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約翰柯川》美國爵士樂手傳奇:音樂和靈性的追尋寫在他的DNA裡

《尋找約翰柯川》美國爵士樂手傳奇:音樂和靈性的追尋寫在他的DNA裡
Photo Credit: 翻面映畫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身為爵士薩克斯風手的我,對於柯川的作品和演奏手法早就如數家珍,也閱讀過許多相關的傳記和訪談、錄音、影片,電影裡面提到的各個事件對我來說早已不陌生。但是片中高明的編排敘述,還是會讓你產生彷彿親身經歷了柯川人生中重大事件一般的臨場感,是我覺得所有柯川紀錄片中最具電影感的一部。

文:謝明諺(布魯塞爾皇家音樂院爵士薩克斯風演奏碩士、碩士後文憑。旅居歐洲六年。近年在台仍維持與國際樂手合作)

我只覺得,天哪,這個人.....他的智性和心地讓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追求他的境界!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他也吹奏薩克斯風)[1]

在《尋找約翰柯川》電影上映之前我已經看了四、五次,甚至在協助審訂字幕時從晚上11點看到凌晨5點,不但不覺厭煩,反而在每一次的觀影過程都給了我滿滿的鼓舞和感動,我認爲導演確確實實的做到了他想要做的:把柯川從唱片封面中拉進了現實3D世界,讓我們也能感受得到他的喜怒哀樂!初次見到偶像演奏時的驚為天人、遭遇毒癮打擊時的痛苦掙扎、神性的救贖與愛、遇見真愛時的雀躍心動、以及面對戰爭和死亡的哀愁與平靜。

身為爵士薩克斯風手的我,對於柯川的作品和演奏手法早就如數家珍,也閱讀過許多相關的傳記和訪談、錄音、影片,電影裡面提到的各個事件對我來說早已不陌生。但是片中高明的編排敘述,還是會讓你產生彷彿親身經歷了柯川人生中重大事件一般的臨場感,是我覺得所有柯川紀錄片中,最具電影感的一部。

這是一部關於爵士樂史上最偉大也最具影響力的薩克斯風手、作曲家約翰柯川(John Coltrane)的紀錄片。片中訪談的對象除了幾位耳熟能詳、一起長大合作的同儕夥伴之外,也有許多不同世代,但是都同樣受到了柯川音樂感召的各方翹楚名人。更特別的是,本片是目前所有的柯川紀錄片(大約五部)唯一一部有柯川家族的協助拍攝的,因此也有許多柯川家人的現身說法,還有許多從未曝光過的照片和影片。

既然主角是有如此偉大的貢獻的音樂家,導演在本片中其實沒有討論音樂技術層面,選擇把重心全部放在柯川的人生、家庭、信仰和自我的思辨之上。 如同導演John Scheinfeld所說:「這世界上已經有太多的書本和論文在研究和分析柯川的音樂,但每當我聽著他的音樂,看著他的照片時,總是會好奇想,柯川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他的個性如何?為什麼他在照片看起來都如此嚴肅?」。所以身為一個Filmmaker,他想做的是利用電影讓柯川活過來,像你身旁周遭的鄰家大叔一樣,平凡且容易親近。

《尋找約翰柯川》劇照2
Photo Credit: 翻面映畫

約翰柯川與60年代的黑人民權運動

事實上,柯川不太「說」政治,但是在他的音樂裡面卻有著許多對於生命人權和愛的聲音。在講到柯川與60年代的黑人民權運動關聯時,導演也做了很好的詮釋,柯川是美國南方人,家鄉的環境和生長年代,整體環境對於黑人仍有濃厚的種族歧視,即便後來到了費城和紐約,也是經常遇到不平等的待遇。影片用了〈Alabama〉這首沈痛的輓歌來表達這個部分,這是柯川作品裡面反映當時社會事件最為直接的一首作品,而這首作品的創作方式和他後來的名作〈A Love Supreme〉的第四樂章「Psalm」類似,以爵士樂團和薩克斯風把一篇馬丁路德金恩的演說「吹奏」出來。

導演在一些映後訪談中有提到,他除了想要搜集柯川身邊的親友和音樂人對於柯川的看法之外,他也很好奇柯川對於所謂的一般人有著什麼樣的影響[2]。所以他拍了柯川頭號樂迷藤岡靖洋和唯一一次柯川去日本巡演的故事,這段故事是在以往美國或者是歐洲拍攝的紀錄片或是傳記中較少提到的,這代表了柯川的音樂影響也遠至東洋,而在與自己的國家有如此糾葛的過去的人們,對於柯川的喜愛與崇拜,也絲毫不遜於歐美。

從一些手法來看影片,除了整體剪接我覺得相當的有爵士樂的感覺之外,幾個片段的安排也相當有醍醐味。譬如說一開頭是從浩瀚無際的星際空間開始,伴隨著柯川的音樂,以及許多人對於柯川的描述和讚嘆,畫面逐漸從銀河趨近到太陽系,一直到我們所居住的藍色星球——地球上空,才帶出了本片的標題(也順道說明了片中柯川的獨白是由丹佐.華盛頓所配音)。

鏡頭一轉,從1957年,紐約格林威治村的波希米亞咖啡館Café Bohemia開始,柯川正和當時最火紅的Miles Davis樂團合作演出。此時他到達了職業生涯前所未有的高峰,卻也因為毒癮問題而遭到開除。柯川傳記作家Ashley Kahn在此提到柯川因此痛定思痛,決定一改前非,也從此找回了那些早在童年就受到的深刻啟發。從這裡影片用了一個倒轉的年表,把時序拉回了柯川的早期生活。這樣一個表現手法也同時呼應了片名「Chasing Trane」——尋找自我的過程。

也因為是音樂紀錄片,所以導演在安排背景音樂時也是有許多巧妙的安排,將許多的「梗」埋藏在電影之中,片中幾乎所有的音樂使用都呼應著某些特別的事件,或人物關係。在此我先點出五個段落,剩下的就讓對於柯川的音樂有一定熟悉度的朋友可以在電影中來一起「尋找約翰柯川」。

  • 電影開頭時的太空漫遊,搭配了柯川晚期探索性靈更高層次的〈Om〉、〈Mars〉、〈Transition〉等作品。
  • 在好友Benny Golson提到聽說尚未見面的他(柯川)吹得跟當時的中音薩克斯風巨星Johnny Hodges一樣好的時候播放的是柯川和Duke Ellington合作,有著傳統swing風格的〈Big Nick〉(Johnny Hodges是Ellington樂團的薩克斯風首席)。
  • 在因為毒品問題遭到Miles開除,陷入人生最低潮的幽谷時,用的是和Miles合作的〈’Round Midnight〉。
  • 在談到遇到第二任妻子Alice Coltrane並陷入熱戀時,用的是甜美到不行的〈My One And Only Love〉。
  • 在提到首次去日本巡迴的開頭時,充滿慈悲與寬容情懷的〈Welcome〉。

透過音樂傳達的信息超越種族、文化、語言還有時間 那就是至上的愛

許多從未曝光的家庭影片畫面是本片最珍貴的部分,包含柯川的家人和朋友回憶過往的故事,繼女安東妮雅說有一次柯川演出完半夜冒著風雪走路回家,只為了省錢來為女兒買雙鞋,充分展現了身為父親對家庭的關愛; 第二任妻子Alice的女兒Michelle在描述柯川送給Alice一台極盡豪華的演奏型豎琴,她說這就是爸爸對媽媽真愛的表現時,那種溢於言表的幸福感。

《尋找約翰柯川》劇照5
Photo Credit: 翻面映畫

和柯川同期的薩克斯風巨人Sonny Rollins試著要描述最後一次和柯川通電話時柯川的聲音,卻不斷語塞,無以形容(搭配著背景音樂〈After the Rain〉,我感覺胸口整個凹陷進去了)。 老友Jimmy Health也提到,在柯川喪禮時,他幾乎不認得靈柩裡已經防腐處理過的柯川,而只有他那有點奇怪形狀的手指,提醒了他這就是他年少時常常一起練習,玩音樂的夥伴,身為一個樂手,我忍不住低頭也看看自己的手指,會有人記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