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邀「喝茶」只是第一關:星國執政黨未雨綢繆,展開人才甄補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新加坡執政黨人民行動黨於2015年勝選後,已未雨綢繆為下屆大選做準備,開始物色新面孔和內閣首長「喝茶」,作為展開政治人才甄補的初步階段。過後關,這一些經挑選出線的「新面孔」將繼續接受其他考核。
(中央社)
新加坡2015年國會大選,執政黨人民行動黨蟬聯執政,國會議員任期迄今雖未過半,人民行動黨已未雨綢繆,開始物色新面孔和內閣首長「喝茶」,展開政治人才甄補的初步階段。
新加坡「新明日報」報導,人民行動黨開始為下一屆大選物色候選人,名單多達200人,其中有1/4已開始和部長級人馬「喝茶」。名單仍持續增加中。
熟悉新加坡政治發展的人大多了解,「喝茶」是人民行動黨政治甄補的第一步,以尋找為民服務的人才。先由一名部長和幾名議員主持,有助政黨領袖審核新面孔。這些新面孔後續還會個別由一組部長面試。
過去3屆大選,人民行動黨派出的候選人中,有約1/4是新面孔。
新加坡文化耆老余雅素指出,受邀「喝茶」只是人才甄選過程的第一關,後續仍會再考核品德、能力及服務熱誠等多方面條件。
他認為,人民行動黨挑選人才方式多元且高標準,經挑選出線的「新面孔」,均將肩負起重責大任,也是新加坡政治發展不斷向前邁進的重要動力之一。
新加坡2015年9月間大選,人民行動黨獲69.86%選票蟬聯執政,雖然工人黨仍是國會最大反對黨,但在國會89席議席中僅有6席。
李顯龍:努力的時間是「現在」
《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於今年11月在兩年一度的行動黨黨大會上表示,新加坡處於日趨複雜和不確定因素增多的大環境,因此人民行動黨必須和人民打成一片,讓他們了解並支持政府的政策。
如此一來,李顯龍表示行動黨才能「團結國人,使大家以新加坡的利益出發,完成大我。」他接著表示,雖然距離下屆全國大選仍有兩、三年的時間,但若要贏得為民服務的機會,需要黨員的努力付出,說道「努力的時間是現在」。
在這場大會中,李顯龍也提及了「加稅」一事,因在經濟、社會服務和基礎建設上,例如新地鐵線、新馬高鐵、醫院診療所等投入了更多的資源,他引用財政部長王瑞傑的話「增稅」是遲早的事。
相關評論指出,李顯龍選擇在大會上提及「加稅」,除了說給黨員們聽,更重要的是讓準備接班的第四代領導層知道接班工作不易——作為新加坡有能力的政治領袖,就必須有能力推行不受歡迎的「加稅」政策,還必須說服選民支持這項決定,不讓選票流失。
2011年,人民行動黨總得票率創下新加坡獨立後最低點,僅60%;2015年,選票回流升至70%。短短幾年間,在進行檢討和民意調查後,李顯龍在政策上做出改變,例如:壓抑樓價、減少新移民等,這也的確成功讓選票回流。然而這也不無挑戰,長遠來看,新移民人數的減少將導致人口老化。


新加坡上一回加稅是在2007年,消費稅從5%增加至7%。該評論亦指出,若真要讓接下來領導新加坡的政治領袖們接受挑戰,就應該在大選之前加稅,以試驗這些第四代領導層如何說服人民繼續支持執政黨。
相關報導:
責任編輯:周慧儀
核稿編輯:李牧宜
【一圖看懂】能源轉型新趨勢?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一次看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本篇將帶您一次看懂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目前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或地區,明確制定氫能戰略藍圖,如韓國就在2019年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德國則計畫投入70億歐元,將氫能視為能源發展必備的生力軍,為全球重點發展的能源課題之一。

優勢 1:終極潔淨能源
由於氫氣的使用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和其他汙染物質,燃燒後只會產生水,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而且能源轉換效率比化石燃料高,因而在「氫氣本身來源無溫室氣體排放」下可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
因此,氫能成為綠色能源未來的重要一環,為我們走向低碳社會提供了關鍵的解決方案。透過氫能的應用,我們不僅能夠實現能源轉型,還能同時保護環境、減緩氣候變遷,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希望。
優勢 2:儲能能力高
氫能具有高能量密度,可以有效儲存和運輸能源,意味著氫能更適合用於高能量需求的應用,能夠遠距離運輸也是一大特點,可靈活應用於不同領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有利於供應能源至偏遠地區。
氫能在能量的儲存方面,可以採用氫氣、氨或合成燃料等方式,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多樣化的型態使得氫能技術在面對不同能源需求和地區性挑戰時有出色的表現,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利器。
優勢 3:再生能源界的百變怪
相較於太陽能、風能主要使用於電力;氫能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包括交通、工業、電力生產和暖氣等,並且可以用於不同技術,如燃料電池和去碳燃氫。
- 氫燃料電池:將氫氣轉化為電力和熱能的裝置,當氫氣進入氫燃料電池時,它與氧氣(通常來自空氣)在電化學反應中結合,產生電力、熱能和水蒸氣。除了廣泛應用於交通領域,如氫燃料電池汽車,它們以氫氣為燃料並產生電力,以驅動電動馬達。同時也用於電力生產、能源儲存和其他應用 。
- 混氫燃料:在天然氣中混入部分比例的氫氣,並作為燃料使用,目前鋼鐵業、燃氣電廠等工業使用皆引進混氫燃燒技術,台電曾指出「在每年以混氫5%運轉7000小時情況下,可減少7,13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每發電一小時可減碳一公噸。」此技術為「去碳之前先減碳」的階段性任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落實永續發展的目標,維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成為必不可少的任務,氫能的發展便是因應這樣的使命而生。氫能作為化石燃料替代能源之一,除了能有效減少對其的過度依賴,燃燒後僅產生水的特性,也大大的減少了對環境的負擔。
現今,氫能的建設乃至於再生能源的轉型都成為全球趨之若鶩的浪潮。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