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熱帶博物館《荷屬東印度》常設展所做的語音導覽

為熱帶博物館《荷屬東印度》常設展所做的語音導覽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昨天下午我看見一群高中學生走進這個地方。他們被學校指定來此參訪,我能聽見他們一面嘰嘰喳喳一面走路通過的聲音。有些學生在繪畫、地圖、其他假人之前停下來,接著他們掏出小筆記來抄寫,有些人則在我面前駐足。這些年輕的荷蘭人腦袋裡想什麼?他們對我的母國了解多少?

(翻書的聲音)

現在請翻到倫佛埃斯的那本拴在桌上的書籍第一頁。你看見什麼?你所見的也是我所見的嗎?是的,這就是我的意思,你看見一張雄性生殖器的小圖。兩週之前,我看見某個年輕的女人在這本書上塗寫著。或許她只是惡作劇。轉向你的背面,然後看看地板上的記號,你看見那些有著狗爪印形狀的藍點嗎?或許那也是其他人的惡作劇。但要擺脫留在博物館地板上的狗爪印,很顯然是更困難的。你可以想像有誰可以這麼做,到底是他或她可以帶一罐顏料躲過博物館的保全耳目潛入而不被發現嗎?

這些當然都是人為破壞。但是他們也帶給我一個如何干擾此處展品陳列邏輯的點子。這種荷蘭殖民史的論述裡,有一個主要的問題就是,嘗試透過日常對話處理這些事物的匱乏。我想我們可以做的就是,確實讓這些殖民歷史的痕跡更為清晰可見。

【1】全名為Georg Eberhard Rumphius(1627-1702)是出生於德國的植物學家,受僱於荷屬東印度公司於現今的印尼東部進行調查,他最有名的成就是著作《安汶植物誌》(Herbarium Amboinense)。除了他於植物分類學的主要貢獻之外,他也因對安汶人民的貢獻而備受懷念。
【2】 原文為Mooi Indie(荷蘭文「美麗的東印度」)原本是Du Chattel的11幅描述東印度群島的複製水彩畫1930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時所創造的一個名詞,後來是因為1939年的印尼藝術家Sudjojono用以戲謔那些僅僅描繪東印度美麗景色的畫家而為人所知。
【3】Susie Protschky, Images of the Tropics: Environment and Visual Culture in Colonial Indonesia, 2011.

本文獲數位荒原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曾傑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