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諷的北京排華:那些祖輩是「低端人口」的海外華人們

反諷的北京排華:那些祖輩是「低端人口」的海外華人們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北京近日爆發的整頓「低端人口」爭議受到國際的關注。筆者認為,而一個偉大的國家不在於經濟體量多大、軍力多強,而在於能否保證一個國家中個體生命的尊嚴不被「排」除。

「我飄向北方,家人是否無恙?肩上沉重的行囊,盛滿了惆悵」,這首2017年紅遍大中華地區的《漂向北方》,盛滿著北漂族的情懷,令人訝異的是,這竟是出自於來自馬來西亞的歌手黃明志。

他住在燕郊區,殘破的求職公寓。
擁擠的大樓裡 堆滿陌生人都來自外地。
他埋頭寫著履歷,懷抱著多少憧憬?
往返在九三零號公路 內心盼著奇跡」
——《漂向北方》

雖然這段歌詞被不少大陸網友吐槽說沒有北京沒有燕郊區,只有燕郊鎮,沒有九三零號公路,只有930號公交,但就如一名「知乎」上的網友所言,或許黃沒有什麼關於北京的特殊印象或經歷、沒有關於北京的「物」的瞭解,但是他通過這樣一首關於北京的歌曲所抒發的「情」。我想,是共通的。

這份情是在異鄉打拼的人們的心聲,一種對於美好生活或者所謂夢想的追求,一種現實的壓迫,一種外來人的疏離和試圖融入的努力。

《漂向北方》歌詞中也有一段歌詞是「親愛的 ,再見了南方,眺望最美麗的家鄉。在遠方,椰子樹搖晃,夢境倒映著的幻象。」

搖晃的椰子樹,的確令人聯想到南洋風情,而這首歌據悉是黃明志到北京工作時所寫的,這當中遊子遠離家鄉到遠方拼搏的情感,無論是中國人或是外國人都會有的共鳴。

而黃明志的海外華人的背景,更令人想到當年不少中國人為生計而被迫移民海外的大時代,同時也讓人聯想到不少海外華人在一些國家遭受「排華」的歷史悲劇。

如今令人遺憾的是,近日北京為解決大興區西紅門新建村突發大火後所隱藏的住房安全問題,所引發的整頓「低端人口」爭議,被大陸網友與海內外媒體戲稱為境內「排華」。

端看海外華人移民史,由於清末民初的戰亂、人口過剩、國家治理失敗等問題,不少南方沿海省份的人民只好「下南洋」尋找機會,當中不乏是以「賣豬仔」的方式被騙到海外當苦力。

11月29日,香港社民連等团體发起游行,抗議北京以安全整治為由清理城郊廉價住處,
Photo Credit: 香港01
11月29日,香港社民連等團體發起遊行,抗議北京以安全整治為由清理城郊廉價住處,令大量基層外地市民在寒冬中流離失所。

而他們的後代在當地落地生根,並有一番成就後,也對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作出了貢獻,如較為中國大陸所熟悉的泰國正大集團,由泰國華人謝易初和謝少飛所創,亦是改革開放後首家中外合資企業(深圳001號)。

可以說,今天在很多國家落地生根的華人,其祖輩按照今題的標準,在當時都是所謂的「低端人口」,都是因為當時留在國家的機會有限的情況下,才選擇往外顛沛流離。同樣地,這些從外省市「顛沛流離」到北京為生活或生存的人,為北京這大城市的機能奉獻了血淚與青春,即使為解決城市公共安全的隱患,也應獲得有尊嚴的安排。

北京近日所爆發的整頓「低端人口」爭議,除關乎中共十九大後重要的現代化治理,也受到國際的關注,因為多數國家已體認到「中國崛起」已是既定事實,接下來更關注的是能否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而一個偉大的國家不在於經濟體量多大、軍力多強,而在於能否保證一個國家中個體生命的尊嚴不被「排」除。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李牧宜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