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除「網路中立」也不怕,因為有市場競爭?

廢除「網路中立」也不怕,因為有市場競爭?
Photo Credit: Carolyn Kaster / AP Photo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評論認為,美國廢除「網路中立」不是壞事,反正市場有競爭就可以。但美國的寬頻市場有競爭嗎?

接連讀到兩篇評論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廢除網路中立(net neutrality)的文章,兩位作者——「真暴民的時事筆記」和「普通人的自由主義」——都宣稱這不是壞事,因為只要網路服務供應商(ISP)有競爭,就沒有問題。[1,2]

問題是這種說法很有問題,但容我先簡單介紹一下背景。

根據網路中立原則,負責提網網路服務的ISP要對所有內容一視同仁,不能為個別網站的內容設立「快線」,或者刻意減慢、封鎖某類訊息。

雖然這次FCC的決定屬美國本土事務,但美國是互聯網大國,不少跨國網路公司的主要業務均在該處,廢除網路中立對這些公司的影響,世界各地的網民也可能感受得到。

網路中立減少投資?

推動廢除網路中立的FCC主席阿吉特·白(Ajit Pai)曾宣稱,在把寬頻業務歸類為「Title II」業務——也是FCC賴以推行網路中立原則的法律依據——時,高速網路的投資減少了數以十億計美元。[3]

然而在2015年FCC推行網路中立原則的「開放網路命令」生效後,美國幾家大型ISP均告訴投資者其業務不會受到影響。[4]必須留意,這些ISP都是上市公司,需要向投資者提供準確資訊,包括該公司業務面臨的風險。尤有甚者,Comcast、 Charter Communication、Verizon等ISP在該命令後,均增加了網路業務方面的投資。

至於另一大公司AT&T在2015年的支出減少,然而該公司未有公開其網路業務開支,難以確定成因。此外,該公司在2012年宣布開展耗資140億美元的3年計劃,同年其財務長表示AT&T的開支會在計劃結束後下跌。[5]

AP_173487171540592
Photo Credit: Jacquelyn Martin / AP Photo / 達志影像
阿吉特·白

回到上面提到的兩篇文章,先假定兩位作者的推論成立,首先要問的一個問題是,在美國ISP真的有競爭嗎?如果根本沒有競爭,那說甚麼「決定權在消費者」就講不過去了。

讓我們看看數字。

網速測試數據

《PCMag》分析了網速測試公司Ookla的數據,橫跨了該國逾65%地區(以郵遞區號劃分),並只看家居網路服務。[6]分析發現,假如不看速度的話,有31%地方只有一家ISP,38%有兩家ISP。然而如果要求下載速度中位數超過25Mbps——FCC定義的寬頻基本要求之一——的服務,那麼有70%地區只有1家(49%)甚至沒有(21%)任何ISP可以提供服務,不足一成地區有超過兩家ISP選擇。

特別要留意的是,數據來自實際的網速測試,而非ISP宣傳速度。另外,有部分地區可能無人或太少人居住,所以未有在今年7月1日至12月13日收集的數據。

由於鄉郊地區可能沒有寬頻連線,影響結果,《PC Mag》只看最多人居住的5000個郵遞區,再分析其數據。結果發現,仍然有37%地區只有1家ISP的下載速度超過25Mbps。假如要求速度超過100Mbps,有78%地區完全沒有服務,有19%地區僅得一個選擇。

更多數據

當然,上述數據的收集過程或者未夠全面,那不妨看看FCC自己的數據。

2015年FCC的網路存取服務報告調查顯示,若以人口普查街廓(census block)為單位,有30%並沒有ISP能提供下載/上載速度達25/3Mbps的寬頻服務,另外有48%只有一家ISP能提供此服務,即住在這78%普查街廓的人並沒有選擇。若把速度要求提升要100/10Mbps,更有超過一半街廓(55%)沒有服務,35%只有一個選擇,總數高達9成。[7]

這個數字以人口普查街廓,然而各地區住戶人數不一,因此另一份報告分析了相同數字,但以家庭為單位,得出以下結果︰如果寬頻服務速度要求為25Mbps以上,有近半家庭(超過5670萬)只有一家或沒有選擇;速度要求提升至100Mbps時,這個數字更高達80%,代表超過9379萬個家庭。[8]

非牟利組織地方自立協會(Institute for Local Self Reliance)的調查亦顯示,有近1.3億美國人住在寬頻服務只有一個選擇的地區,佔全國約4成,當中有大約5000萬人唯一可選擇的ISP,更曾經違反網路中立原則。此外,就算是有超過一個選擇的美國人,仍有5000萬人要在兩家同樣違反網路中立的ISP之間選擇。[9]

沒有競爭的話,談甚麼?

「普通人」會說「年輕人上網的方式多著很」,可是上面《PC Mag》的報導就說得清楚,美國家庭平均每月使用超過190GB數據,當地一般4G「無限上網」的計劃會在數據用量到達10GB至50GB後限制速度,因此無法代替家居連線寬頻。

當然,他還接著說︰「而且現在很多家戶,cable的選擇也不是只有一家。如果市場充滿了競爭,誰怕ISP擋服務?」的確如此,問題是同時還有很多家戶沒有選擇,市場還算不算充滿了競爭?假如這位「普通人」說話算數——他說「如果民眾寬頻上網只能用僅此一家的cable(電纜),那當然得像水電一樣的管」——那我就等他改變立場,或者告訴我上面這堆數據有甚麼問題(資料來源見文末)。

又或者,他可能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競爭。但正如科技記者鄧恩(Jeff Dunn)指出,不少大型ISP長期以來都坐着等收錢,以往也沒有太大野心要花數以億計的美金去擴張。此外,就連非常有錢的Google亦無法成為這個市場的挑戰者——該公司旗下的寬頻服務公司Fiber已暫停擴展計劃,憑甚麼相信廢除網路中立可以有更多競爭?[10]

如何讓小型ISP加入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