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若徒有「政治聰明」,2018必將走向荒誕結局

國民黨若徒有「政治聰明」,2018必將走向荒誕結局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國民黨身為我國最大的在野黨,在2016年失去政權之後卻還有許多未改的陋習,從提名作業、吹捧明星,到打壓新人等等,若再不用實際行動改變,2018年後可能面臨中央地方全盤皆輸的窘面。

文:張正昀(民間企業研究員)、陳偉佳(政治時事評論人)

2018年轉眼將至,面對明年大選,對於兩大政黨而言,皆是至關重要的期中成績單。對民進黨來說,將是全國選民第一次用選票考核他們自2016年以來完全執政的表現。對國民黨來說,明年更具決定性影響,未來能否再起亦或終將泡沫,明年選舉成績將是重要領先指標。然而,時值至今,根據筆者親身接觸與觀察,國民黨除了在目前看來最有勝選希望的「雙北」有所著墨之外,其它四都一片鴉雀無聲,誰能出來披上藍袍出征,好似霧裡看花。筆者認為,國民黨若要明年爭取尚可一觀的成績,應該從以下幾點考量。

最被外人詬病的提名作業,必須公正公開

首先,最為優先的是公平、公正、公開的提名作業,這絕對是最基本的。過去國民黨一直為人詬病其黑箱與利益掛勾,由於層層既得利益者間的排他性運作,讓有志於公共服務的新血與有能力者,無從投入公職選舉中,或是投入之後成為砲灰。2014年與2016年的慘敗,也可視為選民對國民黨這個陳腐體系厭惡的一項具體反饋。2016年以來,國民黨改革聲音不斷,但是就筆者近期對國民黨初選作業與策略的觀察,許多地方仍處於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氛圍。

例如,地方黨部主管與地方派系夥同關(打)注(壓)有意投入議員選舉的新人,或是利用保守提名或特殊作業方式來壓縮新人初選空間等等。這種小手段不但對國民黨沒有任何好處,反而常深受其害,最明顯的例子就是2014年台北市長提名作業,國民黨在全國都採用民調決勝負時,只有台北市加了黨員投票,使得民調與連勝文不相上下的丁守中反遭淘汰。六都之外的地方縣市議員初選也傳出類似案例,疑似某地方黨部主管有意針對某位擬參選人進行資訊封鎖,不將掌握的活動資訊一視同仁的提供。

國民黨,特別是高層和黨部主管,實在應該好好思考,過去這些搬石頭砸自己腳的搞笑經驗,難道明年還要再重複?為何民進黨初選,雖然也涉及派系、既得利益者與新人間的爭鬥,但是仍可落實相對公平的競爭機制,而國民黨卻可以用層層制度與小手段,阻礙了良性競爭?

若整個體系打掉重練已經來不及,國民黨不如考慮利用資訊方法初步改善,例如在官網或另選網址設置初選專區,可以是資訊揭露的場所,也可以是論壇式經營,初選完後,即在該專區公開所有初選民調結果。甚至可以考慮在這專區佈署檢舉機制,只要提出檢舉實證,國民黨就受理並公開調查結果。換言之,從對外溝通機制的改變來迫使內在制度與體系的變革

虛有外表的華麗,往往禁不起放大鏡檢視

其次,從藍軍支持者自身出發,明年初選是支持者壓迫國民黨正視改革的關鍵契機。這又可以從兩層面來看。第一層,在縣市長提名上,藍軍支持者是不是還要迷信名牌,而對有心、有能力為民謀利的候選人視而不見?孫子兵法有云:「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的確,名牌有吸睛作用,但也是把雙面刃,沒有被嚴格檢驗過的高知名度,到頭來可能是被戳破的神話,我國政壇這樣的例子還少嗎?特別在六都這種高戰略性選戰,套句電競用語,藍軍支持者應該選擇的是,可以穩扎穩打、難以讓對手「破防」的候選人,而不是看起來華麗卻不知底蘊的候選人。

舉例來說,近期有某些有意角逐市長大位的政治人物,其粉絲專頁遭人爆料,按讚的粉絲相當「國際化」,正巧證明某些看似華麗的表面,之下的真實卻是如此脆弱,爆料者一旦起頭,接著會有越來越多網民起底政治人物粉專的真相。

藍軍支持者要的,應該是經得起被各界用放大鏡檢驗的參選人。

選舉 陳菊
Photo Credit: ame0399 @ Flickr CC BY ND 2.0

縣市議員容錯率高,多給年輕人機會

第二層,在縣市議員提名上,藍軍支持者該支持的是可以帶給國民黨新氣象的候選人,這點與六都考量略有不同,原因是六都級選舉容錯率低,任何動作對全國都是動見觀瞻。縣市議員選舉則不同,對新人與國民黨都有錯誤修正的空間,是歷練新人的最佳試煉場。讓新人從基層鍛鍊起,國民黨才會擁有充滿活力的人才儲備庫。

縣市議員若是提名新人,將會挑戰到長期把持地方政治、令一般選民厭惡的地方派系,就筆者的實地觀察、走訪,發現地方選民實際上並不若傳統地方派系所想像的「聽話」。現代是一個資訊相對於以往開放許多的時代,智慧型手機人手一支,簡單搜尋便能找尋到特定人物的相關資訊,誰曾經說過甚麼、做過甚麼皆不可能有所隱藏,亦不可能學海豚轉彎言論。

既然資訊開放而容易搜尋,選民掌握網路、開放的資訊後,早就超乎地方派系所能預期的「聰明」,難以再用傳統的方式掌握選民,讓選民把神聖的一票投給他們。國民黨要是對此一現象裝瞎,放任地方黨部主管與地方派系一同關(打)注(壓)有意投入議員選舉、能帶來新氣象的新人,自然會使選民用選票制裁不適任者,使國民黨失去議員席次。

徒有「政治聰明」的國民黨,必將走向荒誕結局

國民黨自2016年失去中央政權後,仍然明顯跟不上社會與民意變動的節奏,對民進黨上任後所衍生的諸多社會議題毫不關心,卻一直自我安慰式的高喊「改革」、「改革」,但究竟要「改」甚麼、「革」甚麼?答案非常簡單,改掉老舊的大黨派閥思維革除黑箱操控提名的陋習讓有志於服務的新血、有能者得以出頭,不再受過去國民黨最被詬病的種種惡性束縛。

綜觀近期的新聞報導,已有許許多多的新人用實際行動展現決心,並嘗試與一般人民接軌,從北、中、南、東皆有,難道所謂的國民黨高層還要視而不見,繼續玩看著似聰明實則結局荒誕的政治遊戲?

2018年會是國民黨展現革新精神的一年,抑或是再次慘敗、面臨泡沫化危機的一年,全待結果說明。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