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快車謀殺案》的三堂談判課:當每個人都在說謊,你該如何找出真相?

《東方快車謀殺案》的三堂談判課:當每個人都在說謊,你該如何找出真相?
圖片來源:《東方快車謀殺案》劇照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次《東方快車謀殺案》電影版,雖然不是沒有缺點.但除了滿足我自己的懷舊情懷之外,其實還有下列三個足以讓我們應用在談判的要點。

當每個人都在說謊時,你該如何找出真相?很簡單,永遠想想這件事情的發生,到底對誰有利。

很多嫌疑片之所以讓人猜不著頭緒,覺得劇情撲朔迷離、結局揭開時卻又讓人有種恍然大悟的快感,是因為他們通常運用了一種技巧:讓你用其中一個主要敘事者的角度來看事情,而也正因為如此,你所認為的「事實」,其實全是在他引導之下所建構出來的一種假象。

這裡面的佼佼者,非20年前的《刺激驚爆點》莫屬了(但這個譯名真的可以跟《刺激1995》比爛了,難不成那個年代都流行把一部好片用一個超爛的中文譯名糟蹋掉嗎?)當這部名不見經傳的小成本影片在那年的奧斯卡贏得最佳劇本獎時,我高興的當場從電視前的沙發跳起來歡呼,因為這部片子真的是把前面提到的不同視角帶來錯誤假設發揮到淋漓盡致。誰能想到,超過20年的今天,《刺激驚爆點》已經是IMDB影史第26名的佳片了。覺得26名不怎麼樣?這個排名可是高過了《神隱少女》、《搶救雷恩大兵》、以及尚雷諾和娜塔莉波曼那部超經典的《終極追殺令》啊!(IMDB目前影史第1名的好片就是前面提到的《刺激1995》,分居2、3名的則不意外的是《教父》1、2集)

鏡頭快轉到今日,最近最適合拿來說明讓你由於主敘者視角而被牽著走的電影,讓人擊掌叫好的西班牙片《佈局》絕對是其中翹楚。當觀眾自以為在拼湊事實時,其實多數人可能只是由其中一個敘事者的觀點來理解一個不完整的經過。

畢竟【一談就贏】是個講談判和許多商務應用的部落格,而不真的是個電影部落格。從這些電影中學到的概念,其實放在談判上也是通用的。掌握話語權這件事情,假如放在談判來說,就是在對手毫不提防的情況下,讓自己站到一個敘事者的角色。透過兩個動作:(1) 透露部分事實、(2) 詮釋每個環節,來有效的掌握主導權並取得優勢。對很多教科書學派的人來說,這就是所謂的「框架」。

所以,為什麼像老油條式的一味躲閃不是個好招?又為什麼遇上負面消息時老是否認也並不聰明?因為你放棄了扮演敘事者的角色,也讓對手更有機會詮釋整個事件,而你到時候只能被動的挨打。

(以下些微劇透)

《東方快車謀殺案》改編自克莉絲蒂的偵探小說,小說初登場已經是80年前的事了。前面提到的不同敘事者角度所透漏的部分事實,這部小說的原著可以說是前面許多懸疑片重要參考來源的祖師爺了。許多朋友問我,最新改編的電影版《東方快車謀殺案》好不好看?我只能會心一笑,因為經典永遠是經典,假如現在有人重拍《教父》或《刺激1995》,你會給那些老片新拍什麼樣的評價呢?最近推出第八集的《星際大戰》續集系列以及讓我覺得回味無窮了,但是很多人還是給予上一集很多噓聲,因為比起創造一整個世代文化的元祖四、五、六集三部曲來說,續作無論再怎麼樣都是不夠好的(但是前傳一、二、三集是真的不夠好,沒有話說)。

這樣說吧,《東方快車謀殺案》有個無可被取代的超棒故事,即使我早就知道劇情走向和故事結局,我還是覺得單單故事本身就值得一看再看。相較於許多現代快步調的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的節奏未必會讓所有人喜歡,但對我來說,卻是一種老調情懷的重現,反而更適合咀嚼玩味。

畢竟,不是每部電影都能像《東方快車謀殺案》這樣大牌雲集。肯尼斯布萊納自導自演的飾演神探白羅,強尼戴普、蜜雪兒菲佛、茱蒂丹契、潘妮洛普克魯茲、還有新《星際大戰》三部曲的女主角黛西蕾德莉,這種卡司,真的連錯過都會覺得可惜。

或許也正因為如此,《東方快車謀殺案》的票房相當不錯,不但在美國有將近1億美元的票房,海外市場更賞臉的是幾乎美國票房的兩倍。以該片5,500萬美元左右的製作預算來說,這種投資報酬率算是相當出色的了。

當然,這些話由我口中說出,其實是毫不客觀的,因為我是不折不扣的克莉絲蒂小說迷。大學時代,我去書展當臨時工讀生打工,當時的遠景老闆沈登恩對我們非常好,有天說要帶我們去吃午餐,結果居然去到當時我們根本去不起的鼎泰豐;或許是他看出來我真的對每本書都愛不釋手,而且我並沒有顧著看書而打混摸魚的太嚴重,書展結束的那一天,除了給我該有的工資以外,他還慷慨的讓我搬走一整套書。那時的我,沒有選金庸、也沒有選倪匡,當場選走的就是全套的克莉絲蒂。那麼多年了,這套早就泛黃的書卻還一直在我身邊,由此可知我對克莉絲蒂作品的喜愛。

當然,這次《東方快車謀殺案》電影版,雖然不是沒有缺點.但除了滿足我自己的懷舊情懷之外,其實還有下列三個足以讓我們應用在談判的要點。

一、不會只有一個簡單的答案

或許你覺得神探白羅太神奇,又或許你會認為那些古典時期的名偵探全都擅長抽絲剝繭的解讀環境證據,其實我覺得他們最擅長的反而是解讀人性。正因為善於解讀人性,他們了解人性永遠都不簡單,所以萬事都不會只有一個簡單的答案。

既然好的談判者都善於建立框架,當我們面對對手的刻意框架時,又該怎麼招架或反制呢?

白羅給了一個簡單但卻重要的原則:永遠想想這件事情的發生,到底對誰有利。

12月16日是我本年度公開班的最後一天,整堂課我聲嘶力竭的不斷強調:永遠想想你的目標是什麼。當你看穿談判對手設立一個框架要請君入甕時,你該把它視為一個陷阱而拒絕往下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