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還在等黃袍加身, 一時之選就要變「一死之選」了

國民黨還在等黃袍加身, 一時之選就要變「一死之選」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每一次的選舉,都常見到國民黨「黃袍加身」各樣的「一時之選」,但過度晉用歷練不足的政二代,不但不能造福選民,更變相讓年輕人不願參與國民黨,這種黨國的老舊思維若不改變,永遠沒辦法真正突破改革。

文:米嘴(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自由撰稿人)

報載國民黨台北市長初選打算先做民調再協調,協調不成才初選。用白話文來說,就是表面先問問選民的意見,但因為民調公司用誰、排綠排黃排紅等規則誰也無法置喙,出現漂亮的數字後關起門來「協調」,黑箱暗房之後,再告訴其他非口袋人選的人要相忍為國,談不攏就冠上不夠忠黨愛國的帽子,破壞團結,批鬥殆盡,逐出家門,有如SOP一樣順暢自然。

但國民黨黃袍加身之人的下場如何,讓我們透過歷史來說話。檢視歷次國民黨口袋名單人選投入選舉後的結果。1994年黃大洲逼走趙少康參選台北市長,結果陳水扁當選開啟了阿扁時代;2000年連戰選總統玉石俱焚的拉下宋楚瑜,結果陳水扁當選成為台灣之子(兩次都受惠的陳水扁真應該送國民黨一個惠我良多的匾額)。

時間快轉到這兩年,最有名的莫過於2014年的台北市長選舉了,硬推出連勝文參選,講出內湖黑壓壓的一片,最後開票也跟著黑壓壓,讓柯文哲颳起白色素人旋風,2016年硬是塞個郝龍斌去基隆,讓堂堂首都市長敗選地方立委。讓人不禁懷疑國民黨的口袋名單,到底是一時之選,還是一死之選?

這次台北市長選舉,國民黨似乎又有口袋名單了。

好玩的是,名單都已經貼在口袋外面了,但媒體訪問時卻又說絕無此事,這種「口嫌體正直」的事大概可以算是國民黨的專長,從最近國民黨辦的內部民調,硬在表態參選的丁守中、鄭麗文與羅智強以外,加個從來沒說要選的蔣萬安,有如別人在吃麵,黨在喊燒。有人說是要找最能勝選的人加入比較,但若是為此原因,為什麼不乾脆把郭台銘、張忠謀都納入民調名單呢?

蔣萬安
Photo Credit: 擷取自蔣萬安臉書

再檢視歷年的口袋名單,更可以發現一件一般選民早已見怪不怪甚至厭惡的元素,那就是扣除尋求連任的黃大洲以外,其他候選人絕大都是「政二代」,有著赫赫有名甚至是創黨元老的老爸。

其實,政二代背負的原罪絕非必要,問題是政壇上有些政二代的表現實在令人不敢恭維,例如連勝文的社子小島說就是基本的市政功課的缺乏,又有淡水蔡依林之稱的立委呂孫綾那「啞口無言」跟「指鹿為馬」的質詢。這些實績所展現的,就是他們缺乏的歷練,沒有人說政二代就不能選,但如果沒有實力或經歷只想靠著光環選上,絕非選民之福。

所以每次選後藍媒總說爆冷或是驚人,但驚的,應該只有眾人皆醒我獨醉的KMT吧。

其實,國民黨之所以離年輕人越來越遠,有一個根本性的問題,那就是過分強調血統純正。有點像滿清時期非八旗子弟就無法在宮廷中高升掌權,這種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觀念,導致每每黨內拔擢人才時,有顯赫家世背景的人往往第一時間就納入考慮人選,像阿扁那種佃農之子,寒窗苦讀上來的寒窗子弟,反而無人聞問(還好阿扁當時堅持走黨外運動加入民進黨,不然現在可能還在當立委)。

這樣子的血統論,讓沒有背景但才華洋溢的年輕人看不到未來,沒有未來就沒有期望,沒有期望就無法吸引新血加入。所以,一個對政治有濃厚興趣的年輕人,如果一開始要選一個有前景的政治工作,往往都是優先考慮民進黨或時代力量,國民黨則常被戲稱「頭殼壞了才會加入」。

螢幕快照-2014-09-11-下午1_24_39
Photo Credit: 連勝文廣告截圖

這次,又來了,既上次蹦出連勝文之後,這次可能又要擠出一個蔣萬安。

或許會有支持者說,蔣萬安在立法院表現很優秀,而且跟連勝文相比有著相對豐富的政治歷練。但話說到底,同樣年資相同表現相像,為什麼拱的不是做過議員、積累過市政經驗的李彥秀,而是血統純正,家中長輩創黨的蔣萬安呢?

這次的台北市長選舉,國民黨由護衛者化為寶座的挑戰者,不但遲遲未能推出人選,就連初選辦法的影子都見不著,實在不是個贏家該有的作為。對比民進黨執政但積極辦理初選辯論的高雄市,近日國民黨所營造的社會氣氛,讓筆者嗅到了熟悉的味道,似乎又有人在等待另一個「淡水阿嬤」的出現、等待著黃袍加身、等待著眾星拱月。

這樣封建老舊的思維再不改變,國民黨似乎只剩等死一途。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