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漢字揭曉:星國以「恐」指和諧非理所當然,馬國憂未來「路」該怎麼走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17年即將進入尾聲,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日前分別選出「恐」和「路」二字,作為2017年的年度漢字。對於新加坡來說,「恐」有警惕之意,提醒國人不要把新加坡的和平、穩定與種族和諧視為理所當然;反觀馬來西亞選出的「路」則意味著人們都想知道未來的路該怎麼走,尤其大選將近。
新聞整理:周慧儀
2017年即將進入尾聲,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日前分別選出「恐」和「路」二字,作為2017年的年度漢字。每一年選出的代表字除了是對當年的總結,也反映了當年的民意和社會意象。
《聯合早報》的「字述一年」年度漢字投選經三個禮拜,一共收到近4000張選票。其中,「恐」以一倍票數領先「中」而獲選,這也是「恐」繼2014年和2016年後,第三度入圍「字述一年」。其他入圍的漢字包括:峙、核、障、虛、居、族、青。
《聯合早報》兼《聯合晚報》總編輯吳新迪表示「恐」字當選,反映了全球近期發生的恐襲事件仍深烙在人民腦海。同時,「恐」也有警惕之意,提醒國人不要把新加坡的和平、穩定與種族和諧視為理所當然。
對此,《聯合早報》也有評論指出,面對歐洲、美國、中東等各國頻頻遭受到恐怖主義威脅,東南亞作為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地區也難以倖免。該評論也說到,新加坡近年來自我極進化的國人不斷增加,並舉例今年9月一名激進份子沙赫丹便出現在伊斯蘭國(ISIS)的影片中,很有可能成為第一名加入伊斯蘭國聖戰份子的新加坡人。
該評論最後總結,不管「恐」是否會成為2017年新加坡的年度漢字,恐怖主義無疑已讓眾人人心惶惶。
大馬:去年「貪」,今年盼以「路」找出方向
另一邊,「路」以8795張票數擊敗「累」脫穎而出,成為2017年馬來西亞年度漢字。今年,年度漢字投選一共接獲2萬8887張票,是歷年來總數最高的一次。其他入圍單字包括:稅、亂、恐、憂、累、等、選、一、金。
華總總會長丹斯里方天興表示,「路」字非常貼近現況,因為大選將近,人們都想知道未來的路該怎麼走下去。他稱「路可進可退」,有時讓人徘徊,有時一帆風順;有時可以選擇回頭,有時可以選擇執意前行。
形容人生之外,方天興指出「路」也是連結城鎮的基礎設施,促進地方和國家各領域的發展。他也認為「這個字顯示了馬中密切合作的關係」,如在大馬大肆宣傳和發展,與中國合作推動的「一帶一路」計劃。
馬來西亞年度漢字始於2011年,至今各年的年度代表漢字分別為:轉、改、漲、航、苦、貪。
台灣:2017是「茫」的一年
台灣年度代表漢字「茫」以12445票攻下「勞」贏得寶座,其餘的代表字依序為:憂、亂、虛、盪、滯、厭、變、惜。而除了最後兩名的「變」和「惜」之外,其餘的皆是負面字。
《聯合新聞》報導,「茫」一字由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推薦,理由為:全球氣候變遷瀕臨僵局,極端天氣持續加大,同樣的現象也顯示在兩岸關係,台灣未來的發展也是「茫然」;唯有在茫然當中持盈保泰、步步為營,方能應對變局。
而「勞」字由立法委員蔣萬安推薦,他稱勞工沒有從一例一休中受惠,且希望接下來勞基法的修法能周延以顧及廣大的勞工朋友。
年度漢字的由來
自1995年起,「今年的漢字」由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每年向日本全國徵集一個代表字,用以表現該年的世態以及人民的感受,而投選出來的代表字會在12月12日於京都的清水寺公佈。
受日本影響,中國、台灣、香港和南韓等國家亦舉辦年度漢字活動。
今年,日本選出來的年度漢字為「北」,理由包括北韓的核試驗威脅、北海道馬鈴薯產量不足導致洋芋片暫停販售、九州北部豪雨災情等。
新聞來源:
- 字述一年2017:恐《聯合早報》
- 早報字述一年「恐」獲勝《聯合早報》
- 2017馬來西亞年度漢字揭曉《東方日報》
- 台灣年度代表字揭曉 2017是很「茫」的一年!《聯合新聞網》
- 星馬年度漢字揭曉 分別選出恐與路《中央社》
相關報導:
責任編輯:周慧儀
核稿編輯:楊之瑜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