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滾的始終是恐懼和歧視,不是女權運動者,也不是同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同樣是違反宗教教條和過去的世俗價值,受壓迫的女性拿回了應有的權益,同志也應獲得應有的平權。
不久前,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審查,反同團體的行為再次震驚各界;除了發表歧視性言論,一名反同人士竟高舉「LGBT滾出台灣」的標語。這不禁讓人想到去年此時風起雲湧的平權運動,甚至是多元成家三法初次闖關的2013年、台灣同志平權運動初始的幾十年前或是女權運動開始的19、20世紀,這些恐懼和歧視竟如此雷同。說到底,是一樣生而為人的同志該滾,還是這些已重演多次的歧視該消失?人類真的無法擺脫重蹈覆轍的歷史宿命嗎?
翻開歷史,在十八、十九世紀,女性是無權投票、參政的,一如今日同志無權結婚。但當女權運動者們開始爭取應有的權益時,反對者們由於害怕改變,或是不願意受壓迫的一方獲得平等的權益,便盡情地「滑坡」,幻想出各種荒謬的反對理由。這篇〈二十世紀初男人宣導「女權是危險的」〉,其中整理的各種宣傳圖,便是最佳的佐證。
當時的反女權人士認為,一旦女性獲得參政權,便會拋下所有責任:不做家事、不帶小孩等等,這些家事全部得由男性負責(但這些本來就應分工不是嗎?)除此之外,女權份子甚至會回過頭來剝奪男性的參政權!
這些荒唐而不可理喻的謬論是否似曾相似?是的,當護家盟等反同團體踏上街頭、豪擲信徒千萬善款登廣告反同時,所使用的理由便讓這種荒謬滑坡的歷史重演:他們高喊「同婚過後人類會絕種」、「同志可結婚會有人獸婚、跟摩天輪結婚」,甚至還有「同婚過後爸爸媽媽不見了」、「性平教育把小孩教成同志」等等這些聳動的謠言。
但其實仔細想想:女性與男性的參政權兩者並不衝突,雙方頂多是達到平等(其實也仍未完全平等),怎麼可能讓男性遭受剝奪?
同樣的,同志可以結婚,原有的異性戀一樣可以結婚,何來人類絕種之說?(更何況透過生殖醫學,不孕症夫妻或者同志配偶也都能擁有孩子)。更進一步,要是「可以結婚」、「受到有有關同志的性平教育」就會改變性傾向,照這邏輯,異性戀一直都能結婚,且一直是教育和文化的主流,同志應該早就變成異性戀才是阿,但事實顯然並非如此。獲得平權以及教導尊重多元並不會改變原有的性傾向,只是讓受壓迫者獲得平等,以及透過教育避免歧視,如此而已。
說到歧視,當時20世紀的反女權人士不僅否定女性平權,認為她們只應在家照顧小孩,更在宣傳圖中表示女權份子都未婚、將之醜化,圖中並用刑具將她們的嘴巴封住以阻止她們發言。看似匪夷所思,但21世紀的現在,歷史仍在重演:反同人士在公眾場合動粗,且竟高舉同志滾出台灣的標語,他們認為同志無權結婚,同婚合法社會將崩解、天氣太熱也是同志的責任、指責同志破壞家庭同時,卻對外遇的異性戀未置一詞等等;更別提網路上和街頭上種種惡意辱罵抹黑和動粗攻擊:2013年反同遊行時,現場的同婚支持者遭到包圍限制人身自由、去年在反方集會場合舉彩虹旗卻遭踢斷肋骨等等,相較於踢斷異議者肋骨,同志遊行參與者們僅僅與來嗆聲的反同人士合影。

現在回顧百年前對女性的壓迫和歧視,我們難以置信;同樣的,多年後我們向後代談起這段歷史,他們也會露出「怎麼可能」的表情吧。但別忘記,在這些歧視的歷史不斷重演時,許多人已經沒有「以後」了:1993年燒炭的北一女同志情侶們、2000年因性別氣質遭霸凌而亡的葉永鋕同學、2011年不堪霸凌而輕生的楊允承同學、2016年臺大的畢安生教授等,從家庭、校園、職場到我們的日常生活,還有很多我們來不及認識的人們皆可能,或是也已經因性別不友善的大環境而消失。因此,讓歧視的歷史不再重演,絕對是所有人該努力的方向。
具體的實行方式除了加速婚姻平權的修法進程、透過完善的教育,讓人們認知並尊重多元,此外是否也應透過訂定反歧視法或是建立人權委員會等,其下增設具備各領域專家的闢謠、宣導部門,除了對於已出社會的民眾進行性別觀念再教育,也定期透過媒體來闢謠網路上各種似是而非的流言,和建立對於性平教育相關的溝通平台等等,也都是值得討論的方案。
異性戀是人,同志當然也是,在憲法人人平等的保障之下,都應有一樣的權益。看看國際的平權趨勢和過往的歷史便知,時代是要往前走的,同樣是違反宗教教條和過去的世俗價值,受壓迫的女性拿回了應有的權益,同志也應獲得應有的平權。別再讓歷史重演了,該滾的始終是恐懼和歧視,不是女權運動者,也不是同志。
延伸閱讀:加拿大婚姻平權已經15年,社會秩序沒有崩壞,道德沒有淪落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死守舊機車最省錢?把握時間爭取汰舊換新補助才是聰明做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精打細算是許多機車族謹守的價值觀,但這樣真的能省錢嗎?若能聰明利用政府補助,把握時機汰換掉家裡老舊機車,加上SYM三陽機車祭出保證7個工作天交車的承諾,就是要確保購車民眾拿的到政府補助、同時享全年度最高優惠,以新車迎接新年的全新生活。
身為全球機車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許多台灣人家中都不只一台機車,有的老舊機車不好發動、騎乘時還有濃煙,但長輩或是精打細算的民眾,總秉持著不到零件停產的那一刻絕不輕易換車。但這樣的做法真的省錢嗎?從多方角度分析,其實非然。
別以為騎老車省錢,你沒想到的錢坑在這
首先,老舊機車因為動力科技較舊,省油表現無法與新車平起平坐以外,不合時宜的廢氣排放標準,難以通過排氣定檢,每次遇到機車要定檢時,輕則要在機車行花上許多時間,重則難以通過而冒著被罰款的風險,在道路上被相關單位攔檢更需付出高額罰款。
再者,隨著造車科技的進步與騎士對於騎乘安全的觀念提升,歐盟與日本分別已於2016年與2017年就開始規定新車要強制加裝ABS防鎖死煞車系統或CBS安全連動煞車系統,台灣目前雖然沒有強制加裝,但在2020年之前也曾經透過1,000元至4,000元不等的購車補助,積極推動民眾選擇有加裝CBS或ABS系統的車款,顯見煞車系統提升與行車安全的關聯性至關重要。
老舊機車不僅沒有CBS或ABS煞車系統的輔助,煞車系統更因經年累月的使用效能大幅衰退,若遭遇到緊急意外,難以達到有效減速避險功能,後續所衍生的問題,絕對更為嚴重且難以想像。
政府汰舊補助年底即將截止,現在正是換新大好時機
對於廣大的機車族而言,除了倚重機車的高靈活性以外,相較於汽車更低的入手門檻當然也十分重要,因此為鼓勵民眾提升用車安全、鼓勵汰舊換新,政府也藉由補助來提升民眾汰舊換新意願。以先前曾推行的ABS/CBS購車補助為例,2020年前停止時就曾掀起一波購車高峰,顯見購車補助對於機車族的重要性。而環保署所施行的汰舊換新2,000元補助,也確定將於2023年底正式退場,在年底前無疑為汰舊換新購車的最佳時刻。
面對琳瑯滿目的機車品牌,要如何選擇品牌與機種呢?首先從品牌切入,近年來躍升台灣機車市場龍頭的SYM三陽機車,以多元的機種選擇和優異的產品實力,擄獲台灣民眾芳心,且為了回饋消費者支持,三陽機車對於購車優惠始終不手軟,年底前更結合政府汰舊換新補助,三陽機車全車系汰舊換新再加碼3,000元,以迪爵車型為例,汰舊換新補助最高可達23,800元(三陽購車補助金14,500元+三陽汰舊換新加碼3,000元+政府環保署汰舊換新補助2,000元+政府汰舊換新貨物稅減免4,000元+廢車回收300元)。
換言之,若錯過了今年底最佳入手時機,明年要入手三陽機車新車,將會直接貴上5,000元(少了三陽汰舊換新加碼3,000元+政府環保署汰舊換新補助2,000元),對於荷包支出來說相當有感。

正因為政府補助即將退場,再加上三陽機車的加碼補助力道,造成市場上相當高的迴響,引發超級熱絡的好評與購車潮,三陽機車為了感謝消費者回饋,同時保證消費者的權益,全力加開產能,更祭出保證7日內(工作天)交車的承諾,就是要確保購車民眾不只拿的到政府補助同時享全年度最高優惠,更可以盡快交車,以新車迎接新年的全新生活。
多元機種選擇,每個人都可以理想的SYM
身為台灣機車市場龍頭,三陽機車旗下有多種車款選擇,其中全新迪爵125、MMBCU與CLBCU都是最熱機種。身為國民旗艦代名詞的全新迪爵125,不僅擁有三陽機車三大優勢DNA「日本京濱噴射系統」、「CBS 2.0連動煞車系統」、「63.9km/L 一級油耗」以外,更有最新科技EnMIS雙火星塞異時點火系統、傲視同級37.5L最大車廂空間、雙載舒適的689mm超長坐墊等配備。

廣受年輕人喜愛的MMBCU則是基於DRGBT優秀的平台血統,更針對實用性、舒適性上做出大幅調整,有同級中最大的置物空間及雙載的舒適性,以及獨特的跑旅車款外型,造就同級距銷售冠軍的寶座。上市短短3個月就熱銷破萬台的CLBCU,不僅有獲得金點設計獎的百搭精緻外觀,更有EnMIS超強油耗表現與貼心規格,堪稱內外兼備的最佳小蜂鳥車型!

把握時間舊換新,騎新車展開新的一年
從排廢、安全性,到補助優惠等面向分析,長期看來機車汰舊換新無疑是增加安全、減少風險且照顧荷包的最佳投資。有意願汰舊換新的民眾,絕對要把握今年底最佳時機,不僅有政府補助,更可獲得三陽機車的加碼補助,如此絕佳機會,錯過不再。
政府補助倒數 SYM全車系汰舊換新再加碼3,000元(電匯)保證7日內交車
- 更多詳細資訊請參閱「SYM三陽機車官方網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