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選台北市長:熱身很久的「政治牛棚」如何擄獲選民芳心?

我要選台北市長:熱身很久的「政治牛棚」如何擄獲選民芳心?
Photo Credit: 姚文智翻台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每到選舉期間,總會有許多候選人表態,但不僅得不到媒體的報導,就連酸民也不關心,這些「萬年牛棚」很多時候,就是忽略選民在乎的常不是「政見」而是「感覺」,若不做一些「有fu」的事,提出再扎實的政見往往也沒有效果。

文:米嘴(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自由撰稿人)

棒球場上所謂的「牛棚」,指的是當場上投手出狀況的時候,必須趕緊熱身以備不時之需,關鍵時刻上場救援。

但救援難免砸鍋,例如淡水阿嬤指定上場救援的朱立倫就搞砸了比賽,另外還有一種牛棚投手經常被叫去熱身,但始終沒有上場救援過,講白了點,就是教練認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更直接的說,有實力,但是實力不夠。

今天,自詡為已在牛棚熱身很久的民進黨籍立委姚文智宣布參選台北市長,正如那熱身四屆但同樣難引起媒體關注的國民黨萬年牛棚丁守中,別說正面討論,就連酸民謾罵都很少。這些人有幾個共通點,那就是都參選了很多次但都被黨犧牲,另一個就是都很無聊

他們的無聊來自於打選戰時對於「提政見」的堅持,姚文智上次選舉提出令人驚豔的3D立體圖繪展現台北市的未來,對松山機場遷建擁有著擘劃的想法,這次也提出了「地殼改造運動」希望吸引年輕族群加入台北市願景的想像與實踐;同樣丁守中一以貫之的希望透過大規模的都市更新改造台北城市樣貌,包括老屋重建以防災、防老,復興南北路以東缺乏縱向捷運路線等問題提出規劃

這兩人過去參選台北市長的政見文宣不勝枚舉,對台北市未來的施政,都有個準備好了的計畫,不過終得不到選民的青睞。

為什麼?因為過去台灣普遍認為三大選舉票房保證是政黨傾向統獨立場、與國家認同,國家認同與統獨立場在「天然獨」世代的崛起之後,漸漸一面倒,也因此銷蝕了國民黨的政治版圖,反映在國民黨選票的弱化與支持者的消散。這三大招牌之中,統獨立場與國家認同難以成為直轄市市長選舉的議題主軸,而在第一階段的同黨初選時,因為政黨傾向不是影響要素,所以爭取初選的候選人也就跳脫了這三個招牌,改走「政策買票」的方向運行。

但這真的有效嗎?根據翁履中老師的定義,「政策買票」指得是針對特定選民提供量身打造的政見來爭取支持,譬如,延長婦女的育嬰假,老人年金,育兒津貼,提高最低工資等等,都可以視為根據這一個理論所設計的競選策略。但從一個簡單的邏輯來看,政見不是政績,無法化身為自己的資產,當A候選人提出一個新的政見,另一B候選人永遠可以在其中加碼將政見買票效果加諸於自身身上。

美國學者Paul Lazarsfeld(1968)同樣認為將不同政策打動不同社會群體的推論過於簡陋,因為選民的工作性質、薪資水準、教育程度、年齡增長變化幅度緩慢,但相同類型的選民卻會有不同的投票行為與選擇,以為透過育兒津貼的提高就能吸引年輕父母對該候選人的支持,實際展現的效果與反饋其實十分有限。

姚文智
Photo Credit: 姚文智臉書臉書

有此可見,古今中外的選舉從來就少是選賢與能,但是姚文智與丁守中這兩位乖寶寶、好學生卻不懂得跳出既有的框架,只不斷地向選民展現自己用功、優秀的一面,但卻不知選民根本不要這些東西。

選舉,不論你喜不喜歡,到最後常都是人格特質的對決,比的是選民對於該候選人的喜好程度

用一個比較生活化的例子,大家都談過戀愛,談戀愛之前如何決定對方是不是你要的那個人?看長得帥不帥?錯,這樣沒人能贏金城武;看有沒有錢?錯,這樣大家都愛郭台銘;看夠不夠高挑?錯,這樣姚明女友早就一籮筐。大家看得是什麼?我們看的是一種「感覺」、一種連自己都搞不清楚的「fu(feel)」,用台語說就是「奇摩子」對不對而已。

我們喜歡陳水扁,是因為他夠有「魄力」;我們喜歡馬英九,是因為他夠有「潔癖」;我們喜歡郝龍斌,我不喜歡郝龍斌;我們喜歡柯文哲,是因為他夠「直白」。姚文智、丁守中,和今天(18日)默默宣布參選的前行政院發言人鄭麗文,你們又有什麼值得我們喜歡的地方?

展現讓選民看吧,因為選民從來就不理性,我們只是情感性的作出選擇,這選擇不經大腦,只單純看我喜不喜歡你,有沒有那種「fu」而已。別再搞錯方向,做些讓我們有感覺的事情,不然只推政見,你們終究還是上不了場的牛棚投手。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