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執著於「黑人天生就是比較擅長運動」這個觀念有其危險性?

為什麼執著於「黑人天生就是比較擅長運動」這個觀念有其危險性?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重點是,過去兩百年,將黑人高體能低智慧的特性融合在同一個理論中,造成強大威力,許多人透過這個偏差的三稜鏡來解讀黑人在體育上的絕大多數成就。換個說法就是:黑人運動員的成功並未減損白人至高無上的地位,反而更肯定了白人的優越性。

一味假定任何族群成功或失敗的模式都是基因造成的結果,實在太便宜行事了。我想強調的是,背後還有一股更微妙、更深奧的力量在運作著。實際的研究與發現,早已否定了這種將黑白問題簡化為基因問題的傾向。

如果我們能夠丟掉帶著種族偏見的有色眼鏡,將會發現不只世界看起來很不一樣,而且很快的,一切會有所改變,變得更好、也更和諧!

相關書摘 ►想知道為什麼頂尖運動員這麼迷信?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研究鴿子的行為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練習的力量:努力可以超越天賦,每個人都能站上巔峰(2版)》,遠流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馬修・施雅德(Matthew Syed)
譯者:齊若蘭

為什麼英國有一群頂尖桌球高手全住在同一條街上?是因為他們有特殊DNA還是巧合?
畢卡索、貝克漢、費德勒為何在各自領域表現卓越非凡?
別人總是獲得賞識,而自己努力成果往往打折,問題究竟出在哪?

人生是充滿比賽的競技場,不論在學校或職場,我們不斷面臨輸贏挑戰。但為什麼有人能在壓力下勝出,卻有人患得患失,陷入撞牆瓶頸?內在天賦、後天苦練和意志力,這些因素在輸贏間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

英國奧運國手兼新聞獎得獎作家馬修・施雅德,在本書中藉由遺傳學、心理學、經濟學與社會文化等觀點,精闢解析如何讓「練習」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以及面對每場人生賽事的正向心態與成功心法。他以自身經驗加上豐富學理佐證出一個事實——成功有一定的公式可循。

透過「練習的力量」,你我,都有可以成為旁人眼中的卓越天才!

「練習的力量」十大關鍵詞

  1. 天賦 → 天賦並不像你以為的那麼重要。
  2. 動機 → 唯有自己決定要投入時,才能累積有意義的練習時數。
  3. 教養 → 神童並非擁有特殊基因,只不過有不尋常的教養方式。
  4. 目標 → 將練習的目標放在追求進步時,可以發揮身心最大潛能,超越極限。
  5. 心理素質 → 不把跌倒看成失敗,而是從中找到自己進步的證據。
  6. 努力 → 不要稱讚孩子聰明,而是要稱讚他「很努力」,培養他正向的成長心態。
  7. 信仰 → 相信某種超越自我的力量,可以產生巨大心理效益與安全感。
  8. 樂觀 → 以「非理性的樂觀」創造自信,在壓力下仍能有卓越表現。
  9. 雙重思考 → 同時抱持兩種互相矛盾的信念,兩者都接受,在不合時宜時丟棄,等需要時再重拾回來。
  10. 高度抗壓 → 臨上場前幾分鐘徹底拋開原本信念,改為說服自己:這場比賽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
getImage_(1)
Photo Credit: 遠流出版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丁肇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