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提空污防制行動方案,2019「紅害」日就能減半?

賴清德提空污防制行動方案,2019「紅害」日就能減半?
Photo 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越來越糟的空氣品質,行政院提出了空污防制行動方案,但其中牽涉複雜的行政管理和執行流程,若缺乏計畫而勉強行事,抗污大計恐怕又要淪為喊口號。

文:顏惠結(國立中正大學企管系博士生)

為因應全台空污嚴重,行政院長賴清德在21日聽取環保署「空氣防染防制行動方案」後,將要求國營事業達到全世界最嚴格的超低排放、加速老舊車輛汰換、加強餐飲業油煙、道路、營建工程及河川揚塵的管理等多管齊下,且訂立指標性政策目標,包括:2019年空污紅害日減半、2030年公務車輛全面電動化、2035年起禁售燃油機車、2040年起禁售燃油汽車全面電動化等目標,顯現行政院的積極作為。

賴清德並於行政院會後親自召開記者會說明,賴揆表示,空氣品質關乎民眾的健康,是新政府上任後極為重視的問題,「行政院」感謝各地方政府對空氣污染防制的努力,地方政府直接承受來自民眾的壓力,且實際執行各項空污防制工作,「行政院」不會讓「環保署」或地方政府獨立面對,將由跨部會共同合作與因應。

有關於國營事業達到全世界最嚴格的超低排放策略,行政院已盤點全國前30大污染源,國營事業排放量大者將優先列為減量對象。據悉,中火、大林電廠被視為首先「開刀」對象,以燃氣取代燃煤、燃油等為最終目標逐步減排,另政院也規劃將由中油、中鋼和中龍鋼鐵等國營事業帶頭。至於2030年公務車輛全面電動化,賴揆大力支持以公務車帶頭進行汰換,環保署規劃與地方政府共同行動,以加大政策力道。

政府的管理模式不變,電廠、工廠和河川的減污難上加難

從上述方案與目標,且讓我們細究其第一個目標,2019年空污紅害日較2015(997次)減半實現的可能性。首先,台電公司目前在台灣仍是獨家售電者,並無其他競爭者,只要政策決定,基本上就可以落實超低排放,但仍會有終端成本上漲的問題,如果能順勢反應在電價上,問題應該不大,但可惜的是,經濟部表示電價不會受加嚴排放而調整,果真如此,那最終只有兩種情況產生,減排做半套抑或未來電價大幅上漲,但這兩種情況都不是我們樂見的,所以加嚴排放可以做到什麼程度,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至於中油、中鋼(已民營化)及中龍鋼鐵等公司雖然背負有政策使命,但仍然要面對國內同業或國際上的競爭者,如此加諸其上的污染防制要求,相對就是增加成本,針對此部分,筆者認為應該對所有排放量大的產業——如鋼鐵業或石化業——訂定一套技術可行的加嚴標準,而非僅針對國營事業等個案,以避免造成產業競爭立基點的偏差,國營事業更可以先行帶頭改善或是自行達到比標準更高的程度,以達到示範的作用。

此外,回歸固定污染源空污減量的初衷,筆者建議應該推動國內垃圾焚化廠超低排放策略,由於焚化廠皆為政府機關所興建營運或委外營運,本就是為生活環境更好而存在的設施,若將各焚化廠納入減排,不但可以起帶頭示範的效果,推動阻力也相對較小。

另行動方案所提的河川揚塵部分,每年冬季枯水期加上東北季風,造成的河川揚塵,也是空污一大源頭,現今河川管理分為地方或中央管轄,長期以來,管理僅著重於避免淤積造成颱風時淹水或盜採砂石的防範,而對於如何導入生態工法,進行邊坡維護,反倒不是主管機關的考量範圍,環保署既已看見河川揚塵的問題,該應提出解決方案,並且進一步破除中央與地方權責不清,以及改變維護管理欠缺導入自然生態工法的思維。

老舊車輛和油煙揚塵的管理,不能只有喊口號

而針對加速老舊車輛汰換的策略,不知策略擬定者,是否思考過為何會有老舊車輛的存在——是因為該老舊車輛僅短程代步?擁有者無多餘金錢換購?或車雖老舊但性能還很好?正因為有種種可能,政府應該制訂更具體的汰換標的,透過罰單或違規記點,讓此類車輛退場或改善,才不會變成散彈打鳥,徒然浪費子彈。

話說回來,目前汽車車齡超過十年,必須進行一年兩次的車輛檢查,排放空污量為其檢測項目之一,若檢查或驗車時都有確實依規定辦理,為何路上三不五時仍會出現「烏賊車」,立法者應由此思考,擬出更具體可行的方案,而不是淪為口號,喊著加速汰換而已。

至於餐飲油煙、道路、營建工程揚塵等為每日產生空污的地方,如何落實稽查,確保餐廳集塵或水洗設備正常運轉,道路及工地依規定灑水,則需要中央與地方通力合作,一方面強化不定期機動巡查,一方面讓法規標準與時俱進,同時利用空污基金購置先進檢測設備,讓投機取巧的業者無可乘之機。

空汙, 霾害, PM2.5
11/30 16:48 高雄市仁武區即時影像|Photo Credit:空氣品質監測網

2019年說久不久,轉眼即到,時間是達成目標的最大壓力。目前所提方案有許多是著眼於長程的改用電動車,另有其他如禁燒稻草等等本該執行只是落實不足的方案,如能善用科技(無人機、雷射測微粒儀)取證,落實執法,何愁沒有改善的契機。

本次所訂短期目標希望紅害日較2015年減半,如果後續沒有更強而有力的具體作為,而只以過往環保署帶頭放寬紅害的認定標準的方式粉飾太平,恐怕只會讓國民對政府失去信心而已。我們樂見中央政府各部會重視空污問題,並提出改善策略,但如果僅提出未經深思熟慮的方案或是效果有限的做法,對環境與國家發展均非好事。

放眼過去,不管是中央或地方政府,勉強行事的計劃而導致失敗的案例所在多有,誠摯希望類似的案例不要再出現,而各項目標訂定也要能具體實現。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