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看川普是「有用的傻子」?也別忘是誰先「操弄」耶路撒冷

以色列看川普是「有用的傻子」?也別忘是誰先「操弄」耶路撒冷
Photo Credit: Kevin Lamarque /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什麼佛里曼說Trump是聖誕老人,而作者則在美國遷大使館至耶路撒冷一事上稱他作「有用的傻子」?看來,21世紀美國將會接手20世紀的英國,不斷操弄與刺激阿拉伯世界的神經。

一Trump激起千層浪

RTX3N51H
Photo Credit: Danish Ismail / Reuters / 達志影像

堂堂一個美國總統Donald Trump淪為半個「有用的傻子」(useful idiot),這個詞有多重語意,其中之一可泛稱有些「天真傻蛋」被別人利用達成政治目的,自己卻懵然不知。筆者之所以稱Trump為「半個」,是因為在宣布「承認耶路撒冷屬以色列首都」一事上,他主要是威權利慾衝昏頭腦,多於迷信一些天真觀念做「傻事」。

Mark Landler在《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揭穿Trump受親以色列賭業大亨金主影響,為了確保超過一億港元的捐款「袋袋平安」,對以巴耶路撒冷問題採取新做法,雖然暫時再簽一次延遲執行《耶路撒冷大使館法》,卻代表美國單方向承認耶路撒冷作為以色列首都,並預告會籌備在「耶路撒冷西部」成立美大使館。短期之內,贏家只有成功利用Trump的以色列,所有受災受難的國民都是輸家。

多年來不少美國總統不敢碰的問題,並不是他們的勇氣比不上Trump,而是斷不敢狂妄以一人之力,跟數千年的歷史衝突作對,深諳耶路撒冷是集合各種激鬥的宗教聖城:

  • 猶太人相信,它是上帝應許的和平聖城、以色列大衛王國首都
  • 基督徒相信,它是耶穌受難與復活之處
  • 穆斯林相信﹐它是先知穆罕默德從麥加乘天馬飛至接受天啟之地

有足夠理智的前美國總統,但願有朝一日以色和談有突破,才敢促成新安排。現在,Trump只要盲衝做別人不敢做的,便感覺不錯,自證一人之力足以做到。其實塵世間只要不顧任何後果,能做的驚人事情可以很多。

面對耶路撒冷問題,Trump不考慮折衷方案是「威權薰心」

RTX3N09X
Photo Credit: Kevin Lamarque / Reuters / 達志影像

佛里曼(Thomas Friedman)說得極好,即使硬要在耶路撒冷安置大使館,也有很多折衷方案。譬如,至少要求以色列停止不斷在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勢力)擴展「定居點」,作為釋出誠意;最勉強的門面功夫,亦可在東耶路撒冷尋求一個合適位置,同樣設一駐巴或聯巴大使館,以宣示公允。可是,這位另類總統「Trump Trump不怕、Trump Trump不說」,還是以一人之威權利慾,把全美國的聲望、利益押上這賭局。

佛里曼舉美國退出TPP證明Trump很笨,其實,Trump是「明知故笨」,他看來並非完全搞不清退出TPP失去的利益,而是他威權薰心,要「由自己一手」重建美國秩序和利益,不屑歐巴馬給他任何「遺產」,極多內外政策他有強烈推翻歐巴馬作風的傾向,箇中損失,他絕非毫無所覺。這一點,佛里曼若把他看作完全愚蠢,視他免費送利益給中國和以色列像「聖誕老人」,便略嫌太過了。

如果抽離Trump再宏觀看待事件,21世紀的美國彷彿接替了20世紀的英國,操弄中東局勢,而當中同樣涉及「收猶太人錢」參與一場「權謀賭局」,英國當年「玩」這場賭局在一場戰爭, 只要大家沒遺忘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做了甚麼,便不難明白。

英國在20世紀「收錢」操弄中東作賭局,21世紀由Trump接力

Screen_Shot_2017-12-08_at_7_24_05_PM
Photo Credit: Google Map截圖

從近世以來,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佔據大中東,帝國曾為不同中東地區粗略編名;到了19世紀中葉,主要以不同部落或聯盟劃分行政省(Vilayets),巴勒斯坦便包含其中,成為不同勢力原型,即使這樣,在帝國多元治下,未至於像今日一樣頻繁爆發嚴重衝突。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法國信心滿滿預先「分豬肉」,約定了「賽皮協定」(Sykes-Picot)二分治理中東勢力;而英國的權謀最大,為了打勝一戰,期間「借用」不同阿拉伯部落對抗土耳其勢力,分別跟不同陣營作出「承諾」,而這些部落當時自然不知道被英國利用了。

英國先跟沙烏地(Saud)部落說,只要幫忙打勝仗,就讓出阿拉伯半島的控制權;然後,又私下跟哈希姆(Hashemite)部落說,幫忙打勝仗就可擁有半島控制權了。那時兵荒馬亂之下,無情的權力政治,英國這一招看來比現代美國陰險得多,很簡單:戰爭輸了,自然不必兌現承諾,都灰飛煙滅了;贏了,英國就是戰勝大國之一,到時候兩個部落死不去又起爭議,就再慢慢重新安排吧。於是,戰後英國就安排Saud族掌有沙烏地阿拉伯範圍,而Hashemite族就掌有約旦範圍(二戰後才正式命名)。

更令人咋舌的是,英國私下還跟猶太人「有一手」,她明知已答應Hashemite族可管約旦範圍,另一邊收了猶太人的資金支持「軍費」,於是外長貝爾福(Arthur James Balfour)也說到做到,1917年公開支持猶太人可到巴勒斯坦地區生活,建立家園(避開國家實權的問題),便有了那次〈貝爾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總之結果就是:中東從此多事。

以色列能否贏到最後?

RTX3N2DC
Photo Credit: Stringer / Reuters / 達志影像

事情發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1947年英國決定退出在巴勒斯坦地區勢力,聯合國決議57%區域給予近60萬猶太人立國,就是地圖上沿海又肥沃的地方;而原居當地近130萬的「巴勒斯坦人」,只取得43%貧瘠之地繼續生活;剩下極具爭議的耶路撒冷「聖城」則由國際共管一段時間。相隔一年,以巴爆發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擊敗阿拉伯聯軍,進一步把大量巴勒斯坦人「趕到」約旦及埃及治理的加薩走廊。

1956年第二次中東戰爭時,以色列事後成功佔據埃及治理的加薩走廊;然後,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奠定了以色列的勢力,當時阿拉伯聯軍參戰6天即敗,以國佔據大部分約旦河西岸、東耶路撒冷、加薩走廊等。

直至2005年以色列才撤出加薩走廊,不過,背後同時是以色列「以退為進」的盤算,表面上有和解的誠意,實際上是鞏固第三次中東戰爭所取得的「戰果」,令日後巴勒斯坦有更少「正當」的籌碼談判(如有談判),其中涉及合理化擁有「耶路撒冷」及其他。誠如朵夫.懷斯格拉斯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