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刀大非常聰明,第一時間選擇認錯、切割小三,免去選擇小三後的外界的道德指責,但是在面對他公眾以外的私領域之時,就只剩下他自己跟他自己的良心了。
在網路上有幾種人會為九把刀辯護,除了他的死忠支持者以外,支持者的護航方式多半沒有什麼論辯的價值,因為情感上的認同多多少少會影響到自己的判斷。另外幾種人,他們很可能不是書迷,出軌的事實如果發生在自己朋友或自己身上,也未必會如他們的文字般理性。但是他們會站在另一個立場,要人們應該降低對於九把刀事件的熱度。
1. 不要讓九把刀成為救援投手
幫九把刀辯護或是要人們降低熱度的觀點裡,最多的一種,就是怕九把刀出現掩蓋了頂新事件的媒體焦點,這個疑慮我完全接受。前陣子看到有一篇文章統計,台灣其實還是有百分之七十的人是以電視為主要接收資訊的來源,如果電視新聞不停地「色字頭上九把刀」,人們很有可能用看戲的心態,搞不好邊看覺得不夠過癮,還會去買幾罐味全來喝喝。
不過老實說,這類會被電視媒體牽著走的人,其實大家也不需要期待他們會多麼關心甚至會真正投入公眾事務裡,其一、這些人的年齡層就算不是偏大,也對網路這些新興的載具感到抗拒,其二、參與公眾事務的討論是有門檻的,可能有人認為這樣的說法些許偏頗,但我想大家都見過執拗地只為說一種話,又沒有任何證據或是清楚論述的討論者。
所以,參與政治本來就是有門檻的,自古希臘以來就是如此。回過頭來檢視一人一票這件事也蠻有趣的,很多民主的支持者,主張平等,自己在論述上卻忘了自己說出來的話都帶有階級。
關於九把刀會救了頂新,要分為兩個層次來解讀,第一、台灣媒體的素質問題,以及他們開始追九把刀新聞的動機為何?究竟是為了挽救整個時代男女情愛的道德淪喪,還是另有所圖。第二、即便太過關注九把刀會造成掩蓋頂新的情況,也不代表九把刀沒有道德上的瑕疵。
是故,不能因為九把刀會掩蓋頂新事件的關注度,就說九把刀不能質疑。遮蔽頂新事件這個狀況的產生,是在於媒體的動機與主導新聞的手段,我甚至認為某些媒體其實在「養新聞」,在這個時候放出來救某些人,當然這純屬我個人的猜想。
2. 那是九把刀自己的私事
另一種人主張不應該將公眾人物的私生活攤開來讓公眾檢視。我也支持這種看法,感情畢竟是兩個人或三個人(或四個人…)之間的事,但是這種觀點忽略了在同一個社群裡,公眾人物的行為有其「示範性」。示範倫理學是一種比較新的觀點,當傳統哲學系還在義務論、效益主義之時,很多新觀點已然悄悄成型。以下分別談談上述三者持論的角度:
站在康德義務論的立場,將另一個人(中視女記者)當成滿足自己(九把刀)私欲的工具,還有說謊欺騙(蒙在鼓裡)原本的女友,都是不道德的,但旁觀者只能站在「把人當成工具來滿足私欲」與「說謊欺騙」這兩個立場上去批判九把刀,而不能以自身的情感投射(我曾經被劈,劈腿的男人都該死)或是個人對九把刀的喜好(我就是討厭九把刀)來批判他。
站在效益主義的立場就很難說了,一般的質疑會說,今天九把刀行為只造成兩個人的痛苦(或是三個人),而讓他自己得到短暫的快樂之感,如果涉入其中的四個人的痛苦多於快樂,那麼這個行為就是一個有問題的行為。
但因為九把刀是公眾人物,痛苦跟快樂的比例就有一點難計算,很可能他今天的做法會引發更多男性覺得出軌是合理的,所以大家紛紛以「九把刀都這樣了,那我也要出軌」為由,搞得一大堆人被劈腿或是被介入,弄得一大堆人痛苦,那麼九把刀就應該被質疑;但換個角度想想,也說不定因為九把刀被抓包,讓很多人心生警惕,反而出軌的人大減,那九把刀就很可能不應該被批判。

Photo Credit: Rico Shen @ Flickr CC BY SA 3.0
就示範倫理學的立場來說,身為公眾人物本來就應該為他自己的言行負責,無論他所造成的影響的多寡,因為道德不能光只是簡單的痛苦與快樂的加總。一個人,無論是他的書迷或是一般人,只要被九把刀的行為所影響,就很可能會改變這個人對往後同樣事物的判斷標準。
可能有人會說,九把刀也如此,男人的天性就是如此,來試圖合理化自己的出軌行為。再者,公眾人物會影響的人太多,所以,一時之間的判斷其實都不能做為往後的參考。換句話說,一個公眾人物本來就有其社會責任,因為他所得到的關注能讓他有發言權、擁有更多得到利益的機會,那麼在這個社群裡,他就應該負起比一般人更多的責任。
3. 人有問題,書還是可以看
還有一種人是我比較不解的,他們不是正面地去回應九把刀這次的行為,而是說,即便他的人如此,他的書還是可以讀的。
因為九把刀其實在文壇上有很大的爭議性,比方說他的小說非常地白話,有人認為這樣的文字沒有文學性,他的政治立場也非常明確,大概就是反傳統的、反核的、反服貿的等等。這類支持九把刀的人,很可能只是因為怕九把刀的個人行為,會被有心人士拿來攻擊渲染,包括攻擊網路文學就是沒有道德的、反核者原來都是這樣的人、反服貿者都是如此等等,於是開始大張旗鼓的幫他辯護。
我不解的點是,其實這個辯護的意義不大,而只是辯說者過多的擔心,因為會這樣連想的而攻擊九把刀的人,也不會因為九把刀多乾淨、多正面,就去支持九把刀的立場與他所支持的事物,反倒是這個過多的聯想與聯想後的辯解在我看來是左支右絀,更顯得你所支持的立場不穩固到會毀在一個被抓包偷情的小說家身上一樣。
Tags: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