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要語言、方言拚高低,不如互相欣賞——訪問大馬Gagology版主

與其要語言、方言拚高低,不如互相欣賞——訪問大馬Gagology版主
本圖僅示意圖。|Photo Credit: John Ragai Flickr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個地方需要有一種共同語言,但無須放棄方言。在華人世界,方言與普通話可以並存,與其拚高低,不如互相欣賞。比較語言、方言,還可激發創意,Gagology 便是一例。

答:我們兩個夥伴都還有是個打工仔。希望可以開始拍片,等更多朋友對方言有多一些興趣。如果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同時又可以維持生活,是我們最想要達到的目標。

大馬華人留意香港,港人有多留意大馬呢?

坦白說,TVB(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的影響,不只是學中文,透過看劇集融入華語社群,更是學習粵語,粵語得以流行的因素:

「大多數華人尤其在我長大那一帶,每個師奶都實有看 TVB,所以我地跟著看都好鍾意追架。最重要是一些連續劇無被配音,以前字幕都是用馬來文,所以可以兩邊看同埋學。」

大馬華人依靠香港的電視節目和網路了解香港,回身一看,我們香港人,除了在大馬大選時候嘲弄選舉不公,或者在旅遊時惡補旅遊書外,我們對這片土地的風土人文,時政生活了解有限。我們可以做些事,促進兩地網友交流,也不只是華人,還有馬來人、印度人及其他社群吧。

香港人可以笑談潮州話嗎?

大馬的中文教育承傳至今,但 Gagology 點出大馬華人重視華語多於方言。版主憶起小學片段:老師話「在學校不可以講方言,只可以講華語」。他說用意原來是「要我地講好華語」,我的估計是減少族群內聚力。當內地政經實力提升,用華語就更見主流,方言被認為次等、很土。話雖如此,似乎馬國要求說華語的力度,仍然較新加坡輕,方言仍得以保留。

香港也多少類似經歷。香港經濟起飛,流行文化走進世界,加上政府確立港式粵語為通用語言,說粵語好像比方言高等一點,尤其不屑學父母長輩的方言、圍村話,語言的階級味道漸漸濃厚。久而久之,說方言的可能是鄉里群體(例如北角的福建人,或者潮語教會等),而且多數年紀偏大。

一個地方需要有一種共同語言,方便溝通,但無須放棄方言。方言承傳文化、追尋歷史、維繫親族。在華人世界,方言與普通話可以並存,與其拚高低,不如互相欣賞。比較語言、方言,還可激發創意,Gagology 便是一例。因此,如果我們熱捧笑談港式粵語,我們也一同笑談潮州、客家、中山、上海、順德話吧!

延伸閱讀:許多大馬人會說「三語」,但是否表示馬來西亞是自由使用語言的天堂?

責任編輯:李牧宜
核稿編輯:楊之瑜