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創傷》:就像數千顆蒲公英種子,在妳心裡植入母女關係的錯誤信念

《母愛創傷》:就像數千顆蒲公英種子,在妳心裡植入母女關係的錯誤信念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所謂信念,就是我們本質上信以為真的事實:地球是圓的,天空是藍的,我身為女兒的工作就是放下個人喜好,全心讓母親快樂——但真該如此嗎?

二、妳會把早年接收到的訊息,轉譯為錯誤的信念

「只有我能讓母親快樂。我得透過『優良行為』讓她感覺好一點,也才能贏得她的愛,甚至包括為她說謊。如果她不快樂,那就是我的錯。我沒有權利做想做的事,也沒有抱怨的權利。我的工作就是照顧她。」

這些信念與妳及母親的權利、責任和認同相關,於是透過錯誤信念,妳開始追求不可能達成的目標。但真相是:妳不必為母親的幸福負責,也不可能治好她,只有她自己有辦法。妳永遠不可能成功。孩子不該透過「優良行為」來換取愛。妳本來就有權擁有童年和自己的人生,相信自己能放棄掉這兩者,一點也不合理,更別說是毫無怨言地放棄了。妳真正的工作是建立專屬於妳的人生,而母親的工作是從旁提供協助。但如果妳的信念完全呼應奠基於母親傳遞的訊息,而非基於理性真相,那妳此生的感受及行為都會染上錯誤信念的色彩。

三、錯誤信念,導致了痛苦的感受

妳想治好母親,但不可能成功,於是,無論兒時或成年後,妳都覺得自己無能、愧疚、缺損、糟糕又羞愧,畢竟根據設定,妳應該要能達成目標。妳可能也會覺得煩憂、怨恨,然後又因為心生怨恨而羞愧,並因為努力想撐起全家時錯過的童年生活,而感到難過。

四、為了緩解痛苦的感受,妳開始出現自我挫敗的行為

為了減輕痛苦的感受,妳可能會做出各種嘗試。若妳年紀還小,或許會覺得有義務花費大量時間,一次次地修補母親人生中不對勁的地方。透過這項行為,妳能證明自己是個好女兒,也證明自己值得被愛。妳開始擅長在不順利時假裝一切都好,而非求助,因為妳深信求助只會暴露自己的弱點、缺陷和無能。

就算長大之後,妳仍對母親的需求非常敏感,即便理性上知道沒有必要,或努力也沒什麼幫助,妳仍會百般不情願地嘗試符合她的期待。妳必須向自己、母親及整個世界證明,妳充滿競爭力、優秀,並且沒有重大缺陷,而其中最快、也最熟悉的方法,就是去回應她的所有需求。

人類行為非常複雜,我並不是說所有憂鬱母親的女兒都會經歷一模一樣的運作機制(錯誤信念導致痛苦的感受,再產生不符合自身利益的行為)。每個母親都有個體差異,女兒也一樣,但我可以肯定地說,只要追溯自我挫敗行為的根源,妳就會發現,在負面信念及其產生的感受之下,確實埋藏了一層層妳從未意識到的設定。

  • 信念與感受並非肉眼可見,但威力強大

一旦了解了信念、感受和行為的連結後,要打斷這個循環機制就簡單多了。確實,為了徹底改變女兒回應母親需求與期待的方式,挑戰內心的錯誤信念是關鍵的第一步,但實際做起來卻會受到幾個因素阻撓。首先,所謂信念,就是我們本質上信以為真的事實:地球是圓的,天空是藍的,我身為女兒的工作就是放下個人喜好,全心讓母親快樂。我們長期以來將許多錯誤信念視為「真相」,根本沒想過要去質疑,於是,信念成了現實,我們卻沒有意識到,那其實只是一面將視線染上顏色的濾鏡。

更常發生的情況是,我們甚至辨認不出最令人困擾的信念,更別說形塑我們行為的各種痛苦感受。畢竟一切都藏在無意識中,相伴儲存的還有各種衝動、情緒、思想、本能需求、恐懼、記憶和既存經驗,並且在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發揮影響力。總結來說,這些潛伏在無意識中的元素令人太不舒適,於是我們學會眼不見為淨,以避免受到最噬人的羞恥、不安全感及恐懼所影響。

一旦稍微拉開布幕,露出隱於背後的內心世界,我們就會發現無意識的力量有多強大。就算妳有意識地嘗試尋找自我,活在當下,無意識卻仍驅策妳瘋狂地療癒過往傷痛。一次又一次,妳下意識地想找出「讓媽媽愛我」的正確道路,不只反覆執行早已被設定好的行為模式,還會刻意尋找童年曾面對的類似處境,希望在重演過往時,得到更好的結局。

於是,我們通常是透過無意識設定在選擇伴侶,設定自己被允許成功的程度,甚至限制自己足以擁有的人際關係及情緒幸福感的品質。

相關書摘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母愛創傷:走出無愛的陰影,給受傷女兒的人生修復書》,寶瓶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蘇珊・佛沃(Susan Forward)、唐娜・費瑟(Donna Frazier Glynn)
譯者:葉佳怡

母愛創傷的孩子,終其一生都在問:
媽媽,妳愛我嗎?
美國版《情緒勒索》作者蘇珊.佛沃探討「母女關係」力作。

本書特色

◎認清「無愛母親」的五種典型:嚴重自戀的母親;過度糾纏的母親;控制狂母親;需要母愛的母親;忽視、背叛或打擊孩子的母親。

◎蘇珊.佛沃博士向來擅長說出人們難以面對的真相,以及大家在「完美伴侶」與「快樂家庭」表象背後對待彼此的真實樣貌。隨著愈來愈多女兒帶著母親留下的傷口前來求助,以及自己在母親過世後,對於這段母女關係所走過的療傷經歷,她決定陪伴因母親沒有愛人能力而受傷的女兒們,辨識母愛創傷,進而療癒母愛創傷,修復母女關係,細細撫平那深觸靈魂的傷。

◎妳深深受了傷,但妳可以幫自己療傷:這個量表有助於釐清長久以來,「母女關係」對妳造成的影響。

妳是否:

  • 不確定母親愛不愛妳,並且在想到她可能不愛妳時,感到一陣羞愧?
  • 感覺必須為所有人的幸福負責,卻獨漏自己?
  • 相信母親的需求、欲望和對妳的期待,比妳自己的想法重要?
  • 相信必須努力才能得到愛?
  • 相信無論妳怎麼做,母親都會覺得不夠?
  • 相信妳必須保護母親,即便清楚她的所作所為正在傷害妳?
  • 只要不配合他人就會有罪惡感,覺得自己是壞人,尤其面對母親時特別嚴重?
  • 不願跟母親分享生活細節與感受,因為知道她會拿來對付妳?
  • 感覺自己不停在追求他人的認可?
  • 無論有了多少成就,仍常感覺害怕、內疚、渺小?
  • 懷疑自己有什麼毛病,並怕因此永遠找不到愛妳的另一半?
  • 不敢生小孩(前提是想生小孩),因為怕他們「會變得跟我一樣一團糟」?

這些都是無愛母親留下的傷,根源通常可追溯至妳的童年。但即便發現每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都請不要認定自己「完了」或「注定毀了」。藉由本書協助,妳可以立刻做出許多實際改變,改善人生。

getImage
Photo Credit: 寶瓶出版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丁肇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