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歷史》:世界性的宗教大約在同時期出現,原因為何?

《大歷史》:世界性的宗教大約在同時期出現,原因為何?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對於所謂軸心世代的本質、原因和結果的問題,已經到了可以研究和分類的時候。不管這些宗教興起的原因為何,現在許多人篤信的仍然是兩千年前創造的思維系統,而非可能和當下的知識與環境有關的更新的思維系統。

歐洲和美國的傳統觀念一直認為羅馬軍事和政治勢力的瓦解標示了文明的終結,讓歐洲落入物質與知識貧乏的黑暗深淵。一九七〇年代,西方史學家開始避免使用「衰亡」、「淪亡」和「危機」這些詞彙,改而用「轉變」、「變遷」、「轉換」等字眼。一九八〇年代,德國學者亞歷山大.德特曼(Alexander Demandt)在《羅馬的衰亡》(Der Fall Roms)照字母順序逐一盤點數百年來被列為導致羅馬帝國「淪亡」的兩百一十個理由。美國人艾爾登.羅林斯(Alden Rollins)則回顧數世紀以來談論羅馬淪亡的書籍。兩人都指出書籍的作者們幾乎可以把「淪亡」歸咎於任何一個原因。改變未必代表衰亡,而且,無論如何,衰亡有進程快速的意味,而轉變的複雜過程是緩步進行的。有鑑於此,筆者採用的說法是羅馬帝國「瓦解」(dissolution)而非「衰亡」。

相關書摘 ►《大歷史》:全球的男性人口可能有0.5%是成吉思汗的後裔?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大歷史:從宇宙大霹靂到今天的人類世界》,馬可孛羅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辛西婭.史托克斯.布朗(Cynthia Stokes Brown)
譯者:楊惠君、蔡耀緯

打破學術分科藩籬、構建人類歷史圖像的全新觀念
比爾.蓋茲與歷史學家共同打造「大歷史計畫」

本書將引領讀者通貫一百三十七億年的宇宙與人類大歷史
探討自大霹靂、星系演變、生命誕生、人類出現
到早期社會萌芽、農業文明誕生、工業化世界與你我的未來

本書內容
本書打破一般人對歷史的既定印象,跨越自然學科與人文學科的藩籬,作者認為沒有必要將人類的故事硬生生切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標示為「科學」,另一部分標示為「歷史」。作者將從宇宙誕生開始談起,一直到近百年人類進入工業化時代,前後橫跨一百三十七億年,綜合宇宙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歷史學各領域最新知識成果。作者認為這百億年來地球環境與人類歷史發展的微妙關係,將揭示人類是如何發展到今天,並預示人類的下一步會往何處前進。

什麼是大歷史計畫?
「大歷史」是澳洲麥考瑞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歷史學教授大衛.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所使用的歷史敘述方式,其特色是綜合自然與人文等諸多學科於歷史中,構成一個單一卻連貫清晰的歷史敘事,為所有的人類知識提供一個宏大的知識架構。後來該學說受到比爾.蓋茲的注意,他倆因而合作一個大歷史計畫(Big History Project),針對歐美中學生、大學生,以及有志推廣大歷史概念的教師,設計一系列線上教學課程,望能以跨學科、全景式眼光構建人類歷史的完整圖像。

getImage
Photo Credit: 馬可孛羅出版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