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突破中國阻力,唐鳳用「機器人」組隊出席聯合國會議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在聯合國面臨的外交困境,不只官員需要透過機器人直播才能出席發言,一般民眾參觀也常受阻,兩名美國議員22日也特地致函給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要求協助改善。
台灣官員出席聯合國會議常常受到中國阻撓,不過,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日前出席聯合國網路治理論壇,卻想出辦法來,透過「機器人」直播發言,成功突破政治阻力,而這樣的做法,也讓中國代表憤而兩度發言抗議。
唐鳳與交通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等官員,21日受邀出席聯合國網際網路治理論壇(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 IGF),作為「內陸國及小島國如何克服數位落差」場次發言的嘉賓,分享台灣數位治理的進展。該場會議由我國友邦巴拉圭主持,然而礙於國際政治壓力,唐鳳無法親自出席。
為了突圍,唐鳳透過名為「telepresence robo」的數位機器人直播,成功的在會議中發言。
(唐鳳發言片段4:16:00)
《中央社》報導,唐鳳幕僚表示,考量如果實際到日內瓦出席會議,加上隨行人員,一行10幾人勞師動眾,且以台灣護照要進入會議場地「有實務困難」,但沒人禁止以遠距方式參與,唐鳳想出使用機器人視訊的方式與會。
唐鳳幕僚說,這不是是唐鳳第一次使用機器人遠端出席,今年2月,唐鳳就曾用機器人參觀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機器人運作方式,可想像成把平板放在可移動的架子上,透過平板視訊連線,機器人則可上下左右轉動或移動,看到現場各角度狀況。唐鳳21日晚間就在台北市的辦公室,透過遠程出席機器人參與聯合國會議。
幕僚表示,這個遠距方式得以實行,須感謝會議主辦國、友邦巴拉圭,允許及幫助唐鳳使用機器人視訊出席;還有外交部駐地人員在現場協助處理租用機器、測試連線等各種事務。
中國代表抗議:台灣代表宣揚台獨,不應被允許
不過,在唐鳳發言結束後,中國代表立刻回應,質疑讓唐鳳等人參加這場會議的正當性。
自稱來自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的官員表示,他嚴重關切「幾個來自台灣的人,以所謂國家政府(National Government)官員的名義發言」,並說唐鳳和其他台灣代表,在發言中稱台灣是個小國(Small country),「這非常的不適當」。
中國代表說,該論壇(IGF)是聯合國的平台,應當只能讓聯合國認可的國家參與。作為聯合國的平台,這不是一個能夠讓他人去提倡「一中一台」或「台灣獨立」的地方,「我也不明白為何這些人能夠註冊參與本次會議。因為根據聯合國決議,「這不應該發生的」。
會議主持人則回應:「我們在這裡不討論政治議題,而是討論相關政策,我們沒有其他意圖,只是在分享如何能夠做的更好,以及一些成功案例而已。」
中方代表也在回應之後再次發言,指出「這些台灣的講者,宣稱台灣有正式政府,又說台灣是一個小國,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聯合國不應該成為宣揚台獨的平台」。
不過與會的其他國家代表,則對唐鳳等人分享的專業知識表達感謝,並說網際網路治理論壇應該是個不設限的地方,讓來自不同國家的專家,能跨越國界,分享科技知識。
索羅門群島的代表說,「網路通信技術不分國界、沒有議題、沒有國籍」。他說,台灣政府以科技幫助他的國家和其他小國,而來自台灣的專家們的分享,也正是他們來這裡想聽到的,而不只是政治議題的討論。
聯合國網際網路治理論壇(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 IGF)是聯合國數位發展計劃之一,目的在促進網路相關公共政策的討論,今年12月18日至21日在日內瓦舉行,以人工智慧、大數據、網路假新聞、物聯網以及虛擬實境(VR)等為主題,舉辦約40場討論會,吸引來自全球政界、商界、學界以及非政府組織等的2000多名代表與會。
讓中國代表兩次抗議,唐鳳到底說了什麼?
唐鳳在短短幾分鐘的發言中,表示台灣一直長期致力於幫助國際上的盟友,建立「資訊與通訊科技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領域的基礎建設,這些盟友當中,有的是低度開發國家,有的是小型海島的開發中國家,也有的是內陸開發中國家。
唐鳳說,台灣數位政府的運作,已經變得越來越成熟,像是線上交易、數位簽名等應用,提供民眾能夠線上繳稅、線上更新駕照、線上註冊以及預約看病等多元的功能。唐鳳也提到,台灣的機場透過網路自動通關系統(E-Gates),替台灣的公民與來往的旅客,省了不少時間。
不只在台灣,唐鳳指出,很多開發中國家都希望台灣能夠分享數位經驗,幫助他們為人民提供更方便的服務。而台灣也和貝里斯、布吉納法索、薩爾瓦多、巴拉圭、帛琉、聖克里斯多福與維尼斯、聖露西亞、聖文森與格瑞那丁、史瓦濟蘭、吐瓦魯等國家合作,協助這些國家整合交通、地理、醫療資訊,安裝無線網路系統以及建立電子資訊系統。
唐鳳也提到,2016年聯合國進行的E化政府調查中,紀錄了吐瓦魯、帛琉在這方面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改進,正顯現台灣在協助發展中國家在這方面發展的成功。
不再拒台灣旅客於門外,美國共和黨議員聯名致函聯合國大使
台灣官員出席聯合國附屬會議,一直因為外交地位受到阻止。今年5月,台灣因為沒有收到世界衛生大會邀請函,未能參加世界衛生大會。12月,在德國波昂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COP 23),也由於中國的干涉,環保署長李應元被拒於門外,無法進入會場。
而台灣民眾如果要參觀聯合國,不能只持中華民國護照,還需要附上台胞證才能進入。為此美國共和黨議員,昨(22)日特地發函給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海利(Nikki Haley),敦促她施壓中國,停止阻撓台灣遊客參訪紐約聯合國總部大樓。
《中央社》報導,美國俄亥俄州選出的聯邦眾議員夏波(Steve Chabot)和新澤西州選出的聯邦眾議員史密斯(Chris Smith)致函海利,表示中國盡一切可能方式消滅台灣的國際舞台「已不是秘密」,但根據最新的報告,在去年520總統大選之後,中方對台灣旅客參訪聯合國紐約總部大樓這樣的觀光行程也要阻止。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