Russet potato)是特指生長在美國愛達荷州,並且封口有著聯邦認証的檢定封印的馬鈴薯。

愛達荷州特有的氣候、火山泥土和灌溉方式使得愛達荷州黃褐皮馬鈴薯與美國其它州產的馬鈴薯有著明顯的區別。不過愛達荷州馬鈴薯常會被與黃褐皮馬鈴薯混為一談,以為黃褐皮馬鈴薯就是愛達荷州馬鈴薯,但是其實那只是愛達荷州產的多種馬鈴薯的其中一種。它黃褐色的皮與白色的肉是我們一般對馬鈴薯的基本認知。味道中性,有著軟綿如奶油般細滑的口感,非常適合做烤馬鈴薯、馬鈴薯泥、和薯條。又因為其極佳的吸水性,更與奶油是最佳伴侶。 「育空黃金」(Yukon Gold)的表皮呈細緻光滑的黃白色,肉身則是淡黃色。吃起來則有蔬菜般的口感與微微的甜味,因為是「多用途型」(all-purpose)馬鈴薯,所以做什麼料理都適合。「育空黃金」以果肉來分屬於「黃肉馬鈴薯」。

其它美國主要食用的黃肉馬鈴薯還有「德國奶油球」(German butterball)。「德國奶油球」也是多用途型馬鈴薯,由大衛.羅林傑(David Ronniger)由1988年引進美國愛達荷州。這種馬鈴薯曾得到過「有機園藝雜誌」(Organic Gardening Magazine)的評比冠軍,因為它完全不需要添加任何佐料就已經擁有的豐厚滋味,而被封為「不需要奶油」的馬鈴薯。

RTR4GTY4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